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81篇 |
免费 | 827篇 |
国内免费 | 953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4296篇 |
航天技术 | 401篇 |
综合类 | 655篇 |
航天 | 40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56篇 |
2022年 | 149篇 |
2021年 | 166篇 |
2020年 | 163篇 |
2019年 | 169篇 |
2018年 | 163篇 |
2017年 | 180篇 |
2016年 | 215篇 |
2015年 | 213篇 |
2014年 | 250篇 |
2013年 | 212篇 |
2012年 | 274篇 |
2011年 | 311篇 |
2010年 | 239篇 |
2009年 | 262篇 |
2008年 | 222篇 |
2007年 | 213篇 |
2006年 | 181篇 |
2005年 | 181篇 |
2004年 | 134篇 |
2003年 | 143篇 |
2002年 | 156篇 |
2001年 | 126篇 |
2000年 | 160篇 |
1999年 | 117篇 |
1998年 | 107篇 |
1997年 | 121篇 |
1996年 | 157篇 |
1995年 | 105篇 |
1994年 | 122篇 |
1993年 | 98篇 |
1992年 | 79篇 |
1991年 | 78篇 |
1990年 | 69篇 |
1989年 | 68篇 |
1988年 | 81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基于气液两相流理论中的Mixture模型和Zwart-Gerber-Belamri空化模型,采用动网格技术建立了两端开口中心槽供油型挤压油膜阻尼器三维非定常空化流场求解模型。数值模拟表明:随着阻尼器内环进动,考虑两相流动的油膜低压区在中心槽的两侧产生两道对称的条状负压带,条状带内具有较高的气相体积分数;阻尼器低压区的压力和气相体积分数对进油孔位置十分敏感,阻尼器油膜力和流场气穴比的变化频率与进油孔数密切相关。内环同心进动半径、进动频率对阻尼器空化流场影响的数值计算表明,进动半径和频率的增大均会使得流场内的空化现象加剧,同时气穴比的相位滞后现象愈加显著。 相似文献
13.
在推进剂燃烧的建模上,传统的热力计算方法一般基于总焓守恒求解定压绝热燃烧温度和平衡组分,不能考虑壁面传热;在燃气流动的建模上,通常采用的冻结流模型认为本地的组分及热物理性质与燃烧室瞬时一致,忽略了这些参数因来流气体与本网格滞留气体掺混带来的随时间的缓变效应。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可以考虑壁面传热的基于总能量守恒的化学平衡流计算方法,运用Fortran2008语言,采用面向对象编程方法建立了化学平衡流燃气发生器管道的模块化仿真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到一个包含42个组件的涡轮试验台气路系统的建模与仿真中。与早期模型仿真结果及试验数据的对比发现,新模型的仿真结果有一定改进,更加接近试验数据。 相似文献
14.
绕三角翼流动中的非定常现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流动显示技术、片光技术及PIV技术,对三角翼面上的各种非定常特性做了研究.分别对涡层中的小涡结构,二次涡同主涡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二次涡的喷射效应,螺旋破裂扰动的非定常特性,涡破裂点沿轴方向振动的非定常特性,以及完全分离流中的非定常特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研究,给出了不同扰动的频率特性. 相似文献
15.
预旋喷嘴径向角度对预旋特性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降低低位进气预旋流路的气动损失,针对带有不同径向角度(0°~30°)预旋喷嘴的预旋系统进行了数值仿真,并对流动特性、温降特性和比熵增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预旋喷嘴径向角度的增大,预旋系统无量纲温降先增大后减小,流动阻力减小,预旋系统的流量随之增大。旋转雷诺数为2.3×107时,预旋喷嘴带径向角度的预旋系统无量纲温降比传统喷嘴最大可提高18.3%,存在某一角度使预旋温降特性达到最好。预旋系统内的耗散主要发生在预旋腔和共转盘腔内,径向角度为10°时其比熵增变化量分别占整个预旋系统总体比熵增的42.4%和30.2%;合理设计预旋喷嘴的径向角度,能改善预旋腔内气流的流动效果,并且可以减少整个预旋系统的不可逆损失。 相似文献
16.
17.
18.
小型涡喷发动机整机流场数值模拟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计算某小型弹用涡喷发动机流场,研究了针对涡喷发动机整机的建模、网格处理以及动态工作点确定等关键技术。通过复杂结构部件建模和拼接,建立了涡喷发动机整机流场计算网格,理论模型中考虑了叶轮流场、湍流和燃烧过程的模拟,并以作用转子上气动力矩为基础计算转子的转速。在通用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中,通过编写UDF程序构建了发动机流场的计算框架。结果表明:全机流场仿真技术为分析涡喷发动机工作过程提供了有力工具,同时揭示了几何建模的精度等因素对计算结果准确性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Different turbulence closures were used to predict the flow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wakes created by compressor outlet guide vanes(OGVs) and a downstream annular pre-diffuser.Two statistical turbulenc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