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2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140篇
航空   542篇
航天技术   313篇
综合类   102篇
航天   31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41.
基于对测量过程、测量误差的认识,提出了一种利用极限点法评估非线性传感器静态特性的一种新方法。给出了利用该方法评估非线性传感器的两种模型。并以一电涡流式非线性位移传感器的标定数据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42.
The Cassini-Huygens Cosmic Dust Analyzer (CDA) is intended to provide direct observations of dust grains with masses between 10−19 and 10−9 kg in interplanetary space and in the jovian and saturnian systems, to investigate their physical, chemical and dynamical properties as functions of the distances to the Sun, to Jupiter and to Saturn and its satellites and rings, to study their interaction with the saturnian rings, satellites and magnetospher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interplanetary meteoroids will be compared with asteroidal and cometary dust, as well as with Saturn dust, ejecta from rings and satellites. Ring and satellites phenomena which might be effects of meteoroid impacts will be compared with the interplanetary dust environment. Electrical charges of particulate matter in the magnetosphere and its consequences will be studied, e.g. the effects of the ambient plasma and the magnetic field on the trajectories of dust particles as well as fragmentation of particles due to electrostatic disruption.The investigation will be performed with an instrument that measures the mass, composition, electric charge, speed, and flight direction of individual dust particles. It is a highly reliable and versatile instrument with a mass sensitivity 106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Pioneer 10 and 11 dust detectors which measured dust in the saturnian system. The Cosmic Dust Analyzer has significant inheritance from former space instrumentation developed for the VEGA, Giotto, Galileo, and Ulysses missions. It will reliably measure impacts from as low as 1 impact per month up to 104 impacts per second. The instrument weighs 17 kg and consumes 12 W, the integrated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er has a mass resolution of up to 50. The nominal data transmission rate is 524 bits/s and varies between 50 and 4192 bps.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5 with a corrected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43.
在野外等一些环境下的无线数据采集系统中,由于地理环境恶劣、节点数量多等原因很难更换电源电池,因此有效地降低系统各层的功耗、提高系统的生命周期尤为重要.文中在论述传感器节点结构的基础上,分析如何对传感器节点的动态电压调度、MCU能量消耗控制、动态功率管理、收发模块节能等硬件电路以及对MAC层、网络层的软件协议降低系统耗能.  相似文献   
144.
叙述了一种采用CAN总线通信来实现分布式数据采集的设计方法;介绍了用PIC16F877通过SPI方式直接对MCP2510进行操作,与带智能适配卡的PC机实现CAN通信,并对CAN控制器MCP2510作了分析;给出了系统结构框图与部分硬件图,以及给出了软件设计思路。该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数据采集系统是一种高可靠性、实时性的系统。  相似文献   
145.
燃气涡轮发动机地面试验传感器数据确认概念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燃气涡轮发动机传感器数据确认系统的研究与应用现状,详细阐述了基于发动机和试验系统物理模型的解析冗余检验相关多传感器信号有效性方法,以及基于信号序列统计与时频特征分析的单传感器通道信号有效性的确认方法,提出了传感器数据有效性确认系统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46.
薄膜温度传感器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安保合 《推进技术》1992,13(1):63-67
一种新型的薄膜温度传感器,采用真空镀膜的方法制作在涡轮叶片表面,两者构成一体,可以真实反应表面温度。传感器的质量小、响应快,对叶片内部换热和表面燃气流无干扰。 传感器的敏感元件为铂姥_(10)-铂热电偶,测温上限可达1000℃,测量精度为±3%。  相似文献   
147.
主要介绍在YWJC-1C型ECS原位检测仪中单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的测量原理、特性及其温度测量的硬件接口设计和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148.
为了实现MW级热流环境的长时间稳态测量,研制了一种新型结构的水卡式大热流传感器。该传感器采用U型水冷通道结构,基于沸腾换热理论进行换热设计,设计量程5~15 MW/m~2。在高温超声速燃气流试验台上进行了热流测试试验,实际测试量程3~25 MW/m~2。沸腾换热理论的应用可以在较小的水流速下实现MW级热防护,大大降低了设计难度。新型结构传感器相对传统的中心冲击结构换热效率更高,可实现的量程范围更大。  相似文献   
149.
电场探测仪是卫星进行高精度电场探测的关键载荷,其传感器的空间布局对探测精度影响很大。文章对传感器空间布局的影响因素和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并以轨道高度500km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为例,结合卫星的实际任务运行,对虚假光电场控制、电场探测仪传感器的几何布局构型、传感器与卫星的相互遮挡和干涉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最终优化确定了传感器的空间布局。研究结果表明,优化的传感器空间布局可以在设计阶段就针对多种误差,有效地提高其探测精度。  相似文献   
150.
倾斜轨道星敏感器热控设计及在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倾斜轨道卫星星敏感器空间外热流复杂多变,同时兼具内功率集中、热容小等特点,这为星敏感器的热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文章以某临界倾角轨道卫星星敏感器热设计为背景,在详细外热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倾斜轨道星敏感器热设计方案,利用热分析软件Thermal Desktop对此热控系统进行了具体的热分析。星敏感器在轨遥测温度在-19.8-5.1℃之间,满足温度指标要求,表明星敏感器热设计合理、有效,可为今后倾斜轨道星敏感器热设计提供设计依据。在此基础上,文章利用在轨遥测数据对星敏感器热分析模型进行修正,得出入轨初期星表主要热控涂层退化约为50%的结果,这对于分析近地轨道卫星在轨温度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