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17篇 |
免费 | 197篇 |
国内免费 | 143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619篇 |
航天技术 | 119篇 |
综合类 | 23篇 |
航天 | 19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33篇 |
2021年 | 45篇 |
2020年 | 42篇 |
2019年 | 36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27篇 |
2016年 | 29篇 |
2015年 | 38篇 |
2014年 | 30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33篇 |
2011年 | 39篇 |
2010年 | 50篇 |
2009年 | 61篇 |
2008年 | 207篇 |
2007年 | 386篇 |
2006年 | 213篇 |
2005年 | 220篇 |
2004年 | 170篇 |
2003年 | 165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3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带60°肋U型通道中气膜孔对通道换热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中段内部冷却通道为研究对象,将其简化为带肋变截面U型通道。对通道内有气膜出流时的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模型中,矩形肋对称布置在上下2个表面,气膜孔仅布置在第2通道内。文中定义了气膜开孔率的概念,采用单元分析法研究了气膜开孔率和出流比对通道内单元努塞数分布和第2通道压力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气膜出流比一定时,随着开孔率的增加,换热增强;在两肋之间的3个气膜孔中,肋后孔对通道换热影响最大;气膜出流比与通道努塞数的关系为二次曲线。 相似文献
912.
913.
热边界对封严篦齿性能影响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热边界对封严篦齿的流动特性的影响,本文采用标准k-ε模型QU ICK格式、非结构化网格和S IM PLE算法,数值模拟了模化的热态封严篦齿的流动特性。求解了速度场、温度场和压力场,分析了流场特性。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压比下,热边界热流增加泄漏减小,增强了封严效果。热流密度对泄漏系数的影响规律基本呈线性变化关系。热量传递的不均匀性会导致篦齿腔内出现小旋涡,也增强了封严效果。小旋涡出现位置和旋涡大小与热边界端面的传热量和封严段前后压比有关。 相似文献
914.
GEO卫星全电推进技术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介绍了国外地球静止轨道(GEO)通信卫星典型平台波音卫星系统-702SP(BSS-702SP)的全电推进技术;分析了全电推进平台的优势,包括有效载荷承载率高、整星质量小和发射成本低;从电推进系统、变轨策略和有效载荷运输能力方面介绍了当前的技术水平;给出了发展全电推进通信卫星的几点启示,即加速发展电推进技术和全电推进姿态轨道控制技术,以及辐射防护和长期变轨期间的运行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915.
推进系统并联贮箱均衡排放性能及其控制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进系统在工作过程中,贮箱排放的不均衡性将引起飞行器质心偏移,产生干扰力矩。对空间推进系统并联工作的金属膜片贮箱均衡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合均衡排放的控制措施对某型号推进系统工作过程中的排放不均衡量进行了预计,并与飞行试验结果进行了比对。飞行试验结果表明控制措施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916.
阐述了液体动力技术基础研究的内涵,从液体动力装置的技术复杂性和严酷的工作环境两个层面对基础研究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探讨了液体动力技术基础研究两大领域、6个技术分支和23个具体研究方向的主要研究内容.简要介绍了目前所拥有的研究能力和已取得的部分研究成果,提出了未来发展思路和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17.
《中国航空学报》2021,34(11):48-65
Emissions produced by the aviation industry are currently a severe environmental threat; therefore, aviation agencies and governments have set emission targets and formulated plans to restrict emissions within the next decade. Hybrid aircraft technology is being considered to meet these targets.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technologies lies in their advancements in terms of aircraft life cycles and environmental benignity. Owing to these advancements, hybrid electric systems with more than one power source have become promising for the aviation industry, considering that the growth of air traffic is projected to double in the next decade. Hybrid technologies have given future hybrid fans and motor-fan engines potential as alternative power generators. Herein, Turboelectric Distributed Propulsion (TeDP) is discussed in term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power sources. The fundamentals of turbofan and turboshaft engines are presented along with their electricity-generation mechanism. TeDP is discussed from a design viewpoint, with a detailed discuss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hybrid electric and turboelectric systems. Examples of proposed TeDP aircraft models and numerical modelling tools used to simulate the performance of TeDP models are reviewed. Finally, innovative turboelectric systems in which electric power savers and mechanical gear changers have been discarded for weight optimisation are presented along with other prospective models, engines, approaches, and architectures. The findings of this review indicate the knowledge gaps in the field of numerical modelling for NASA’s TeDP and its capability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by up to 24% with a 50% reduction in emissions relative to those of conventional gas turbines. 相似文献
918.
扑翼飞行器动力系统建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快速评估扑翼飞行器的航时,便于针对不同扑动翼进行动力系统设计与优化,逐步减少实物验证与试飞,加快扑翼飞行器的研制,基于实验数据参数辨识的方法建立了包含直流无刷电机、电调(ESC)、锂电池和扑动机构等扑翼飞行器动力系统组件的动态模型,其中电机模型相对误差小于10%,锂电池动态模型相对误差小于6%;提出了一种基于风洞试验气动数据和功率数据的扑动轴瞬时气动载荷半经验高精度建模方法,解决了气动载荷测量较为困难的问题,模型确定系数大于0.89;集成以上模型后的扑翼飞行器仿真系统还包含扑动翼周期平均气动模型、平尾气动模型和纵向控制模型,确保仿真在动态配平状态下进行,可进行全任务剖面航时仿真,航时仿真与实际试飞结果相比误差小于3%。集成的扑翼飞行器仿真系统采用模块化建模思想,各模型参数独立可调,能进一步应用于扑翼飞行器多学科优化等研究。 相似文献
919.
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