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7篇
航空   186篇
航天技术   40篇
综合类   37篇
航天   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91.
彭先龙  张乐  郭卫 《航空动力学报》2017,32(4):1018-1024
采用平面刀具加工面齿轮可提高刀具的通用性和降低设计制造成本.首先在对格林森方法仿真的基础上指出仅用高阶滚比是不能获得理想齿面的.然后提出了附加运动,通过这个附加运动与高阶滚比刀具在运动中可以实现虚拟渐开线的精确模拟.其三提出了确定高阶滚比、附加运动多项式系数的方法.其四建立了平面刀具的产形面和平面刀具加工的面齿轮的数学模型.最后进行了滚比与运动规律、轮齿接触分析等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算例中的最大齿面误差为-1.05mm,接触路径倾斜,接触椭圆长度为11.2mm,传动误差约为0″,被加工面齿轮与标准小轮的啮合表现出良好的“准共轭”特性.因此这种可粗切,亦可精磨的加工方法具备良好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2.
战机作战效能的综合指数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作战需求,分析了影响战机作战效能综合评价的主要指标因素,包括直接攻击指标因素和各种保障指标因素,在一般指数法的基础上建立了战机作战效能的综合指数评价模型框架,并用该方法对国外部分主战战机作战效能开展了评估研究。  相似文献   
193.
由德国宝马*罗*罗(BRR)、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GTE)和德国宇航院(DLR)联合开展了“叶背表面曲率的变化对高压涡轮尾迹损失的研究”。此课题包括三套涡轮叶栅,G1由BRR气动设计,DLR和GTE共同试验;G2由BRR气动设计,GTE试验;G3叶栅由GTE气动设计、加工和试验。通过研究得出了G1、G2和G3三套叶栅,在β1=41.4°、56.4°和26.4°,M2tis=0.70、0.85、1.0和1.15时,叶背表面带和不带附面层转捩线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94.
杨俊梅  许威  赵克 《航空计算技术》2004,34(4):102-104,107
平面几何智能辅导系统是一个适用面较广的家教辅导专家系统,由于几何问题的复杂性,使得系统的实现变得繁杂。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系统的整体流程,具体讨论了系统的核心模块(规则库)的实现及其知识表示方法。分类是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本系统已能成功地解决一般几何证明问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平面几何辅导需要。  相似文献   
195.
Zhuo Wang 《航空动力学报》2007,22(9):1444-1454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is conducted on a 3.5-stage axial compressor,on which numerous experimental projects were carried out at the Institute during the last years and an experimental database was established.In the current study five on-and off-design operating points are simulated using a RANS solver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measurement.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compressor performance can be qualitatively predicted by the mixing-plane method.Better agreement is obtained for the on-design operating point.However,as the flow unsteadiness is insufficiently considered,the numerical method produces end-wall low-speed flow layers accumulated with the flow passing through the passage,which is in no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I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rotor rows receive less work and this difference from the measurement increases with the rotational speed.In contrast,the stator rows increase the pressure more efficiently than the measurement.In the simulation the flow in the last stator row tends more to separate on the pressure side of the blade.For the operating points close to the surge line,the predicted separation is more intense than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But for the operating points close to the choke,the separation is suppressed.   相似文献   
196.
战斗机作战效能的多层次模糊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战斗机作战效能评估的综合性、概略性、相对性和层次性等特点,将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与层次分析法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层次模糊评估方法的战斗机作战效能评估模型,并通过具体的型号评估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7.
平面扩压叶栅流场犘犐犞与三孔尾迹探针对比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PIV技术在暂冲式高亚声速平面叶栅流场中遇到的示踪粒子投放问题,通过采用高压雾化式粒子发生器以及安装在稳定段前的撒播器,有效地使示踪粒子均匀地与主流混合,并成功开展了某扩压平面叶栅叶片槽道及出口尾迹可视化测量,获得了零迎角、进口马赫数0.2~0.8状态下的二维速度矢量场。为了验证PIV在叶栅流场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在相同工况下,将PIV测量结果分别与数值计算结果和三孔尾迹探针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PIV技术测得的叶栅中截面二维速度矢量场合理地反映了叶片槽道及尾迹的流动结构,与数值模拟结果较为接近;PIV与三孔楔形尾迹探针在叶栅出口尾迹的测量所获得的气流速度和主流区的出口气流角重合性较好;尾迹分离区的出口气流角重合性略差,主要原因是尾迹区气流角超出了探针校准范围,这也说明了PIV测试技术优势。本文提出的PIV测量技术也可用于连续式叶栅风洞中。  相似文献   
198.
平面埋入式进气道的数值仿真研究与试验验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比平面埋入式进气道的流量特性、攻角特性和侧滑角特性的计算和试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数值方法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利用CFD技术分析了其出口总压图谱的成因,探讨了该类进气道的内流场结构并分析了弹身附面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本文所采用的数值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所预测的进气道出口截面总压恢复系数的相对误差在1%以内;(2)计算所得到的进气道出口截面高压区位置以及范围大小与试验结果相当吻合,但低压区范围稍大;(3)平面埋入式进气道沿程截面二次流的速度较大,表现为一对反向对涡。随着沿程截面的由前而后,该对涡的影响区域不断扩大,直至整个内通道中;(4)埋入式进气道出口截面的总压损失可分为管道外部损失和管道内部损失两部分。研究范围内进气道的外部总压损失要大于内部总压损失,且随着进气道平均出口马赫数的增高,外部总压损失和内部总压损失均逐渐降低。此外,当攻角从-2°变化到8°时,由于进入进气道内的附面层气流减少,管道外部总压损失不断下降,而其内部总压恢复系数的变化趋势并不明显,因而总压恢复系数随着攻角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99.
利用有限元法计算模拟了紧凑拉伸和中心裂纹两种试样在Ⅰ型平面应力条件下的裂纹准静态扩展过程。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的薄板试样中扩展裂纹尖端约束和应力场完全满足静态裂纹HRR奇异性解的相应要求,即对于扩展裂纹J主导裂端场条件依然有效。值得注意的是:与平面应变情形相反,在平面应力条件下,较高的J主导水平发生在纯拉伸条件下,而较低的J主导水平发生在纯弯曲条件。由两种试样实测及有限元计算模拟的平面应力J阻力曲线符合良好。因而,作为一个独立于试样几何的准则,平面应力J阻力曲线适于表征材料抵抗裂纹稳态扩展阻力,并且能够合理地用于评估给定材料状态条件下的薄壁含裂纹构件和结构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0.
根据循环损伤累积的思想,发展了一种基于临界平面的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疲劳寿命预测模型.以非弹性应变能密度最大的滑移面作为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承受最大损伤的临界平面,并结合基于滑移系的黏塑性变形分析结果,建立了疲劳寿命与最大滑移系分解剪应力、最大滑移剪应变率、滑移剪应变范围、应变比以及拉伸/压缩保载频率等临界平面参数的函数关系.采用760℃下DD6单晶的疲劳试验结果对上述预测模型进行验证,试验与计算结果符合良好,基本在2倍分散带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