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7篇
航空   145篇
航天技术   31篇
综合类   21篇
航天   3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采用以氢气泡为示踪粒子的数字粒子图像测速技术(digitalparticleimagevelocimetry,DPIV)对三种不同雷诺数下的圆柱绕流进行了研究。一般DPIV拍摄时相机固定,可得出一种速度场分布。笔者采用静止坐标,用简单的方法可以达到相机随流场移动的效果,DPIV处理结果可以看到一些更深入的情况。  相似文献   
52.
本文根据三构件中两构件相对于第三构件的三种运动情况,分别讨论了机构中三构件间速度瞬心的位置关系。当构件1和2相对构件3分别以不同的角速度绕瞬心P_(13)和P_(23)转动时,则构件1和2的瞬心P_(12)位于瞬心P_(13)和P_(23)的连线上。对这一结论的讨论方法能够代替通常用于证明“三心定理”的反证法。当构件1和2相对构件3以相同的角速度分别绕瞬心P_(13)和P_(23)转动时,则瞬心P_(12)应位于瞬心P_(13)和P_(23)连线的平行线上无穷远处。当构件1和2相对构件3分别是绕瞬心P_(13)的转动和以速度V_(23)作平动时,则瞬心P_(12)位于过瞬心P_(13)且垂直于速度V_(23)的直线上。当构件1和2相对构件3都作平动时,则构件1和2之间以速度V_(12)作相对平动,其瞬心P_(12)位于V_(12)的垂线上无穷远处。文中给出了两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53.
框架旋转控制的稳定性、快速性、准确性是捷联式双轴旋转调制惯导系统发挥精度潜力的重要保障条件.针对这一需求,搭建了双轴旋转控制系统,选用了直流力矩电机结合旋转变压器的硬件结构,设计了基于DSP的高速控制线路板作为控制器,完成了信号流程的构建,并设计相应PI控制算法,实现了光纤陀螺惯导系统隔离载体运动的旋转控制功能.实验结果表明,IMU姿态隔离效率达99%以上,框架旋转控制性能良好,能够满足系统隔离载体运动的需求.  相似文献   
54.
为在倾角偏置条件下保持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地面轨迹,在考虑地球扁率摄动、大气阻力摄动和太阳引力谐振等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卫星地面轨迹允许漂移范围的基础上,采用主动超调与被动控制结合的策略,提出了一种初始半长轴偏置后的卫星地面轨迹保持方法。分析了半长轴和倾角摄动变化率,以及初始半长轴和倾角偏置量对地面轨迹漂移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法可基本满足设计阶段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55.
史耀强  郑渊 《上海航天》2020,37(4):128-132
回转轴线指向误差是扫描机构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对遥感成像质量有明显影响。针对回转轴线无法直接精确测量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平面反射镜、电子自准直仪的测量系统。在详细分析平面反射镜法线与回转轴线间关系的基础上,对测得的镜面法线指向数据进行傅里叶级数展开,通过零次项去除和一次谐波分量误差分离处理,得到真实的回转轴线指向误差。利用该方法对某扫描轴系实物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得的回转轴线误差为39″,满足系统的指标要求,相对于常规处理方法在精度和准确度上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6.
57.
对一起直流起动发电机弹性轴断裂故障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修理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58.
SINUMERIK840D数控系统为用户提供了多轴回转编程功能,可不必使用专门的CAM软件便能实现五轴定位加工,分析了其回转功能并进行了编程应用。  相似文献   
59.
针对复杂通道类零件的五轴数控加工,提出一种控制刀轴稳定变化的刀轴规划方法。首先,通过对刀轴可行空间的均匀离散,建立一种高效求解刀轴可行空间精细边界的方法;然后,依据刀轴矢量规划准则,求解满足机床角加速度约束的可行刀轴序列集合,并提出一种切削行内旋转坐标线性变化的刀轴矢量规划方法;最后,通过建立刀轴变化和残留高度综合评价指标,得到优化的刀轴矢量,并与典型的商用软件进行了实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使用本文提出的刀轴规划方法得到的切削行刀位轨迹旋转坐标变化均匀,旋转轴角加速度最大值降低到商用软件的10%以下,残留高度平均值降低了22%,改善了切削过程的稳定性,提高了加工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60.
In recent years, a lot of research work has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cycloidal rotors. However, it lacks thorough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effects of the blade platform shape on the hover efficiency of the cycloidal rotor, and the knowledge of how to design the platform shape of the blades. This paper presents a numerical simulation model based on Unsteady 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equations(URANSs), which is further validated b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effects of blade aspect ratio and taper ratio are analyzed, which shows that the cycloidal rotors with the same chord length have quite similar performance even though the blade aspect ratio varies from a very small value to a large one. By comparing the cycloidal rotors with different taper ratios, it is found that the rotors with large blade taper ratio outperform those with small taper ratio. This is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blade with larger taper ratio has longer chord and hence better efficiency.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unsteady aerodynamic effects due to blade pitching motion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efficiency than the blade platform shape. Therefore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blade airfoil and pitching motion than the blade platform shape.The main contributions of this paper include: the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aspect ratio and taper ratio on the hover efficiency of cycloidal rotor based on both the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the finding of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hover efficiency; the qualitative guidance on how to design the blade platform shape for cycloidal rot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