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2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185篇
航空   625篇
航天技术   205篇
综合类   141篇
航天   19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自动着舰的控制构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参考美军自动着舰系统(ACLS)的基础上,研究工程上最合适的ACLS控制构型。首先,分析了垂直速度指令和俯仰角指令在轨迹控制本质上的不同点和相同点;然后,将上述两种指令控制结构与两种动力补偿系统(速度保持APCS和迎角保持APCS)一对一组合成4种控制构型,仿真比较了这4种构型在指令响应、风扰抑制上的性能差异,分析了其物理原因。结果表明,H·指令加迎角保持APCS的控制构型对飞机纵向控制更有利,特别是对轨迹、高度要求严格的着舰任务。这与美军的实际试飞结论相同。  相似文献   
952.
宁晓琳  黄玉琳  晁雯 《航空学报》2020,41(9):324253-324253
针对航天器,尤其是深空探测器的自主导航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太阳圆面速度差天文量测信息,该信息利用太阳的较差自转所造成的太阳圆面各点速度不同的特性,是探测器当前位置的函数,其几何本质是一个探测器的位置圆锥。在此基础上,基于太阳圆面速度差和太阳视方向互补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太阳圆面速度差/太阳视方向组合导航新方法,将太阳圆面速度差与太阳视方向2种量测量结合起来,实现了量测量之间的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了导航性能。以太阳探测器为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相比较于单独用太阳圆面速度差或太阳视方向的导航方法,基于太阳圆面速度差/太阳视方向的组合导航方法精度分别提升了10.2%和16.0%。此外,还分析了光谱仪精度、采样周期和光谱仪数量对导航性能的影响,为深空探测自主导航提供了新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953.
飞机引导控制指令的选择直接影响到飞行控制性能,对引导控制指令的种类和优劣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以纵向为例,分析认为可选择的引导控制指令有俯仰角指令、法向过载指令和垂直速率指令;然后,在几个合理假设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方法对上述三种引导控制指令进行比较,所得结论如下:在抑制风对迎角、高度的干扰,以及抑制参数摄动对高度的干扰等方面,能力由高到低分别为过载指令、垂直速率指令和俯仰角指令。最后,通过仿真对上述结论进行了辅助验证。  相似文献   
954.
研究了大型卫星三轴大角度姿态机动控制。建立了以控制力矩陀螺作为执行机构的大型卫星姿态动力学方程,针对快速性和鲁棒性要求,设计了一种滑模变结构控制器。控制器基于反馈四元数,避免了源自三轴大角度机动欧拉角描述的奇异性,且滑动模态能满足Lyapunov意义的渐近稳定。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控制器的有效性和优良性能。  相似文献   
955.
运输机空投控制器设计(英文)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重物空投过程中,飞行器各飞行参数随着货物舱内移动发生连续的变化,当货物投放瞬间则发生突变。随着空投货物重量的增加,这一过程将严重恶化飞行器飞行品质和操控特性。本文在简化的空投飞行方程基础上,研究反演和切换控制方法以解决这一过程中的飞行状态保持和扰动抑制(包括大范围飞行状态,飞行员操纵误差和系统量测延迟等)问题,所得控制策略也可用于驾驶员空投操纵的指令参考。利用反演理论,推导了自适应控制器以稳定运输机飞行状态,并提出了协调的切换控制方法解决飞机在货物离机过程中出现的状态跳变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方法在不仅能有效保持系统状态,并能在较大飞行范围内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956.
沈冬  陈迎春  张彬乾 《飞行力学》2011,29(4):37-40,44
为解决飞翼布局起降状态俯仰控制能力不足问题,研究一种新型的腹部扰流板俯仰控制装置.针对带地效翼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扰流板高度、弦向位置、偏度、迎角、离地高度等参数对俯仰与升阻性能的影响及其流动机理,给出了扰流板设计原则.研究结果表明,在地效作用下,合适的扰流板弦向位置和高度与偏度配合,可提供显著的抬头力矩增量和...  相似文献   
957.
设计了一个采用双混频时域差分技术的高分辨率的时延抖动检测系统,测试结果表明,其分辨率为20fs,准确度优于0.2ps。在20km光纤频率传输中进行了主动光学相位补偿实验测试,获得了链路时延抖动峰峰值小于1ps、均方值小于0.13ps、相位噪声抑制比大于500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58.
为探究气流展纤工艺中不同出口压差和送丝速度对碳纤维丝束展宽效果的影响,依据Venturi原理,搭建气流展纤试验平台,并记录大丝束碳纤维展宽过程,计算不同工艺参数下碳纤维丝束在不同阶段的展宽率和展宽均匀程度。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搭建的气流展纤试验台,能获得展宽率高于400%,展宽均匀程度在90%以上的碳纤维丝束,得到的碳纤维丝束的展宽率与出口压差呈正相关,与送丝速度呈负相关;碳纤维丝束的展宽均匀程度与出口压差呈负相关,与送丝速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59.
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分析了高亚声速来流条件下弯掠对转桨扇的流动特点,开展了不同自由来流马赫数下的高效对转桨扇桨距调节规律的研究。研究表明:在弯掠桨扇的内部流场,从约30%相对叶高位置处开始形成明显激波结构,但当弯掠桨扇通道内峰值马赫数在1.2及以下时激波强度相对较弱,流动损失在可接受范围。由于桨距角对桨扇的推进效率影响显著,研究提出了可行有效的对转桨扇桨距调节方法,数值计算表明桨扇的推进效率均在75%以上。数值仿真预测的各马赫数下桨扇的推力值表明前叶推力对马赫数的变化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960.
设计了一种基于绝缘体上铌酸锂(LNOI)的片上多模干涉(MMI)波导功率分束器,在5μm×45μm的小尺上实现了1×2的片上分束功能,且满足集成化光纤陀螺的光路应用要求。通过理论公式和有限时域差分法对器件进行了关键参数计算和光场仿真,MMI干涉区长度为20μm,优化输出分支间距并增加宽度为1.7μm的锥型波导后,在100nm的光谱宽度中,功率分束器的归一化输出光强较为平坦,最低规一化输出光强为0.965,两输出分支的光功率不均匀度仅为10量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