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3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240篇
航空   854篇
航天技术   100篇
综合类   154篇
航天   12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董玉锋  吴长春  黄茂光 《航空学报》1991,12(11):584-591
 本文通过引入单元内位移和优化处理的单元应力场,以计入剪切变形的板弯曲能量泛函为基础,导出适用于厚、薄板分析的四边形杂交应力元。内力场和内位移的合理选择避免了单元零能模式的出现、避免了解的剪切自锁现象。该优化单元显示了较好的通用性和收敛性。对关于剪切自锁的RCI判据提出了反例、说明了它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湍流附面层壁面摩擦应力的测量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不可压和可压湍流附面层壁面摩擦应力的测量方法,对Presto管、Stanton管、底层隔板、表面热膜和计算Preston管法进行了校准和测量比较。  相似文献   
13.
耳片是飞机结构的重要连接元件,是结构主要传力通道上的重要环节,是飞机结构强度计算和细节分析的重点部位。多年来,许多国内外学者、专家对其进行了大量试验研究工作。大量的试验表明,随着加载角度的增大,耳片的静拉伸破坏载荷降低,所以,现在在设计中,都尽量采用受轴向载荷的耳片。本文对受轴向拉伸载荷作用下的单、双耳片进行了强度分析研究,并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4.
基于应力传递的剪滞理论,详细分析推导了纤维中的残余热正应力和界面层中的剪应力解析公式,并与已有的理论公式进行了比较。同时分析了纤维与基体脱粘的原因及热残余应力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纤维和界面层材料的弹性模量,界面层的厚度以及纤维的长径比等。通过分析得出:纤维中的压应力和界面层中的剪应力都随着界面层的厚度及其弹性模量的增大而增大;纤维长径比的大小对纤维中的压应力和界面层中的剪应力大小及分布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5.
李家伟 《航空材料学报》2003,23(Z1):205-208
就无损检测的内涵如何从探伤演变到评价及无损检测在质量控制中的应有作用作了叙述,希望对相关人员开拓思路、提高工作质量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新型超高强度钢G50热变形与组织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新型无钴超高强度钢G50经不同锻造比墩粗锻造后材料的组织及性能的变化情况,并检验该新材料随锻造及热变形的能力。结果表明,该新材料具有非常好的可锻性及热成形性,且不同锻造比锻造并按标准制度热处理后的性能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17.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重点研究了Fe-10Ni-14Co钢的标准处理状态(830℃风冷+—73℃+510℃Sh)的微观组织结构。510℃回火不同时间,由于M2C的析出状态发生变化,钢也由峰时效(510℃/10min)→过时效(510℃/5h)→明显过时效转变。510℃5h合会开始发生逆转变。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动力伞结构的受力状态,并对主要承力构件进行了强度及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结构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9.
应用激光测速仪对生向台阶层流边界层分离产生的剪切层在再附前的发展进行了测量,得到了时均速度、湍流强度及剪切层厚度等的分布特性,并研究了来流湍流度对台阶后流场湍强度分布及剪切层发展的影响,实验中发现台阶后有一个流速降低的区域,对此从涡动力学的角度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presents an analysis of the observed north-south asymmetry of the range spread F (RSF) intensity at the low latitude region during an equinoctial month of different solar epochs (2002, 2015 and 2017). The ionospheric parameters were obtained during geomagnetic quiet days from four digisonde stations located along the Brazilian longitude, which include a dip equator station (Sao Luiz (SL: 2.33 S, 44.2 W)), conjugate stations (Campo Grande (CG: 20.5°S, 55°W) and Boa Vista (BV: 2.8°N, 60.7°W)) and another low latitude station (Cachoeira Paulista (CP: 22.7°S, 45°W)). The results highlight the competing effect of the post-sunset electric field strength and the trans-equatorial wind on the latitudinal distribution of the irregularity intensity at both hemispheres under varying background ionospheric condition. The RSF intensity was seen to reduce as the solar flux index decreased and the latitudinal peak shifted closer to the dip equator. This was dependent on the variation of the field line mapped irregularity spectrum and the density gradient. Likewise, the north-south asymmetry in the irregularity occurrence was seen to become more significant as a denser ionosphere was observed at the hemisphere with the equatorward meridional wind. This has further proven that the non-linear cascading of the plasma irregularity across the low latitude region i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local electric fie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