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0篇
  免费   845篇
  国内免费   915篇
航空   4309篇
航天技术   408篇
综合类   655篇
航天   43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163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190篇
  2016年   215篇
  2015年   216篇
  2014年   260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313篇
  2010年   242篇
  2009年   262篇
  2008年   221篇
  2007年   226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78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157篇
  1995年   109篇
  1994年   121篇
  1993年   99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8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规则回转体自动铺丝轨迹规划与丝束增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桂林  王显峰  赵聪  高天成  薛柯 《航空学报》2020,41(11):423704-423704
为满足自动铺丝轨迹的满铺覆性要求,针对现阶段自动铺丝轨迹规划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不同的丝束增减算法。首先讨论纤维铺放方向的确定和中心轨迹数量的计算,设计不同铺放方向轨迹的生成算法。然后以丝束重叠系数为重要参数,对于纤维局部堆积和空缺问题提出单侧纤维裁剪算法和双侧纤维裁剪算法,并对裁剪后的重叠区域和间隙区域进行面积求解,使得纤维丝束均匀覆于芯模表面。最后基于CATIA CAA二次开发平台,将上述算法集成到纤维铺放CAD系统中,通过运动仿真系统验证算法的正确性。利用提出的丝束增减算法,实现了间隙/重叠区的均匀分布,尽量降低了富树脂区等相关缺陷的聚集对性能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82.
圆球绕流场的尾涡分析和升阻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自编的分块算法程序模拟了雷诺数在20~1000之间的圆球绕流场.在Re=25时捕捉到流动分离,与试验结果一致.对Re=250时稳态非对称尾流区内流体的输运情况进行研究,证实圆球绕流场中纵向对称面的存在.对于非稳态流动,主要研究了阻力和横向力的时间变化规律,并分析了频谱特征.计算发现横向合力主要在横截面上两个很窄的区间内偏移.经过几种不同涡定义方法的优劣测试,本文采用Hunt等人介绍的Q-定义方法对非稳态绕流场的尾涡结构进行了直观描述.  相似文献   
183.
To compute transonic flows over a complex 3D aircraft configuration, a viscous/inviscid interaction method is developed by coupling an integral boundary-layer solver with an Eluer solver in a "semi-inverse" manner. For the turbulent boundary-layer, an integral method using Green's lag equation is coupled with the outer inviscid flow. A blowing velocity approach is used to simulate the displacement effects of the boundary layer. To predict the aerodynamic drag, it is developed a numerical technique called far-field method that is based on the momentum theorem, in which the total drag is divided into three component drags, i.e. viscous, induced and wave-formed. Consequently, it can provide more physical insight into the drag sources than the often-used surface integral technique. The drag decomposition can be achieved with help of the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 which implies that entropy increases and total pressure decreases only across shock wave along a streamline of an inviscid non-isentropic flow. This method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DLR-F4 wing/body configuration showing result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wind tunnel data.  相似文献   
184.
本文主要讨论了绕多孔介质空心圆柱的有势流动问题。运用摄动方法,给出了速度势的四阶近似,然后得到了圆柱表面的无量纲的压力系数和阻力系数。结果发现在势流的情况下多孔介质圆柱受到附加阻力作用,并且在圆柱的喷射或吸收流体的特征速度与来流特征速度的比值是一个小量的时候,阻力系数与特征速度比成简单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85.
热流限制下的最优气动力辅助变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变轨能量消耗最小为优化目标,应用极大值原理研究了飞行过程受热流限制和升力系统约束下的气动力辅助共面变轨问题,飞行过程成分第一自由弧段,约束弧段,第二自由弧段三个部分,讨论了升力系数的最优表达式,分析了飞行过程中两种约束的相互作用,给出了约束弧起始位置的角点条件和终端的横截条件下,对不同的初值选取方法讨论了三种计算策略,并给出了数值算例。  相似文献   
186.
Development process of muzzle flows including a gun-launched missil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on the launch process of a gun-launched missile from the muzzle of a cannon to the free-flight stage have been performed in this paper. The dynamic overlapped grids approach are applied to dealing with the problems of a moving gun-launched missile. The high-resolution upwind scheme(AUSMPW+) and the detailed reaction kinetics model are adopted to solve the chemical non-equilibrium Euler equations for dynamic grid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flow field structure of muzzle flows including a gun-launched missile are discussed in detail.This present numerical study confirms that complicated transient phenomena exist in the shortly launching stages when the gun-launched missile moves from the muzzle of a cannon to the freeflight stage. The propellant gas flows, the initial environmental ambient air flows and the moving missile mutually couple and interact. A complete structure of flow field is formed at the launching stages, including the blast wave, base shock, reflected shock, incident shock, shear layer, primary vortex ring and triple point.  相似文献   
187.
为了满足大推力上面级发动机大面积比喷管的设计需求,采用了排放冷却前段和单壁辐射冷却尾段的分段式设计方案。在排放冷却前段传热计算的基础上,通过对内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重点研究了单壁尾段在引入上游排放冷却气氢情况下的冷却特性和喷管效率。结果表明:对于大面积比喷管,采用带二次流的单壁金属喷管延伸段是现实可行的,有望达到较好的冷却保护效果并提高喷管效率。  相似文献   
188.
气膜孔内局部堵塞对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吹风比为0.3~1.5,堵塞比为0.1~0.5范围内,对平板上单排倾斜气膜孔内局部堵塞所引起的冷气射流流动和冷却特性变化进行了数值研究,分析了堵塞比、堵塞位置和吹风比对绝热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在研究参数范围内的研究结果表明:气膜孔出口端前缘的局部堵塞有利于抑制肾形涡,对气膜孔下游的绝热气膜冷却效率有改善作用,并且随着堵塞比和吹风比的增加,对冷却效果的改善越为明显.而在气膜孔出口端尾缘或侧边的堵塞则在较大的堵塞比下削弱气膜冷却效果.相对于气膜孔出气端的局部堵塞,在气膜孔进气端和中部的堵塞对绝热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要微弱得多.  相似文献   
189.
微纳米尺度流动实验研究的问题与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微纳米实验流体力学研究的流动特征尺度在1mm~1nm范围,处于宏观流动到分子运动的过渡区。连续介质力学与量子力学这两个经典理论的衔接,提出了诸如连续性假设适用性、边界滑移等基本理论问题。同时从微纳米尺度研究界面处液/固/气的耦合,化学、电学性质对流动的影响值得关注。微纳米实验测量仪器融入了力、电等测量手段,要求测量空间精度达到nm量级,力的测量精度达到pN,时间分辨率达到ns。本文围绕连续性假设适用性、边界滑移、微纳米粒子布朗运动及微尺度涡旋测量等问题,介绍了 Micro/Nano PIV、示踪粒子流场显示等技术应用于微纳流场观测的进展与难点。目前微纳米流动测量仍然沿着经典流体力学测量“小型化”的思路开展,而纳尺度的测量期待着新的实验方法与技术的提出。  相似文献   
190.
超声速条件下多体干扰与分离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根据国外公开文献设计的类CAV模型,在0.6m×0.6m 跨/超声速风洞中开展了多体干扰与分离网格测力试验研究,初步获得了典型多体飞行器分离过程中的气动特性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载荷模型气动特性受分离位置变化影响非常明显。载荷模型沿轴向分离时,气动力(矩)逐步接近自由流中气动力(矩)值,载荷模型法向位置改变会引发其气动力(矩)值发生更为剧烈的变化。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尾迹和头激波的发展改变了不同轴向位置处载荷模型的表面流态,从而影响了其气动特性;二是母机模型底部流动具有明显的非对称膨胀特征,不同法向位置处流速大小和方向差异明显,导致载荷模型气动特性随法向位置变化更为剧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