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0篇 |
免费 | 97篇 |
国内免费 | 166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553篇 |
航天技术 | 187篇 |
综合类 | 105篇 |
航天 | 10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35篇 |
2020年 | 32篇 |
2019年 | 23篇 |
2018年 | 36篇 |
2017年 | 29篇 |
2016年 | 42篇 |
2015年 | 37篇 |
2014年 | 35篇 |
2013年 | 47篇 |
2012年 | 53篇 |
2011年 | 63篇 |
2010年 | 60篇 |
2009年 | 55篇 |
2008年 | 54篇 |
2007年 | 52篇 |
2006年 | 52篇 |
2005年 | 39篇 |
2004年 | 24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本文分析讨论了轴对称等离子体流场中光谱发射率的求解问题,发现用多项式分段拟合Abel方程正向积分求解的方法,所得结果与以往文献比较,其计算精度高、误差传递系数小。 相似文献
912.
913.
914.
915.
为了给微纳卫星在轨动作提供合适的推力,研制了一种同轴型微阴极电弧推力器(CA-μCAT),采用同轴布置的棒状阳极和圆筒形阴极,利用真空环境下电弧放电产生的高温烧蚀金属阴极,电离产生等离子体,并在多物理场耦合作用下高速喷出推力器产生推力。文章分别对该推力器的放电特性、推进剂烧蚀速率、等离子体离子电流、元冲量等多个参数进行了测量与分析。结果表明,该推力器能够持续稳定点火运行,电离率在4%~7%;无外加磁场下,元冲量和比冲分别为0.485 μN·s和195.6 s;在磁感应强度为0.044 T时,元冲量和比冲分别为1.285 μN·s和518.2 s;平均推力在10 μN量级。 相似文献
916.
917.
ZrC作为一种先进的高温结构陶瓷材料,在航空航天、清洁能源(第四代核技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综述了ZrC粉体的制备技术,主要有直接合成法、机械合金化法、自蔓延高温合成法、碳热还原法、溶胶-凝胶法、液相前驱体法、激光气相反应法和高频等离子体法等,详细分析了各制备技术的特点。 相似文献
918.
非定常流场分析结果向结构载荷压力场转化问题的解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梅 《燃气涡轮试验与研究》2005,18(3):15-18,22
在研究前排静子叶片尾流对后排转子叶片振动的影响时.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是如何将尾流场作用下的转子叶片通道内的非定常流场转化为适于振动响应分析的结构载荷压力场的形式,并引入有限元分析。在本文中,首先将转子叶片通道进口处的尾流参数进行傅立叶分解,然后分别对各阶谐波作用下的转子叶片通道内的非定常流场进行计算,将其叠加,得到整个非定场流场的解。这样,在进行振动谐响应分析时,各阶谐波作用下的载荷压力场实际上就是其对应的各阶非定常压力场。同时,通过一定的简化,把非定常气动分析结果转化为适于ANSYS谐响应分析的加载形式,从而成功地把结构载荷压力场引入了有限元分析。 相似文献
919.
基于Navier-Stokes方程/自由尾迹/全位势方程的旋翼流场模拟混合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充分考虑旋翼尾迹对流场的影响和减少尾迹的数值耗散,建立了一个基于Navier-Stokes方程/自由尾迹分析/全位势方程的旋翼流场求解的新的混合方法。该方法的求解域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围绕旋翼桨叶周围的粘性区域.采用可压Navier-Stokes方程来捕捉近场信息,包括激波及尾迹;二是离桨叶较远、粘性可以忽略的等熵流区域,以全位势方程来描述其流动;三是在无粘区域中嵌入自由尾迹模型,模拟桨尖涡从粘性区域进入势流范围的发展变化。为便于流场分区求解和信息传递,采用了嵌套网格方法,并给出了不同区域之间的信息传递方法。以两叶的Caradorma&Tung模型旋翼和四叶的UH-60A直升机旋翼为算例,计算给出了旋翼桨叶表面的压强分布以及桨尖涡的位置,并与可得到的试验数据及无尾迹模型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表明本文的混合方法能够很大程度地减少旋翼尾迹的数值耗散。 相似文献
920.
圆柱尾迹影响平板边界层转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氢气泡和染色液流动显示的方法,在水槽中研究了圆柱尾迹对平板边界层转捩的影响。重点讨论圆柱与平板的流向距离和法向距离以及圆柱直径等几何参数对边界层转捩的不同作用,发现平板边界层转捩开始点的位置由尾迹与边界层作用的初始位置决定,这一位置由圆柱与平板的相对几何位置来确定。转捩区长度与边界层内部流体性质、扰动强度等有关,同时也受到圆柱、平板相对几何位置的影响。对转捩区近壁二次涡的产生和演化进行分析,发现尾迹对平板边界层的扰动是通过在近壁面诱导二次涡并影响二次涡的后续运动来体现,二次涡及其演化是边界层转捩位置大为提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