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1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81篇
航空   437篇
航天技术   239篇
综合类   73篇
航天   15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91.
航空发动机室内台架推力测量修正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缺少标准发动机而不能对试车台进行定期校准来确定试车台推力修正值的问题,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得到台架的发动机推力修正值;通过台架气动流场参数测试,计算出气动冲量、喷口负压和迎风阻力等对发动机推力的影响,并根据验证统计数据,分析了推力修正值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92.
谢峰  洪冠新  张晨凯  魏忠武  马汉东 《航空学报》2020,41(1):423175-423175
捕获轨迹系统(CTS)是一种先进的预测外挂物投放轨迹的试验系统,普遍采用六自由度(6-DoF)串联机构作为其运动机构,串联机构因惯性力大和关节累积误差大使其定位精准度不足。相比串联机构,并联机构具有惯性力小和关节误差不累积等优点。采用6-PTRT并联机构作为CTS试验系统的六自由度运动机构,在空间受限的风洞环境中对CTS并联机构进行地面标定:提出动平台位姿的测量和计算方法,建立包含直线驱动平台安装夹角修正的标定模型,并基于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辨识结构参数。辨识后CTS并联机构的位移定位准度优于0.1 mm,姿态定位准度优于0.05°,最后以CTS并联机构和常规攻角机构进行8#标模的对比风洞试验。风洞试验结果表明,CTS并联机构的风载定位准度满足测力试验精准度要求。  相似文献   
293.
主要描述速率转台低角速率的一种校准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94.
应用芬兰ARC-MET930金属分析仪,制作万能校准曲线,测定铝合金中的金属元素含量,优化了分析条件,讨论了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本方法具有准确度较高,成本低,分析快,操作简便,激发试样次数少等优点,用于快速定量分析,现场分析牌号,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95.
介绍企事业单位计量技术机构周期检定测量设备时,出具“检定/校准证书”的要求,应考虑、注意的事项以及可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296.
杨兆欣  曾星  张文清 《航空动力学报》2020,35(12):2514-2520
针对热电偶动态特性的评估问题,实现热电偶测试性能评估与气体介质条件的匹配,开展了气体介质条件下热电偶动态特性研究。通过对传统激波管的结构和功能改造,设计了动态气体温度校准装置,开展了动态温度校准标准信号溯源方法的研究,建立了热电偶动态数学模型,实现了热电偶动态特性的定量描述和试验验证。动态校准试验结果表明:基于传统激波管改造的动态气体温度校准装置可以产生频域覆盖范围宽、阶跃幅值稳定的标准温度信号,基本可以覆盖常规温度传感器的动态校准需求;所采用的动态建模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评估热电偶动态模型的阶次和参数。经实验验证,建立的热电偶动态数学模型响应与实际响应信号的相关系数可以达到0.996 7,基本可以满足热电偶动态特性评估的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297.
疲劳寿命受到材料内部缺陷的制约,可以通过电位法试验获得微缺口试样的疲劳裂纹扩展规律,进而分析缺陷对材料疲劳寿命的影响。在试验前,需要预先研究试验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COMSOL有限元软件,研究了电流输入点位置和电势差测点位置对试验精度和试验复现性的影响,计算得到不同裂纹前缘形状对应的电位法校核曲线。结果表明:(1)电流输入点位置位于试样平行于裂纹面的上下表面时,可以保证试验的复现性。(2)当测点位于裂纹面的垂直对称面上,且测点距离裂纹面垂直距离为0.06~0.1倍试样宽度时,可以同时满足测试精度和复现性。(3)当裂纹宽度和裂纹深度的比值3时,可以不考虑裂纹前缘形状对校核曲线的影响,当裂纹宽度和裂纹深度的比值≤3时,裂纹前缘形状对校核曲线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98.
空间机械臂视觉相机内参标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空间机械臂视觉相机的任务需求与配置,内参标定技术是相机高精度获取合作目标位置、方向等运动信息的首要前提和重要保障。文章设计了一种基于二维平面靶的机械臂相机内参标定方法,用于解算焦距、主点坐标、畸变系数等。首先,利用相机拍摄多幅平面靶图像,求解平面靶与相机图像之间的映射矩阵;其次,构建相机内参约束方程;再次,利用特征值分解,解算焦距、主点坐标等参数值;最后,引入径向、切向畸变构建非线性模型,将解得的内参作为初值,利用Levenberg-Marquardt优化算法即可计算出相机内参最优解。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完全适用于机械臂相机内参标定,标定结果均满足机械臂视觉相机获取合作目标三维位姿的测量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299.
某地球同步三轴卫星因故障导致推力器工作效率不稳定,使得采用原有方案进行向西轨道控制时姿态变化大,控制准确度降低.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分析卫星用于姿态控制的偏置动量轮的控制规律,利用星体角动量守恒条件,建立了偏置动量轮转速变化与轨道半长轴变化之间的相关性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偏置动量轮转速标定的轨道控制方法,同时结合姿态的稳定变化制定了轨道控制实施方案,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卫星轨道控制中,取得了良好的控制效果.改进的控制方法提高了轨道控制的准确率,使得半长轴误差幅度由最大60%提高到0.2%左右,增加了姿态的稳定性,使得俯仰姿态变化幅度由最大0.7°减小到0.2°左右,降低了控制风险,减轻了地面控制人员的负担.  相似文献   
300.
The MICROSCOPE space mission aims to test the Equivalence Principle with an accuracy of 10-1510-15. The drag-free micro-satellite will orbit around the Earth and embark a differential electrostatic accelerometer including two cylindrical test masses submitted to the same gravitational field and made of different materials. The experience consists in testing the equality of the electrostatic acceleration applied to the masses to maintain them relatively motionless. The accuracy of the measurements exploited for the test of the Equivalence Principle is limited by our a priori knowledge of several physical parameters of the instrument. These parameters are partially estimated on-ground, but with an insufficient accuracy, and an in-orbit calibration is therefore required to correct the measurements. The calibration procedures have been defined and their analytical performances have been evaluated. In addition, a simulator software including the dynamics model of the instrument, the satellite drag-free system and the perturbing environment has been developed to numerically validate the analytical results. After an overall presentation of the MICROSCOPE mission, this paper will describe the calibration procedures and focus on the simulator. Such an in-flight calibration is mandatory for similar space missions taking advantage of a drag-free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