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45篇
航空   164篇
航天技术   21篇
综合类   19篇
航天   4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讨论雷达反隐身技术中的目标识别方法。重点介绍基于自然频率的波形综合雷达目标识别方法。针对实际雷达目标均被噪声污染 ,提出一种抗干扰能力强的自相关函数算法 ,给出该算法的实现步骤 ,进行计算机仿真试验 ,仿真结果表明 ,所提出的雷达目标识别方法有效。  相似文献   
62.
关于双反射面天线的两个优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航天器上和地面站中,广泛采用着双反射面天线。本文探讨了双面天线的两个优化问题。当主面为现存的抛物面时,使副面优化赋形,从而比之经典双面(抛物面——双曲面)的增益提高(0.48~0.40)~(dB)(对应于D/λ=20~100)。寻求偏置柱形双反射面系统的最佳设计,使其在馈源方向图变化时,口径场分布最接近同相等幅。  相似文献   
63.
《Acta Astronautica》2014,93(1):373-384
Asteroid retrieval, satellite servicing, and debris removal concepts often rely on a thrusting vehicle to redirect and steer a passive object. One effective way to tow the object is through a tether. This study employs a discretized tether model attached to six degree-of-freedom end bodies. To reduce the risk of a post-burn collision between the end bodies, discrete thrust input shaping profiles are considered including a Posicast input and a bang-off-bang thrust profile. These input shaping techniques attain desirable collision avoidance performance by inducing a tumbling or gravity gradient motion of the tethered formation. Their performance is compared to an earlier frequency notched thruster profile.  相似文献   
64.
周文硕  夏露  王培君  周琳 《航空学报》2021,42(z1):726375-726375
C-HGB (Common Hypersonic Glide Body)作为美国现今试验成功率最高的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已被美国防部列入重点发展项目,并预计发展为三军通用武器。本文针对此类"球+双锥+弹翼"的气动外形和隐身性能进行了研究。采用考虑交互作用的正交设计进行了多约束下参数敏感性分析,并采用改进的基于DE差分变异算子的具有自适应学习机制的优化算法进行气动优化,对优化后的外形采用简单高效的锐边化设计,在提高升阻比的同时可降低雷达散射截面积,极大提高突防能力。锐边设计改变了弹体部分表面温度分布,降低制造成本的同时对热防护系统的设计和红外隐身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结果表明:锐边化设计可以得到较好的气动隐身性能,是未来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的潜在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65.
X-47B型无人空战系统是当今最先进的无人机系统之一,势必给现有电子对抗技术及装备带来严重冲击.从其任务使命、系统功能、特色技术入手,分析对其实施电子对抗的技术难点和可能的薄弱环节,探讨对X-47B进行侦察探测和电子对抗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66.
梁爽  张斌  聂暾 《飞机设计》2020,40(4):5-8
为对隐身飞行器的探测手段进行研究和指导隐身飞行器的研制,研究其电磁散射特性。采用外形逆向建模、理论预估和散射测量、强散射源减缩相结合的手段,对隐身飞行器的隐身性能进行预估。该方法具有精度高、速度快的优点,适合在隐身飞行器研制方案设计阶段使用。  相似文献   
67.
隐身技术是提高巡航导弹突防能力的重要技术手段,为分析外形隐身对巡航导弹电磁散射特性影响,建立了隐身、常规巡航导弹电磁模型,基于物理光学法和RCS减缩值,研究了外形隐身RCS曲线分布影响、频率响应特性、俯仰角响应特性。结果表明,外形隐身可大幅降低前后向散射特性,改变RCS散射波峰位置,使前后向曲线向内收敛;频率增加,前向均值和减缩值分别在-32 dBsm、25 dB左右振荡变化,其他角域RCS均值降低而减缩值增加;俯仰角变化较小时不影响散射特性,各角域RCS均值和减缩值呈振荡趋势,前向减缩值约为35 dB左右,后向俯仰角0度时最大。  相似文献   
68.
理想缺陷目标电磁散射特性提取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武器装备表面理想缺陷对缺陷目标的散射特性有重要影响。从电磁场叠加理论出发,以对应实际缺陷目标和载体为基础,提出一种理想缺陷目标电磁散射提取的计算新方法,采用该方法结合暗室测试和MLFMA数值计算,研究单列、多列缝隙和台阶理想缺陷的散射特性,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实效性。结果表明:新方法计算过程简单高效,具有与MLFMA算法一致的计算精度,可快速实现单列、多列理想缺陷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提取;理想缺陷在镜面散射区域外影响显著,理想台阶的影响相对明显,多列理想缺陷散射具有较强的耦合性,表现为更多的散射波峰,这是各列理想电磁缺陷的叠加效果。  相似文献   
69.
姚雨晗  周军  刘莹莹 《宇航学报》2013,34(5):665-670
针对空间站组合体变构型引起的挠性附件振动问题,将航天器大角度机动中用于抑制挠性振动的输入成型思想引入到变构型过程中,提出一种新的变构型策略。首先根据拟坐标拉格朗日方程建立组合体变构型动力学模型,然后采用零振动和零微分法(ZVD)和级联法求出变构型系统的输入成型模型,最后根据初始变构型策略的特点和期望构型的约束确定新的变构型策略。将基于输入成型的变构型策略应用于组合体变构型时,仿真结果表明,由变构型引起的挠性振动得到显著抑制,各阶振动的最大振幅可以抑制到原来的10%~20%,对低阶振动抑制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70.
带中心锥航空发动机腔体电磁散射特性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中心锥顶角和电磁波入射方位改变对航空发动机腔体的电磁散射特性的影响,采用物理光学(PO)法和等效棱边电磁流(EEC)法,对带中心锥发动机腔体在C波段入射频率f=6 GHz下进行电磁散射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水平极化下入射角为4°~28°范围内,中心锥顶角30°的发动机腔体的雷达散射截面(RCS)值较小;由等效电流图上得到特定角度下发动机腔体散射强弱分布,为发动机腔体关键散射区域采取隐身措施以提高隐身性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