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6篇
航空   87篇
航天技术   50篇
综合类   17篇
航天   2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检测无人机视频中的地面运动目标,提出了一种运动和颜色信息相结合的算法.采用前向运动历史图像来增强独立运动信息和抑制背景噪声,确保完整分割出候选运动区域; 提出一种迭代的、基于局部颜色分布比对的方法,去除候选区域中的背景像素,以更准确地提取单个运动目标.算法不仅节约了计算量,还有效降低了误检和漏检的可能性.多组无人机视频的实验结果表明了所提算法的高效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02.
基于对李沙育图进行图像处理的思想,从等效鉴相频率的原理出发,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高精度频标比对系统。该系统可以捕捉图像翻转周期非常短的李沙育图,通过图像处理可以比对频差比较大的信号。并且构成该系统的设备简单,精度却可以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3.
本课题的目的是建立用于辐射加工高剂量水平吸收剂量测量的辐射变色薄膜剂量计。通过系统研究,批量制备了以尼龙为基材,副品红氰化物为染料的辐射变色薄膜剂量计。为了验证批制辐射变色薄膜剂量测量的可靠性,选择了国际上应用较广的FWT-60膜及丙氨酸薄膜剂量计与本实验室批制的辐射变色薄膜开展实验室内剂量比对,比对结果均在±4%内符合,归一化偏差En绝对值均小于1。通过在加速器上进一步应用实验表明批制辐射变色薄膜可用于电子束辐照参数测量。  相似文献   
104.
为了实现高精度原子时标的远距离溯源需求,构建一种基于光纤双向时间比对的溯源系统,结合光纤双向时间比对技术指标高的优点,实现本地原子时标向远端标准时间进行溯源,通过采用主备路设备冗余备份机制,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光纤双向时间比对的技术手段,获得了与标准时间溯源时差优于1 ns,溯源效果达到日频率稳定度在5E-15以内,同时利用主备路时间同步技术实现了主备路时差优于0.3 ns。  相似文献   
105.
阐述了借助地面测控站对星载铷钟进行监测,以实现铷钟在轨运行频率特性的四种测量方法:单向时差比对法、双向时差比对法、利用GPS系统时间比对法和激光时差比对法,并对这四种方法的测量原理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对育种卫星搭载国产铷钟的试验方案和测量结果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6.
光学立体测绘卫星测高精度受姿态确定能力的限制,难以实现1∶10 000及以上大比例尺无控立体测绘。激光测高卫星的高程精度高,考虑结合2种遥感手段,提升测绘卫星的无控定位精度。为比较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与激光测高卫星的无控定位精度,介绍了星载线阵CCD立体相机及激光测高仪的几何定位原理,构建了相应的几何定位模型,推导了各自的误差传播方程。参照目前平台及载荷的技术水平,分析了卫星参数及各项测量指标,通过仿真估算了两者在同卫星平台上的无控定位精度,并进行定量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同平台下星载线阵CCD相机平面定位精度优于星载激光测高仪,而后者的测高精度明显高于前者。  相似文献   
107.
文章介绍了微振动对航天器的影响,并基于对微振动计量工作的现实需求,根据现有振动计量技术和设备状态,提出了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微振动校准技术研究方案,通过适当量级的振动控制和谐波失真抑制,实现对0.05~400 Hz范围内的微振动传感器的校准,提升航天计量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08.
为评估现阶段北斗三号卫星共视时间比对性能,基于中科院国家授时中心(NTSC)和捷克光电研究院(TP)各自保持的国家时间基准系统,开展了基线长度约7500 km的北斗三号卫星亚欧共视时间比对试验。首先从单站北斗卫星可视数及其卫星高度角两方面进行了分析,然后利用频率响应法确定Vondrak滤波平滑因子后对共视比对数据进行了降噪处理,最后将北斗三号卫星共视时间比对结果与北斗二号卫星及GPS共视时间比对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当前北斗全球组网阶段,北斗三号卫星在中捷共视可视卫星数比北斗二号卫星少的情况下,其共视时间比对精度达到1.16 ns,较北斗二号提升约19%,10000 s以内的时间和频率稳定度也优于北斗二号。  相似文献   
109.
近年来,地方协调时UTC(BIRM)守时能力稳步提升,截至目前,UTC(BIRM)与UTC的相对频率偏差优于3E-14,时间偏差优于20ns。本文概括介绍了守时系统的组成,本地频率驾驭与主备同步技术,以及TA(BIRM)算法研究等。  相似文献   
110.
TanDEM-X (TerraSAR-X add-on for Digital Elevation Measurement) is the first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mission using close formation flying for bistatic SAR interferometry. The primary goal of the mission is to generate a global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EM) with 2 m height precision and 10 m ground resolution from the configurable SAR interferometer with space baselines of a few hundred meters. As a key mission requirement for the interferometric SAR process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 or baseline vector, of the two satellites must be determined with an accuracy of 1 mm (1D RMS) from GPS measurements collected by the onboard receivers. The operational baseline products for the TanDEM-X mission are routinely generated by the German Research Center for Geosciences (GFZ) and the German Space Operations Center (DLR/GSOC) using different software packages (EPOS/BSW, GHOST) and analysis strategies. For a further independent performance assessment, TanDEM-X baseline solutions are generated at the Astronomical Institute of the University of Bern (AIUB) on a best effort basis using the Bernese Software (BS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