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4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50篇
航空   511篇
航天技术   173篇
综合类   100篇
航天   10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42 毫秒
111.
针对小型无人机(UAVs)研制中操稳特性和飞行控制律设计评估对气动参数辨识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混合遗传粒子群优化算法(HGAPSO)。该算法以粒子群优化算法(PSO)为主体,在粒子优化路径中,引入遗传算法(GA)的交叉变异操作,增强粒子群跳出局部最优的能力;同时采用Kent映射改进粒子种群的初始化,使初始种群在可行解空间内分布更加均匀,增强全局优化能力。基于仿真结果,依据辨识准度及辨识成功率,对比了HGAPSO、常规PSO和GA优化算法气动参数辨识的结果,然后用蒙特卡洛仿真测试随机观测噪声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算法兼备PSO算法高的搜索效率和GA算法的全局优化能力,对随机观测噪声不敏感。最后,通过设计小型UAV试飞示例进行综合应用评价,结果表明:HGAPSO算法基于真实试飞数据进行气动参数辨识取得了满意结果,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2.
林家泉  孙凤山  李亚冲  庄子波 《航空学报》2020,41(7):323614-323614
为了提高飞机客舱使用地面空调制冷时客舱能耗的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粒子群优化(IPSO)Elman神经网络的飞机客舱能耗预测模型。依据对算法中惯性权重与学习因子的收敛域分析,得出了二者合理的取值范围,将粒子到全局最优位置间距离与参数的取值范围相结合,构造了惯性权重与学习因子的动态调节函数,对其进行非线性的动态调节,并引入了变异因子,提出了一种跳出局部最优的策略,防止粒子群优化(PSO)陷入局部最优。将IPSO-Elman应用于Boeing738飞机客舱能耗预测中,与PSO-Elman、Elman算法进行性能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基于IPSO-Elman的客舱能耗预测模型在预测精度和收敛速度方面均有一定的提升。该研究结果为飞机客舱能耗预测模型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对飞机地面空调的节能与机场电能合理调配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113.
为了深入研究低排放燃烧室点火联焰规律,在全新的环形模型燃烧室中开展了点火模拟和试验研究。点火模拟采用随机粒子追踪方法,能够基于时均冷态流场的仿真结果快速模拟火焰传播过程。环形燃烧室包含16个中心分级旋流器,仅向预燃级通入丙烷,用于模拟航空发动机低排放燃烧室点火状态下的空气燃油分级。试验采用PIV技术测量3个头部区域流场,利用高速相机拍摄火焰CH*/C2*基团化学发光信号。对多个流量和当量比条件下的联焰过程、联焰时间和传焰速率进行了分析,试验和模拟的结果均表明:环形燃烧室内火焰双向传播,燃烧室内外环流速度差异导致了双向火焰传播速度差,传焰速率随燃烧室湍流速度和当量比的增加而增加。点火模型很好地捕捉了环形燃烧室点火动态,所得传焰速率也符合湍流火焰传播规律,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强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14.
We examined some 75 observations from the low-altitude Earth orbiting DMSP, Ørsted and CHAMP satellites which were taken in the region of the nominal cusp. Our objective was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actually observed cusp locations as inferred from magnetosheath-like particle precipitation (“particle cusp”) and intense small-scale magnetic field variations (“current cusp”), respectively, were identical and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statistically expected latitude of the cusp derived from a huge number of charged particle spectrograms (“statistical cusp”).  相似文献   
115.
应用三维粒子动态分析仪 (3D PDA)测得了矩形截面三分支联接的三维速度分布。在测量中 ,经过理论分析与对比试验 ,选择了蚊香烟雾作为散射粒子。实验结果表明 ,在只有支管进气的情况下 ,在总管的封闭端和支管下游总管壁面处产生了回流 ;以及气流从支管进入总管后由于截面扩张在总管横截面上所诱发的二次流 ,并且二次流现象只发生在支管下游附近的总管横截面上。  相似文献   
116.
4F傅里叶变换透镜系统对粒子场全息记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F傅里叶变换透镜系统在空间滤波和光学信息处理中,被广泛用来处理二维透光物体。但在实际应用中,4F系统也被用于三维场的研究。例如三维粒子场的全息记录。由于全息记录的特点,要求了解经4F系统转换后的粒子物光场,以确定粒子场的空间分布。而目前4F系统在粒子场全息记录的应用基础均借助对二维物场的研究理论。本文讨论了经4F系统转换后的三维粒子物光场的特点以及对全息记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7.
固体火箭喷管排气中的粒子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松柏 《航空学报》1990,11(12):606-609
1.前言 现代的固体火箭发动机为提高推进剂的能量特性及抑制不稳定燃烧,常常在推进剂中添加金属粉末,最常见的是加金属铝粉。在发动机工作时,铝粉燃烧形成凝聚相的氧化铝粒子。这些粒子在喷管中的流动过程中,温度、速度等方面的变化滞后于燃·气本身的变  相似文献   
118.
多目标跟踪问题中,当目标数已知时,可以用概率数据互联(PDA)或联合概率数据互联(JPDA)算法。而当目标数未知或随时间变化时,需要对不同目标数的跟踪进行比较。可以把目标集看作随机集进行讨论,目标数N是随机变量。随机集的跟踪通过有限集统计(FISST)理论来完成。文中讨论了用粒子滤波实现跟踪随机集的方法。实验表明,在杂波环境下,粒子滤波可以稳健跟踪目标状态和目标数。  相似文献   
119.
Electrons with near-relativistic (E≳30 keV, NrR) and relativistic (E≳0.3 MeV) energies are often observed as discrete events in the inner heliosphere following solar transient activity. Several acceleration mechanisms have been propos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those electrons. One candidate is acceleration at MHD shocks driven by coronal mass ejections (CMEs) with speeds ≳1000 km s−1. Many NrR electron events are temporally associated only with flares while others are associated with flares as well as with CMEs or with radio type II shock waves. Since CME onsets and associated flares are roughly simultaneous, distinguishing the sources of electron events is a serious challenge. On a phenomenological basis two classes of solar electron events were known several decades ago, but recent observations have presented a more complex picture. We review early and recent observational results to deduce different electron event classes and their viable acceleration mechanisms, defined broadly as shocks versus flares. The NrR and relativistic electrons are treated separately. Topics covered are: solar electron injection delays from flare impulsive phases; comparisons of electron intensities and spectra with flares, CMEs and accompanying solar energetic proton (SEP) events; multiple spacecraft observations; two-phase electron events; coronal flares; shock-associated (SA) events; electron spectral invariance; and solar electron intensity size distributions. This evidence suggests that CME-driven shocks are statistically the dominant acceleration mechanism of relativistic events, but most NrR electron events result from flares. Determining the solar origin of a given NrR or relativistic electron event remains a difficult proposition,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work are given.  相似文献   
120.
武渊  何国强  乐发仁 《推进技术》2007,28(4):342-345
为了研究飞行过载对固体火箭发动机燃烧室化学反应流场影响,以Liang模型模化铝滴燃烧,以有限化学反应速率模型模化湍流燃烧,对过载条件下发动机内流场进行了数值分析,数值结果与试验结果取得了趋势上的一致。研究表明,文中采用的数值计算方法可有效重现发动机热结构故障点;飞行过载改变了流场温度、粒子浓度、化学反应速率等参数分布;过载条件下燃烧室绝热结构表面铝滴积聚及剧烈的化学放热反应是导致其异常烧蚀的原因之一,铝滴局部积聚燃烧会导致温度场畸变;热结构设计必须与流动结构匹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