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2篇
  免费   366篇
  国内免费   423篇
航空   1491篇
航天技术   541篇
综合类   226篇
航天   41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两级星型齿轮传动动态均载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建立了两级星型齿轮传动系统的动力学均载分析模型,考虑了各构件的制造误差与安装误差。计算了系统的载荷不均匀系数。对由制造误差与安装误差引起的动态不均载特性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分析了各误差和载荷不均匀系数的关系,得到了各误差与系统载荷不均匀系数间的变化关系,讨论了各类误差对系统载荷不均载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级星轮及其所在轴轴承偏心误差对系统载荷不均匀系数的影响最大;各误差对第一级系统载荷不均匀系数的影响比对第二级的影响大;随着星轮个数增加,系统载荷不均匀系数增大。   相似文献   
122.
组合预测方法在APU状态监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复杂非线性时间序列预测误差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组合预测的方法以减小误差。该方法通过采用均方误差确定权系数的思想.拟合混沌预测和指数平滑预测的结果.对飞机辅助动力装置的排气温度进行预测.通过监控排气温度的预测值监视其工作的状况。仿真结果表明.组合预测的精度比单一方法高.预测更准确。  相似文献   
123.
基于干扰观测器的高超声速飞行器预测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天翼  周军  郭建国 《航空学报》2014,35(1):215-222
 针对具有强耦合特性与模型不确定性特点的高超声飞行器控制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姿态预测控制器设计方法。引入参考模型,建立了飞行器姿态预测控制模型。基于此,利用预测理论设计了飞行器的预测控制器,同时设计了干扰观测器实时观测外界未知干扰来进行补偿控制,从而实现滚动优化的目的;基于干扰观测值与真值的误差,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确定了控制精度与预测步长大小的关系;最后,在参数标称与拉偏的情形下进行了高超声速飞行器姿态控制系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干扰观测器能快速跟踪干扰,并且所设计的预测步长可以满足飞行器高精度的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24.
提出了一种多轴随机载荷下的疲劳寿命预测方法.通过雨流计数法对各平面上的剪应变进行循环计数,以统计出的剪应变循环作为多轴疲劳损伤的主要控制参数,将各剪应变循环历程内对应的最大正应力和正应变变程作为多轴疲劳损伤的第二控制参数.根据多轴疲劳寿命模型计算出各平面上的损伤,以最大损伤平面作为多轴随机疲劳的临界平面,通过该临界平面上的损伤计算出多轴随机载荷下的疲劳寿命.采用SNCM630钢,304不锈钢和S45C钢3种金属材料的多轴随机疲劳试验数据对提出的寿命预测方法进行评估和验证.结果表明:疲劳寿命预测结果大都分布在试验结果的2倍分散带之内.  相似文献   
125.
针对光纤陀螺仪在较宽温度范围(-40~+60℃)的使用需求,本文分析了光纤陀螺标度因数误差项的温度特性,依据回归分析理论,建立了光纤陀螺的全温误差模型并对陀螺进行了误差补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补偿后陀螺的标度因数温度灵敏度由不大于70ppm/℃下降到不大于10ppm/℃,标度因数温度补偿提高了光纤陀螺仪的环境适应性,拓展了光纤陀螺的工程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26.
旋转调制技术能够抑制陀螺和加速度计的误差,提高惯性导航系统的导航精度。从捷联惯导系统的误差方程出发,推到出了单轴旋转惯导系统的误差传播方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旋转调制的基本原理。分别对陀螺和加速度计常值偏差、标度因数误差、安装误差和转台安装误差等在旋转调制下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仿真分析了旋转调制提高系统导航精度的作用,最后在实验室条件下做静止导航实验进行了验证。研究的结果能为单轴旋转惯导系统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7.
王军  谷良贤  王博  田野  李鹏 《航空计算技术》2012,42(5):25-27,32
分析了毫米波制导导弹系统误差源及其分布特性,该误差直接决定所需导引头动态视场的大小;对导引头动态视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计算了导引头在不同条件下的动态视场,基于此计算了导引头捕获概率。研究结果可以直接应用于毫米波制导导弹的工程研制,并且可以对同类的自寻的导弹工程研制起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8.
李冬  李本威  赵凯  张赟  宋岩 《推进技术》2013,34(10):1406-1413
发动机性能指数是衡量其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针对发动机性能指数具有非线性、非平稳的特征,引入多层次多尺度的思想,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奇异值趋势分解的组合预测方法。利用奇异值趋势分解提取原始数据的趋势项和波动项;以改进粒子群算法分别获取趋势项和波动项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模型中的最佳参数组合(嵌入维数、延迟时间、惩罚因子、核参数),并引入回归移动的思想,在此基础上利用最佳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回归模型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预测精度明显增加,计算时间也相对减少。提前预测步长在5步之内时,精度变化不大;步长超过10步,精度下降很快。与不同预测方法比较,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  相似文献   
129.
DLR-F4翼身组合体的阻力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考察自行研发的CFD软件的计算能力和阻力计算精度,本文采用LU—SGS方法、MUSCL差分格式和Baldwin—Lomax代数湍流模型,数值模拟了AIAA阻力计算工作室提供的DLR—F4翼身组合体的绕流流场,综合分析了easel和case2的气动力的计算结果,并与NASA Christopher L.Rumsey采用CFL3D6.0和AFRL/VAAC Don W.Kinsey采用Cobalt60提供的两组计算结果以及AGARD提供的两种不同风洞的测力试验结果作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本文计算精度与国外CFD软件相当。为了提高激波,边界层干扰的模拟精度,今后要重点加强湍流模型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30.
Cole  David G. 《Space Science Reviews》2003,107(1-2):295-302
Terrestrial technology is now, and increasingly, sensitive to space weather. Most space weather is caused by solar storms and the resulting changes to the Earth's radiation environment and the magnetosphere. The Sun as the driver of space weather is under intense observation but remains to be adequately modelled. Recent spacecraft measurements are greatly improving models of solar activity, the interaction of the solar wind with the magnetosphere, and models of the radiation belts. In-situ data updates the basic magnetospheric model to provide specific details of high-energy electron flux at satellite orbits. Shock wave effects at the magnetopause can also be coarsely predicted. However, the specific geomagnetic effects at ground level depend on the calculation of magnetic and electric fields and further improvements are needed. New work on physical models is showing promise of raising geomagnetic and ionospheric predictability above the synoptic climatological level.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