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7篇
航空   113篇
航天技术   128篇
综合类   21篇
航天   5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During conditions of northward 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 (IMF), the near-tail plasma sheet is known to become denser and cooler, and is described as the cold-dense plasma sheet (CDPS). While its source is likely the solar wind, the prominent penetration mechanisms are less clear. The two main candidates are solar wind direct capture via double high-latitude reconnection on the dayside and Kelvin–Helmholtz/diffusive processes at the flank magnetopause. This paper presents a case study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CDPS utilizing a wide variety of space- and ground-based observations, but primarily from the Double Star and Polar spacecraft on December 5th, 2004. The pertinent observations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TC-1 observes quasi-periodic (∼2 min period) cold-dense boundary layer (compared to a hot-tenuous plasma sheet) signatures interspersed with magnetosheath plasma at the dusk flank magnetopause near the dawn-dusk terminator. Analysis of this region suggests the boundary to be Kelvin–Helmholtz unstable and that plasma transport is ongoing across the boundary. At the same time, IMAGE spacecraft and ground based SuperDARN measurements provide evidence of high-latitude reconnection in both hemispheres. The Polar spacecraft,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afternoon sector, sunward of TC-1, observes a persistent boundary layer with no obvious signature of boundary waves. The plasma is of a similar appearance to that observed by TC-1 inside the boundary layer further down the dusk flank, and by TC-2 in the near-Earth magnetotail. We present comparisons of electron phase space distributions between the spacecraft. Although the dayside boundary layer at Polar is most likely formed via double high-altitude reconnection, and is somewhat comparable to the flank boundary layer at Double Star, some differences argue in favour of additional transport that augment solar wind plasma entry into the tail regions.  相似文献   
192.
激波在不同密度介质上的交互作用在可压缩湍流上具有重要的基础价值。激波在界面上的作用会引起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激波不正规折射时,流场存在更多复杂的涡。研究马赫数为1.23、1.41的激波在初始倾角β=60°的Air/SF6界面上非正规折射的情况。入射激波的切向冲击和法向冲击的相互作用,在界面处产生涡,折射波在壁面发生马赫反射。利用阴影显示技术,给出了界面演化和混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3.
It is shown that spin-orbital interaction of neutrons with clusters (nuclei or bubbles) immersed in the neutron sea of the inner crust of a neutron star can intensify substantially the neutrino pair emission (with respect to the neutrino emission in the uniform nuclear matter) at temperatures typical for the neutrino cooling epoch of the star. The neutrino pair emissivity of sub-nuclear matter is calculated both for the case when clusters are at random positions and for the case when clusters are ordered in a lattice.  相似文献   
194.
复杂星孔球形药柱燃面近似解析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球形星孔药柱是固体火箭发动机广泛采用的一种药型,多呈现复杂的三维特性。为进行设计参数的快速选择与优化,以一种具有复杂星孔的球形药柱为基础,给出了药柱燃面变化规律的近似解析计算方法,依据该方法能够在设计初期快速计算药柱燃面的变化规律,并能依此进行发动机工作性能预估,进而对设计参数进行调整和初步优化;近似解析方法与三维CAD方法所得到的燃面变化规律基本吻合,燃烧面积最大偏差小于4%。  相似文献   
195.
伽利略光学实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科华  马晶  谭立英 《宇航学报》2006,27(2):312-316
对伽利略光学实验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其中包括实验装置和元器件的分析,并重点分析了实验发射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对准、跟踪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针对实验中出现的因大气影响而导致接收失败,讨论了采用自适应光学对大气影响进行补偿的方案的可行性,对于因背景光过强而导致的链路性能劣化,分析了采用干涉滤光片对背景光进行抑制的可行性,为我国将来开展深空光通信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6.
用机械化方法证明几何定理,适当选取坐标系是一个关系到问题解决得难易程度的重要步骤。本文是在重心坐标下,用机械化方法证明非平凡几何定理。  相似文献   
197.
分布传递函数方法的梁杆几何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动坐标的、适用于梁大变形分析的传递函数方法,在本方法中,一个复杂系统被分为若干一维子系统,各子系统根据梁的有限变形理论进行推导,推导中把轴力看作子系统的参数,引入状态向量后,可以将子系统的控制方程改写为含参状态空间的形式,然后利用传递函数方法求解,系统的合成借鉴了有限元的处理方法,引入了动坐标关系,使方法可以用于对大变形的分析。文后给出了算例表明本文方法有很高的精度和很好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198.
双流混合边界的正交贴体网格生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数值实验表明,用泊松方程变换形式生成的贴体坐标网格,其边界点的β值与源项呈连续单调的函数关系。根据这种关系,可以用方程迭代求根方法中的增值寻根法和对分法,使网格边界正交化。由薄壁结构相隔的两种流体混合边界正交网格生成的实例表明,这种方法对于生成适应于红外抑制器全流场计算的网格是很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9.
电波折射误差的经验-分层修正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一种新的电波折射修正算法——经验-分层电波折射修正算法。经过与电波折射误差的经验修正和分层实测指数修正方法修正效果的比较,证实了该算法效果接近分层实测指数修正方法,明显优于经验修正方法。该方法为一些不其备提供分层电波折射参数的航天测控站电波折射误差修正问题,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对航天测控工程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0.
为实现空间目标的天基光学观测,利用双星定位原理,采用仅测角的观测方式,结合最小二乘法建立了双星几何定位模型。考虑到星点提取作为光学定位算法中的重要一环将直接影响最终的定位精度,因而针对就星图处理部分,分析了星图的灰度特点,采用阈值分割法进行了去噪处理,选取了几种质心法对星点进行提取,利用真实星图对提取结果进行比较,选出了形心法和阈值质心法 2种较为可行的星点提取算法。通过仿真计算和蒙特卡洛误差分析结果可知,不考虑误差时,定位误差小于 10-5 m;考虑主要误差源时,定位误差小于 100 m;且姿态误差对定位方法的精度影响最大,数值上可以达到总误差的 0.9倍以上,速度误差的影响最小,只有总误差的 1/30,可以忽略;定位误差近似呈高斯分布且误差的大小与误差源近似呈线性关系。由此可见,文章所建立的定位算法可以对空间目标实现较为精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