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4篇
航空   218篇
航天技术   15篇
综合类   26篇
航天   2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81.
张丹  张卫红  万敏  王继峰  卜昆 《航空学报》2006,27(3):509-514
提出了一种简单高效的涡轮叶片精铸模具型面逆向设计方法:特征参数逆向调整法。一方面,基于叶片收缩变形位移场的有限元仿真结果,更为准确地计算铸件不同部位的收缩率;另一方面,通过12个反映叶型特征参数的提取、叶型的复原和调整技术,实现了凝固和冷却过程中非线性收缩变形的补偿,弥补了传统线性放缩法的不足。由于最终获得的型面仍然是参数化CAD模型,和单纯网格直接反向叠加法相比,无需后续复杂的曲面拼接和光顺技术。最后以叶片的叶身为例,将该方法与传统型面放缩法和网格直接反向叠加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对于弦长为60.5mm的涡轮动力叶片,采用特征参数逆向调整法,叶型的型面误差、弦长误差和扭转角误差与传统的收缩中心放缩法相比分别降低了83.8%、96.3%和66.7%,因此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2.
对于相似性零件冲压模具重复设计和零件更改造成的模具重新设计的问题,参数化关联技术是主要的解决途径之一.本文研究了参数关联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了参数的传递的方法,以冲裁模具的设计为例,介绍了冲裁模具参数化关联技术的具体实现,并应用CATIA二次开发方法进行基于参数化关联技术的冲裁模具设计.实现了冲裁模具的快速设计,在设计依据发生更改时模具设计能够随之进行快速更新,从而提高了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83.
针对航空发动机动力传输系统中常用的一类滚动轴承结构,提出了确定拧紧力矩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工程方法。该方法以工程经验为指导,将理论计算与数值计算相结合,量化了拧紧力矩与预紧力及套圈轴向变形量之间的关系,保证了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及计算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4.
FL24风洞在国内首次进行了带控制律的CTS试验,这是改进捕获轨迹试验方式的一次探索。文中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试验技术原理、实现过程进行了阐述。试验结果表明在加控制律的CTS试验中导弹的滚转角和偏航角输出趋稳,呈有控状态。  相似文献   
85.
以物理冶金学理论为基础并参照实验室的实验结果,建立起适合不同热轧工艺条件下发生的奥氏体再结晶现象的计算机模型。采用后插法来测定静态再结晶分数。通过对实测结果与预测结果的对比分析可知:作者所建奥氏体再结晶模型和实验结果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86.
滚转机动载荷减缓风洞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动载荷减缓能有效降低飞机结构重量并改善飞机的飞行性能,因此在飞机设计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滚转机动载荷减缓技术的实际应用,对多控制面联合偏转的机动载荷减缓控制方法进行了风洞试验验证。设计小展弦比正常式布局战斗机风洞试验模型、滚转及限位装置、试验模型测控系统、零度保持回路以及机动载荷减缓控制系统,采用两种不同控制面组合的多控制面联合偏转控制律开展试验并测试载荷减缓效果。结果表明,相比于基准控制,多控制面联合偏转的控制律能有效减缓飞机机动过程中的附加机动载荷。采用尾翼以及机翼后缘外侧(TEO)控制面联合偏转的控制律1的机翼弯矩和扭矩减缓率分别为30.1%和38.0%,尾翼弯矩和扭矩减缓率分别为 57.9%和12.5%;采用尾翼、TEO以及机翼后缘内侧(TEI)控制面联合偏转的控制律2的机翼弯矩和扭矩减缓率分别为33.0%和35.5%,尾翼弯矩和扭矩减缓率分别为 45.7%和54.8%。   相似文献   
87.
针对涡轮叶片精铸模具设计过程中存在的设计周期过长、专家知识重用率不高、智能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提出将知识工程引入涡轮叶片精铸模具设计领域,构建基于知识的精铸模具智能化设计系统,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智能设计系统中相关关键技术.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能有效地对专家知识进行继承利用,提高模具设计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88.
典型过失速机动运动规律建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典型过失速机动的运动特性进行了分析,根据其运动特点将过失速机动的运动过程分解为定直飞行、快速俯仰和绕速度矢量旋转三种基本运动的组合。选取基本运动的关键参数,并针对关键参数建立过失速机动的运动模型。模型计算结果和飞行仿真结果的比较表明,所建立的运动模型在过失速机动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9.
滚动轴承摩擦力矩的乏信息模糊预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滚动轴承摩擦力矩的波动具有不确定性,属于概率分布与趋势规律都未知的乏信息系统.这阻碍了对轴承摩擦力矩的小样本分析与总体把握.为此,以模糊集合理论为基础,从小样本入手,建立了航天轴承摩擦力矩参数的经验概率密度函数及其模糊预报模型,并对摩擦力矩的均值上界和最大值上界进行预报.对HKTA和HKTB两种轴承摩擦力矩参数的试验研究表明,在99%~100%置信水平下,预报结果与试验结果之间的误差很小,最大绝对误差仅为0.081 1个设定单位,最大相对误差仅为10.165%,可以满足航天工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90.
韩坤鹏  张定华  姚倡锋  谭靓  周征 《航空学报》2021,42(10):524302-524302
作为机械表面强化技术之一,滚压强化工艺能够有效提高材料的疲劳性能、耐磨损性能、耐腐蚀性能以及损伤容限性能,现已被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叶片等的表面改性处理。首先,对滚压强化的基本原理及优点进行了介绍。其次,鉴于表面状态特征演化对疲劳性能的重要影响及越来越多的学者对此问题的重视与研究,分别综述了滚压强化工艺的表面状态特征(残余应力、显微硬度和微观组织)的疲劳演化、抗疲劳机制以及疲劳寿命预测方面的研究进展。然后,并与其他工艺的研究进展进行横向对比分析,总结了滚压强化工艺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最后,对滚压强化工艺今后的研究内容与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