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5篇
  免费   874篇
  国内免费   1202篇
航空   3465篇
航天技术   625篇
综合类   805篇
航天   1296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41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231篇
  2016年   260篇
  2015年   247篇
  2014年   266篇
  2013年   245篇
  2012年   392篇
  2011年   354篇
  2010年   253篇
  2009年   260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267篇
  2006年   235篇
  2005年   227篇
  2004年   204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76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83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41.
针对独立运行的导弹制导半实物仿真试验系统接入联合试验系统的问题,应用了仿真代理的方法。在对原有系统控制关系进行最小化的改造前提下,通过控制接口的转换,实现了半实物仿真试验系统与其它异类异构系统之间的互联,拓展了半实物仿真试验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2.
The classical probabilistic reliability theory and fuzzy reliability theory cannot directly measure the uncertainty of structural reliability with uncertain variables,i.e.,subjective random and fuzzy variables.In order to simultaneously satisfy the duality of randomness and subadditivity of fuzziness in the reliability problem,a new quantification method for the reliability of structures is presented based on uncertainty theory,and an uncertainty-theory-based perspective of classical Cornell reliability index is explored.In this paper,by introducing the uncertainty theory,we adopt the uncertain measure to quantify the reliability of structures for the subjective probability or fuzzy variables,instead of probabilistic and possibilistic measures.We utilize uncertain variables to uniformly represent the subjective random and fuzzy parameters,based on which we derive solutions to analyze the uncertainty reliability of structures with uncertainty distributions.Moreover,we propose the Cornell uncertainty reliability index based on the uncertain expected value and variance.Experimental results on three numerical applications demonstrate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相似文献   
143.
介绍了激光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了激光性能测试设备的研究,提出了一种周全的激光性能测试设备研制方案,对该设备的结构设计、光路设计、以及测试方法作了详尽论述。设备中利用两对相互垂直的P分光镜和S分光镜以补偿偏振光在45°面上透反射率不同而造成的测量误差,进一步保证了激光能量测试的准确性。误差分析结果表明该设备满足实际应用中对激光器性能的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144.
通过可靠性管理对民用航空器维修方案的动态监控,实施对维修方案项目执行情况的跟踪和可靠性分析,以机队实际运行数据为背景,提出对维修方案项目管理系统性的优化和管理方法,以使航空公司的维修方案更加符合机队的实际使用和维护特点,进一步提高机队的运行效率、降低维修成本和提高航班准点率。  相似文献   
145.
针对航天测控领域中上行遥控业务的协议体系选择与可靠性设计问题,在对我国现行国军标技术指标要求与现有航天测控系统天地基遥控技术特点进行归纳梳理的基础上,基于空间段信息传输无线链路特点与CCSDS(Consultative Committee for Space Data Systems,空间数据系统咨询委员会)标准规范,研究给出了适用于我国航天测控任务的空间段遥控协议体系与可靠性措施,利用梳理统计方法对上行遥控体制进行了数学建模分析,并与CCSDS给出的应用算例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所涉及的上行遥控体制与CCSDS标准规范的工作效能基本相当,能够满足我国航天任务上行遥控任务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146.
在区间非概率可靠性模型的基础上,以区间长度l和区间下限α为结构系统变量的输入参数,重新定义了一种新的可靠性指标,分析得到了这种可靠性分析方法的判定依据;在此基础上,在线性和非线性条件下讨论了结构可靠度的计算方法.以某型飞机防冰引气管结构为例,进一步探讨了所提方法在共振可靠性分析当中的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47.
为辨识航空发动机飞行过程中加减速瞬态模型,通过对某型航空发动机慢车至中间以及中间至慢车过程的飞行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将发动机上述加、减速过程简化为静态参数预测过程,利用3层前向人工神经网络,建立了某型发动机加、减速瞬态过程中的发动机关键参数预测模型,对发动机参数预测模型预测结果与飞行试验记录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利用额外的飞行试验数据验证了辨识模型的泛化能力.结果表明:辨识得到的发动机模型在油门杆稳定时参数预测相对误差不超过3%,在油门杆动作期间参数预测相对误差不超过5%;验证点上辨识模型参数预测误差不超过3%.证明该型发动机参数预测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发动机瞬态过程中的参数变化情况.该方法为建立发动机其他状态的加、减速过程参数变化模型奠定了基础,也能为建立全包线范围内发动机瞬态参数预测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8.
随着附件传动系统不断向高速、重载方向发展,齿面接触可靠性问题越来越受关注.为提高齿轮可靠性,分析了齿轮传动系统常见误差类型及影响,开展了齿轮容差设计初步探讨.根据齿轮制造、加工及系统动态误差的产生原理和作用方式,基于齿轮接触应力仿真结果,确定了影响齿轮接触应力随机性的5种主要误差形式及其特征量分布规律,提出了基于响应面法的齿轮容差设计方法,给出了齿轮系统公差设计的改进方向:在进行齿轮公差设计时,重点控制H、V方向的轴向平行度公差.  相似文献   
149.
通过研究产品(零件)制造过程、方法、参数等工艺因素,给零件表面及表层带来(留下)特有的微观特征性,首次在高精度惯性仪表和高可靠电磁继电器(机电类)产品制造体系中引入了零件表面微观工艺特征性概念,提出了制造阶段的产品工艺可靠性设计和微观工艺特征(性)分析方法,提出了该类产品制造中的工艺设计更应该关注零件与产品设计原理匹配性和性能特性符合性观点,提出零件制造要从单纯的控制几何精度向控制性能特性转变,从宏观、单一采标的几何参数评价向微观、综合采标的非几何(非尺寸)参数评价模式为主转变的建议.零件表面存在的这种微观特征现象与零件几何精度一样,将对产品制造的合格率、稳定性、可靠性的实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产品的合格率影响极大,有必要开展更深入、更系统的研究,以建立起我国自主的高端产品(或零件)制造基准工艺平台.  相似文献   
150.
为解决航空电子产品中LRU的网络端口测试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CVI的以太网口的自动测试方法,详细介绍了Ping的过程,物理连接和软件实现自动测试的过程,避免了手动输入命令测试的复杂过程,实现了软件自动测试网络端口是否相通,大大加快了测试进度。经试验论证,该方法具有高效、可靠、自动测试等特点,为LRU的以太网网口测试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