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3篇
  免费   410篇
  国内免费   635篇
航空   2355篇
航天技术   341篇
综合类   493篇
航天   35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轴对称旋成体流动结构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N-S方程模拟了旋成体的绕流过程。旋成体流场由不同层次的涡结构组成,包括主涡、二次涡t、ertiary涡、螺旋涡、羊角涡、U型马蹄涡。文中清晰地展示了这些结构,简要分析了各类结构的特性和功能,强调了亚结构和三维结构在流态发展与流场演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2.
'W'型无尾布局流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NS方程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W’型无尾布局的流动机理。与参照前掠翼布局相比,‘W’布局优越的气动性能来源于其流动形态的变化:小迎角时,翼身融合升力体设计,使机体表面流动更为通畅,升力增加,机体部件干扰减小,部分补偿了因机身加宽,浸润面积增大带来的摩擦阻力,使总阻力没有明显增加。α≥6°,‘W’布局具有新的流动结构,机翼上表面流动由侧缘涡和前缘涡及其诱导的二次涡所控制,侧缘涡与前缘涡之间产生有利干扰,增强了对机翼表面流动的控制能力,不仅带来涡升力,而且有效控制了前掠翼根部流动分离,是其具有优越纵向气动性能的物理原因。‘W’布局新的流动结构为其横侧气动性能改善奠定了基础,为进一步完善布局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3.
史志伟  明晓 《空气动力学学报》2006,24(4):433-437,476
在南航非定常风洞中,运用PIV测量技术,研究了非定常自由来流下三角翼前缘涡瞬时涡结构的变化。通过分析三角翼前缘涡速度矢量、涡量以及流动拓扑结构的变化可知,在减速过程中,破裂的前缘集中涡重新卷起,形成涡量较强的集中涡,横截面流动拓扑结构显示,流动结构从不稳定的焦点变成稳定的极限环,这也就说明前缘集中涡的破裂点位置向下游移动;在加速过程中,集中涡很快破裂,涡量随之减小,流动拓扑结构从稳定的极限环变成不稳定的焦点,前缘集中涡的破裂点位置向上游移动。分析认为外部压力梯度的变化可能是导致涡破裂位置移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4.
连接翼布局气动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一个小型低速风洞中进行了五种不同布局形式的连接翼方案实验研究。利用油流法研究了三种连接翼的流谱,初步分析了具有连接翼飞机的气流流动机理。为比较,同时对三角翼常规布局方案进行了实验,所有方案使用相类似的隐身布局机身。实验结果表明,连接翼布局有其特有的流型:翼面分前翼、后翼及外翼三部分,其流型受前翼涡、后翼涡、翼端涡、机身边条涡以及它们互相缠绕形成的新涡的控制。这些涡的产生、发展、离体和破裂的情况不同,形成不同方案气动特性的差别。连接翼布局气动特性优于常规翼布局,特别是最大升阻比可达12以上,失速迎角超过30°。通过前后翼后缘操纵面的有利组合,可以达到提高升阻比,满足纵、横向稳定性和操纵性要求的目的。结果显示,具有扁平机身的连接翼方案是一个有潜力的无人机布局形式。  相似文献   
995.
Fuzzy自整定PID控制器设计及其MATLAB仿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常规PID控制器不能在线进行参数自整定的问题,结合模糊控制技术,提出了一种模糊自整定PID参数的方法,运用MATLAB进行仿真研究表明,该模糊自整定PID控制器既具有PID控制器高精度的优点,又具有模糊控制器快速、适应性强的特点,使被控对象具有良好的动、稳态特性。  相似文献   
996.
应用ANSYS进行汽车车架结构优化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应用ANSYS对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总结了ANSYS结构优化设计的数学描述以及模型建立的原则。以汽车车架为研究对象,采用ANSYS构建了其参数化有限元,给出了生成分析文件、定义优化变量以及设置与优化的具体步骤。通过仿真,对纵梁截面尺寸进行了优化设计,并使车架总体积降低了9%。  相似文献   
997.
瞬态动力分析是确定随时间变化载荷作用下的结构响应的技术分析,输入数据作为时间函数的载荷,输出数据是随时间变化的位移和其它导出量,如应力和应变 [1].燃烧室外机匣是发动机承力和混合传力的重要部件,承受各种动态载荷,分析其瞬态振动位移及应力应变的变化很有必要.采用UG建模和ANSYS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外机匣进行瞬态动力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98.
方祥军  刘思永  王屏 《推进技术》2006,27(5):416-421
为了探讨对转涡轮气动设计规律,采用常用于导叶的可控涡法设计对转涡轮上游整流动叶,并配合可控子午成型设计,用以控制对转涡轮内径向压力分布,并与传统涡轮进行了深入对比分析。该方法设计的5.25kg/s小流量模型对转涡轮效率为94.2%。三维数值模拟表明:对转涡轮取消导叶后,在设计自由度减小,参数受到制约条件下,整流动叶采用可控涡设计是调控对转涡轮流场积极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99.
刘东升 《飞机设计》2006,(4):7-10,19
飞机采用固定式空中受油装置后,可能引起飞机飞行过程中的振动,严重时危及飞机的飞行安全。本文通过受油装置固有频率的计算和地面振动试验确定其频率特性,利用激波和旋涡共振理论,对受油装置的振动问题进行了分析,为某型飞机的试飞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持。经过飞行试验证明分析结果是正确的,本文提出的计算分析方法对分析飞机圆形、椭圆形突出物的振动问题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近失速状态下压气机转子叶尖旋涡流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低速大尺寸单级压气机实验台上,利用SPIV技术测量了近失速状态下压气机转子尖区多个截面的三维瞬态速度场。基于瞬态场测量结果,详细阐述了近失速状态下压气机转子叶尖泄漏涡的演化过程和角区旋涡的形成过程。测量结果表明角区旋涡是一种总体意义上的旋涡,其涡核是由多个涡团组成的,形成角区旋涡的一个关键机制是压气机的旋转运动对源于近吸力面的正负涡量的涡团具有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