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4篇
  免费   323篇
  国内免费   367篇
航空   1379篇
航天技术   258篇
综合类   241篇
航天   31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风切变场中直升机前飞状态动态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复杂风切变场中直升机运动的数值仿真,把握非线性直升机模型在风场中的响应特性,建立了一维、二维的风切变模型,采用直升机非线性飞行动力学模型,考虑直升机的控制系统,用四阶龙格-库塔法数值仿真直升机在风场中的前飞运动.对水平风和铅垂风的各个梯度场对响应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水平风和铅垂风的各个梯度场对响应的影响是不同的,此研究中二维空间的组合梯度场构成更为危险的飞行环境;在不同的情况下其作用是不可忽略的,尤其注意在低空飞行状态下对直升机飞行性能的影响.也进一步说明此数值仿真法对非线性直升机模型在复杂风场中响应研究实用有效.  相似文献   
92.
悬停状态下小型共轴直升机操纵响应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在研共轴双旋翼直升机的工程实际出发,建立了悬停状态下旋翼非定常气动特性的计算模型.引入Leishman-Beddoes指数函数的半经验公式,建立了二维翼型非定常气动模型;引入干扰因子到动态入流模型,建立了反映共轴双旋翼直升机上下旋翼气动干扰的诱导速度模型;从桨叶的挥舞动力学模型出发,利用四阶Runge-Kutta算法求解桨叶刚性挥舞角的数值解.通过计算分析,得到了悬停状态,总距突增时上下旋翼升力和扭矩的动态响应特性,并分析比较了半差动和全差动航向控制方式的操纵响应差别,为共轴式直升机机动特性的研究作了必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93.
样本重复使用失效响应曲线分析结构可靠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欢欢  蒋向华 《航空动力学报》2013,28(10):2228-2234
用基于样本重复使用失效响应曲线逼近法,为充分利用迭代过程中的样本点,提出了样本重复使用的思想,并由此发展出一种结构可靠度的计算方法.利用可靠度指标作为收敛条件,从迭代收敛后的所有样本点中选取靠近失效界线处的样本点构造失效曲线响应函数,最后通过蒙特卡洛抽样的方法计算可靠度.多个算例表明:该响应函数避免了对传统意义上的功能函数响应面的模拟,降低了模型维数,又由于适当地 引入了带交叉项、具有曲线旋转功能的响应函数,因此能够很好地逼近失效曲线,有效地提高可靠度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94.
整机条件下涡扇发动机部件特征参数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整机条件下难于直接获得部件全部特征参数的问题,在计算发动机部件特征参数对整机性能敏感度的基础上,利用条件数分析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最终确定可修正参数数量.这样即可构造工程上可解的辨识问题,并通过最小二乘法求解.仿真计算结果显示:高压压气机效率为0.982与初设值0.98一致,说明该方法从理论上是可行的.从具体实例的辨识结果来看,有压气机后温度测试时部件效率降低量值符合实际结果;无压气机后温度测试时高压压气机效率较设计状态偏高12.7%,不符合实际发动机工作情况.显然辨识问题是病态的,为此可修正参数不应超过6个.   相似文献   
95.
基于系统响应特征的指尖密封泄漏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指尖密封动态工作特点,通过研究转速和转子不平衡力与转子跳动之间的关联规律,得到转子的位移激励,构建了指尖密封系统的动态计算模型,依据指尖密封的系统响应特征研究其泄漏间隙的获取办法,进而基于泄漏间隙特征建立了指尖密封动态泄漏量计算方法.针对某型发动机转子进行了动态泄漏量分析,结果表明:在转子每个转动周期内,指尖密封的动态响应跟随转子激励周期性变化,由此产生的动态迟滞泄漏间隙也随时间而周期性变化,迟滞泄漏的大小随着密封上下游压差的增加而增大,随着转子转速的升高先增加后减小;设置一定的装配过盈量能够一定程度地减小迟滞泄漏;指尖密封磨损后迟滞泄漏规律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加再降低的变化趋势;与国内外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初步验证了提出的计算方法,为指尖密封动态性能设计方法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6.
2009年1月平流层爆发性增温期间全球电离层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月平流层爆发性增温(Stratospheric Sudden Warming, SSW)事件是有记录以来最强、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主增温事件(Major Warming Event, MWE), 期间太阳活动和地磁活动均处于较低的水平, 因此非常有利于研究电离层对平流层增温事件的响应情况. 本文利用COSMIC (Constellation Observing System for Meteorology, Ionosphere, and Climate)系统提供的掩星数据, 使用Kriging方法分别构建了此次SSW期间及平静期的电离层NmF2, hmF2和110~750km高度范围的垂直积分TEC (简称VTEC)地图, 同时从全球定位导航卫星系统服务组织(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 IGS)发布的全球电离层TEC地图(Global Ionospheric Maps, GIMs)中提取了日固坐标系(Sun-fixed, 地磁纬度和地方时)下全球TEC地图. 通过对比发现, SSW期间与平静期相比, 地磁纬度中低纬电离层参数存在早晨上升, 下午和夜间下降的现象. 利用OSTM/JASON-2卫星高度计观测值进行验证后的结果显示, 此前研究均未有提及的夜间时段电离层参数NmF2, hmF2和TEC (VTEC和IGS TEC)的下降现象的确存在.   相似文献   
97.
文章介绍了Ma(马赫数)<6的飞行器典型部位的气动加热与热响应耦合分析及试验验证技术。气动加热计算模块采用的是工程算法,同时将其集成到自主开发的结构有限元三维温度场计算ASTSA软件平台上,实现了气动加热与热响应耦合分析功能。在结构地面热试验方面,成功研发了全方程热流密度PLC控制热模拟试验系统,并利用该系统进行了高速飞行器结构气动加热与热响应耦合地面模拟试验。试验与数值分析的结果对比显示,二者吻合较好,验证了本数值分析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8.
位置敏感探测器(PSD)探测的是光斑能量的重心位置,通常利用半导体激光器作为PSD位置探测的光源。半导体激光器的光源存在衍射现象,入射角度的变化会引起光斑能量重心的变化,从而导致PSD输出特性的变化。本文通过计算得出圆光斑和"十"字形光斑的能量分布,光阑半径越小,光波长越长,衍射现象越明显,对PSD的输出影响越大。通过分析入射角变化对PSD输出特性的影响得出:入射光线在PSD敏感面垂直位置附近发生小角度变化时,重心的偏移会很微小,对PSD的输出特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9.
通过试验数据拟合建立缓冲器非线性动力学模型,采用仿真分析方法,仿真考虑缓冲器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桨毂中心动特性试验.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表明,采用缓冲器非线性动力学模型能较准确地预计桨毂中心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分析了缓冲器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对桨毂中心动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
装备综合质量特性参数是度量装备系统方案优劣的重要指标.在从战略到任务STT(Strategy to Task Technique)法、模糊质量功能展开QFD(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法和武器效能评估ADC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装备综合质量特性参数分解方法.运用上述方法对装备进行结构和任务分解,把装备总体系统效能分解到相关任务及其功能系统的关键质量特性中,进一步建立考虑了任务和相关功能系统质量特性影响的系统效能模型.分解结果为装备不同系统方案的评价及确定影响装备系统效能的关键质量特性参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