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3篇
航空   75篇
航天技术   17篇
综合类   14篇
航天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以超轻质开孔柔性聚酰亚胺泡沫为基体,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一系列二氧化硅气凝胶原位填充的聚酰亚胺复合泡沫。复合泡沫密度10~100 kg/m3可调,厚度1~ 400 mm可调,最大宏观尺寸可达1 m×1 m。对其泡孔结构、隔热性能、热性能进行了系统表征,分析了二氧化硅气凝胶原位填充聚酰亚胺泡沫的隔热机理。结果表明:二氧化硅气凝胶的引入,可有效降低复合泡沫室温热导率,提高其隔热性能;随着二氧化硅气凝胶含量的增加,聚酰亚胺复合泡沫的热导率由38.8 mW/(m·K)降低至19.6 mW/(m·K);热端温度300 ℃时,复合泡沫热导率仅为61.1 mW/(m·K);填充二氧化硅气凝胶后,聚酰亚胺复合泡沫热稳定性大大提高,在900 ℃下热失重残留量约为80%。  相似文献   
62.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在柔性碳泡沫骨架上沉积生长碳化硅涂层,研究碳化硅涂层对泡沫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隔热性能的影响。利用SEM、XRD、压汞仪、电子万能试验机及导热分析仪分别对碳泡沫复合碳化硅涂层前后的微观形貌、物相组成、孔隙结构、抗压强度及导热系数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碳泡沫骨架表面生长β-碳化硅涂层,随着碳化硅厚度增大:三维泡沫骨架结构存在的孔隙尺寸减小,孔隙率从99.68%下降至58.39%;泡沫试样压缩特性由类弹性形变转变为塑性形变,压缩强度从0.02MPa增至3.14MPa;单位热量传递截面积增大,传热量增大,试样导热系数从0.026 W/(m·K)升高至0.101 W/(m·K)。  相似文献   
63.
电器灌封用环氧泡沫塑料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SC技术和旋转粘度法对环氧发泡体系的反应过程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了不同预聚温度(60℃,70℃,80℃)下树脂发泡体系的粘度、固化度和时间的关系,分析了发泡速率和固化速率的匹配性,初步确定了两步法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制备的环氧泡沫塑料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64.
以中间相沥青添加55%(质量分数,下同)的Si粉混合物为原料,制备了含Si的炭泡沫模板。在高温反应烧结炉中,氩气气氛下1500℃保温1~6h,结合反应烧结工艺制备了碳化硅多孔陶瓷。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对碳化硅多孔陶瓷的微观形貌、物相组成进行了观察,并对熔融Si与C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碳化硅多孔陶瓷的微观结构与炭泡沫模板的微观结构一致,烧结温度1500℃下,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多孔陶瓷的弯曲强度先增大后减小,而孔隙率先减小后增大;在保温4h的条件下制备的碳化硅多孔陶瓷主要由β-SiC相组成,最大弯曲强度为26.2MPa,对应的孔隙率为45%。内部熔融的Si与外部熔融的Si同时与C反应生成SiC,最后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致密的SiC多孔陶瓷。  相似文献   
65.
基于遗传算法的复合材料泡沫夹层板铺层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机翼中泡沫夹芯结构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结构元件的重量,因此对复合材料泡沫夹层板的优化设计研究显得十分重要。基于遗传算法设计可以同时进行铺层角度和铺层厚度的优化算法,在该优化算法中采用分区优化技术及浮点数编码对铺层角度和铺层厚度设计变量进行设计。使用上述优化方法对复合材料机翼盒段泡沫夹芯蒙皮进行铺层优化设计,优化后的翼盒重量比优化前降低了38.2%。优化结果表明对复合材料机翼盒段夹芯蒙皮的优化设计可以有效地降低重量,为泡沫夹芯结构的使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6.
复合材料结构已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为了研究复合材料在不同湿热环境下的力学性能,分别对低温干态(CTD)、室温干态(RTD)和高温湿态(ETW)三种环境下的某型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层压板进行拉脱试验,并对RTD 试验过程进行仿真分析;通过试验获得两类典型铺层的拉脱强度与破坏模式,并利用有限元仿真预测失效载荷。结果表明:某型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CTD 环境下复合材料的拉脱强度较RTD 环境下的拉脱强度提升8.1%~9.0%,ETW 环境下某型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拉脱强度与RTD 环境下的拉脱强度相当;(30/60/10)铺层的拉脱强度略高于(50/40/10)铺层。  相似文献   
67.
海绵/橡胶适配器应力和变形模式的轴对称平面应变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仲健林  马大为  李士军  任杰  胡建国 《航空学报》2014,35(12):3324-3330
海绵/橡胶适配器的应力和变形模式的解析方法是其力学理论研究的重要前提。基于轴对称平面应变假设,推导了海绵圆筒和橡胶圆筒的径向应力、切向应力和径向位移的解析公式;建立了位移边界条件下适配器受压问题的非线性常微分解析方程组,并通过数值模型仿真验证了解析公式推导的正确性;调整海绵/橡胶粘合面半径,研究了海绵层厚度比对适配器受压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值模型和解析公式计算结果基本一致;适配器海绵层径向应力值和切向应力值相差不大,橡胶层切向应力高于径向应力约1个数量级,径向应力最大值位于适配器外表面,切向应力和径向位移最大值均位于海绵/橡胶粘合面;随海绵层厚度比增加,适配器应力和位移减小且减幅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68.
部分稳定氧化锆(PSZ)质泡沫陶瓷过滤器是用于高温合金及铸钢金属液净化的一种性能最为理想的过滤材料。以Mg-PSZ为骨料,CeO2、富铈稀土为添加剂制备的泡沫陶瓷过滤器具有较好的高温性能。在利用扫描电镜、X衍射仪对泡沫陶瓷过滤器晶相及组织形貌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就部分稳定氧化锆中稳定相对高温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9.
对比分析经历模拟特定环境的环境交变试验、盐雾试验、加速老化试验和太阳辐射试验前后泡沫塑料的压缩强度、闭孔率、线胀系数和热导率等性能。结果表明,HCFC-141b型聚氨酯泡沫塑料经历环境老化后,压缩强度和热导率增加,线胀系数减小,闭孔率略有增加,热导率增加。太阳辐照试验对泡沫性能影响最大,试样SD-4压缩强度提高32%,闭孔率先增加后减少,线胀系数降低19%,热导率升高30%。  相似文献   
70.
本研究试图表明,如将与宇宙常数有关的真空能考虑在内,就可利用牛顿力学的数学框架,将引力相互作用分为三个类型和两种表现如下:物质对物质——吸引,物质对真空——排斥,真空对真空——排斥。据此,得出了鉴别天体系统是处于膨胀状态还是处于收缩状态的一个判据。然后讨论了引力相互作用的三个类型和两种表现在总星系泡沫结构形成中的作用,认为真空能量(暗能量)扮演了起泡剂的角色。最后导出了空洞膨胀动力学方程,并对一空洞的膨胀加速度和速度进行了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