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86篇
航空   364篇
航天技术   70篇
综合类   52篇
航天   9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利用小型固定床式气化炉对果皮进行富氧气化的实验,本文采用均相反应气化模型详细介绍了果皮富氧气化的表征动力学模型的建立,求得了果皮富氧气化的动力学参数。最后比较发现氧气作气化剂时的动力学参数小于二氧化碳作气化剂时的参数,相对来讲采用富氧气化效果优于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142.
ANINVESTIGATIONOFCHEMICALSHORTCRACKCHARACTERISTICSINGC-4HIGH-STRENGTHSTEELWangRong,LouMinxiu,ZhengXiulin(NorthwesternPolytech...  相似文献   
143.
金属/水反应冲压发动机理论性能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水与金属燃料反应的水冲压发动机是一种新型的水下动力装置。为了研究水下冲压发动机的基本性能,在简述热力计算原理的基础上,以含铝贫氧推进剂为例对燃气发生器式水冲压发动机、以铝金属燃料为例对漩流式水冲压发动机进行了不同工作状态下的热力计算,得出了发动机比冲与水燃比、工作压强等之间的定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4.
硅橡胶基绝热材料高温热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温管式炉在惰性气氛下研究了硅橡胶基绝热材料在1 073~1 873 K的热行为,利用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等手段探索了高温固相残余物的产生历程和碳化硅的生成机制,采用热重-差热联用表征了高温固相残余物的热氧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升高,硅橡胶基绝热材料的固相残余物逐渐向高温陶瓷转化,其热稳定性和耐氧化性相应提高;硅橡胶基体在1 073 K已分解完毕,其固相残余物为碳、硅氧碳化物和SiO2等;随温度上升,有机碳向更加耐氧化的无机碳转变;硅氧碳化物随温度升高向碳化硅转化;气相SiO2高温下由无定型转化为方石英晶体,并与碳发生碳热反应生成碳化硅。  相似文献   
145.
Sanjay Jayaram   《Acta Astronautica》2009,65(11-12):1804-1812
The Space Systems Research Laboratory (SSRL) at Saint Louis University is developing SLUCUBE nanosatellite as part of the space mission design program. The objective of the mission is to demonstrate space capability of high performance nanosatellite components that has been developed at SSRL for the past three years. The objective of the program is to provide extremely low-cost and rapid access to space for scientists and commercial exploitation using commercial-off-the-shelf components. SLUCUBE is a double CubeSat with dimensions 10×10×20 cm and a mass of 2 kg. This nanosatellite features suite of technology demonstration components to enlarge the capability of space mission for such class of spacecrafts. The primary mission of SLUCUBE is to test and demonstrate several enabling technologies by flying a number of university developed high performance component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new developed technologies by providing details of specific components developed along with the R&D efforts and laboratory facilities. A brief discussion about the student involvement and educational benefits will also b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46.
王茂松  杜宇雷 《航空学报》2021,42(7):625263-625263
钛铝合金具有轻质、高强、耐高温等优异特性,在航空领域,特别是在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然而,钛铝合金的室温脆性大、热变形能力低,使得采用传统的锻造、精密铸造、粉末冶金等技术均难以制造具有复杂形状,特别是具有内部空腔结构的钛铝合金叶片,限制了其性能的进一步提升。增材制造技术能够突破形状的制约,有望发展成为制造钛铝合金复杂结构零部件的新技术。目前,应用于钛铝合金的增材制造技术主要有电子束选区熔化、选区激光熔化和激光金属沉积。本文调研了增材制造钛铝合金领域2010~2020年的文献,对上述3类增材制造技术的原理和特性、所使用合金粉末的特性、打印构件的相组成、组织形貌和热处理工艺、宏观和微观力学性能及其在航空领域的应用等研究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评述,并对增材制造钛铝合金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研发重点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7.
利用SEM、XRD和DSC研究了制备方法对Al/Fe2 O3纳米铝热剂储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共混法制备的纳米铝热剂放置60 d后,活性铝的平均粒径减小4 nm,使得铝热反应放热量降低13%,之后趋于稳定;机械球磨法制备的纳米铝热剂放置7 d后,活性铝平均粒径减小3 nm,120 d之后,缓慢减小至57.8 nm,活性铝的减少使得铝热反应放热量损失高达16%,;溶胶-凝胶法所制备的纳米铝热剂储存120 d后,活性铝平均粒径减小仅1 nm,明显地减缓了纳米铝粉的氧化,放热量损失仅为6%,并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48.
为了研究等温化学气相渗透( ICVI)工艺制备C/C复合材料过程中预制体的致密化过程及流场和温度场的分布,利用COMSOL软件建立预制体致密化过程中传质、传热和孔隙率变化的多场耦合模型。以甲烷为前驱体,将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进行耦合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传质最初始阶段,前驱体温度迅速升高至设定的沉积温度,且整个反应器内部温度分布均匀。根据以上计算结果,设定温度为定值,耦合质量、动量守恒方程和孔隙率变化方程,通过计算得到在开始致密化阶段预制体最大密度分布在预制体中部,随着致密化进行,该区域向外侧移动。致密化150 h后,不同时间预制体整体平均密度的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验证了致密化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9.
PET/N100粘合剂体系固化过程FTIR研究(Ⅰ)--TIR曲线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采用了加热原位池/FTIR联用技术实时跟踪N100和环氧乙彬四氢呋喃共聚醚(PET)固化反应过程的方法,获得了固化度与温度的关系(TIR)曲线,研究了添加物及升温速率对固化体系的影响,发现催化刺对固化反应有明显的力口速作用,增塑荆的加入,使得固化反应的起始温度增加,终止温度降低,这些结果为固化TIR动力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本数据。  相似文献   
150.
现代小卫星的微推进系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现代小卫星,发展迅速,不仅要姿态控制,还要轨道控制,甚至要有轨道机动能力。为此,必须开发研究与其相应的微推进系统。文章首先研究现有推进系统的技术性能;提出对微推进系统的要求;给出适应小卫星的微推进系统,有四个种类,近20个微推进器;最后提出选择微推进器的原则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