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78篇
航空   343篇
航天技术   92篇
综合类   53篇
航天   1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根据所研究滚轮滚针轴承局部受载和支撑结构特点,建立考虑凸轮局部受载影响的轴承全柔性体有限元仿真模型,系统分析了轴承加载载荷、游隙和安装偏斜角对轴承的力学性能、刚度和寿命的影响,并通过数值和试验方法对仿真结果的正确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局部受载条件下,径向载荷和偏斜角对轴承接触性能和寿命产生较大影响,轴承游隙对轴承接触性能和寿命的影响较小;径向载荷和偏斜角的增加,使得轴承承载区域减小,原对称“驼峰”型滚针母线的接触压力分布逐渐向偏斜角方向过渡,造成“一高一低”的母线压力分布形貌,最大接触压力增加,使得轴承寿命快速下降,但在极限载荷和偏转角条件下,仍满足轴承设计寿命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72.
二维高超声速压缩面斜激波系的优化配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健  谷良贤  郭效芝 《推进技术》2007,28(2):157-161
选择进气道外压缩段的气流转折角为设计变量,以进气道的压升比为约束条件,分别以总压恢复系数和阻力系数为优化目标,基于一维气体动力学,在飞行马赫数6,飞行高度25 km,进气道出口气流方向与自由来流夹角等于0,°2,°4°和6°的条件下,对二维混压式高超声速进气道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了优化的斜激波配置。优化结果表明,在所讨论的各种情况下,以阻力系数最小为目标得到的外压缩段斜激波系与以总压恢复系数最大为目标得到的外压缩段斜激波系基本相同,都近似为等强度斜激波系。运用数值模拟手段验证了等强度斜激波系配置原则,本文提供的方法可以用于二维混压式高超声速进气道的初步设计。  相似文献   
173.
将基于部件匹配技术的涡扇发动机非设计点性能计算模型和基于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理论的压缩部件气动稳定性评定模型有机的耦合, 实现了发动机整机环境下的压缩部件气动稳定性评定, 使得该模型成为一种实用的涡扇发动机压缩部件气动稳定性分析模型.以某型涡扇发动机为例, 计算比较了均匀进气和畸变进气时发动机整机环境和单独部件评定时风扇部件稳定工作边界的异同, 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到, 均匀进气条件下, 在发动机环境下和单独部件环境下所得到的风扇部件稳定工作边界变化不大;而畸变进气条件下, 同样的进口畸变度, 发动机环境下风扇的稳定裕度损失比单独部件下风扇的稳定裕度损失都小, 即在发动机环境下评定风扇稳定性时, 风扇对进气温度畸变不敏感, 而在单独部件环境下评定时, 风扇对进气畸变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174.
基于分岔理论的轴流式压气机旋转失速主动控制技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旋转失速是轴流式压气机的一种基本气动不稳定工作现象, 首先通过对Moore-Greitzer压缩系统模型的非线性动力学分岔分析, 发现旋转失速是由亚临界的音叉分岔所造成;其次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岔理论的非线性主动控制算法, 采用压气机压比作为输入测量信号, 节流阀位置作为输出激励信号;最后采用分岔软件AUTO进行了计算机数值仿真, 仿真结果表明, 提出的非线性主动控制算法使得音叉分岔由亚临界转变为超临界, 从而消除了旋转失速迟滞环, 以及扩大了压气机的稳定工作范围.此外, 由于控制系统仅仅需要一维布局的传感器和激励器, 因此同时具备了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5.
递阶偏最小二乘回归在飞机研制费用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礼沅  郭基联  张恒喜 《航空学报》2009,30(8):1380-1384
分析了飞机研制费用样本数据少、费用驱动因子众多的特点,考虑到递阶偏最小二乘回归(Hi-PLS)方法在变量规模巨大情形下进行回归建模的优势,应用递阶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对飞机研制费用进行预测。以战斗机机体研制费用预测为例进行研究,首先对战斗机机体研制费用驱动因子进行分组,然后应用递阶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对分组后的费用驱动因子进行回归建立机体研制费用预测模型。实例表明,在飞机研制费用预测方面,采用递阶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预测更能体现研制费用与飞机性能参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6.
X-cor夹层复合材料平压性能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郝继军  张佐光  李敏  孙志杰 《航空学报》2008,29(4):1079-1083
 X-cor夹层复合材料是一种采用X形Z-pin增强的新型泡沫夹层结构,在航空航天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对其平压模量和强度进行了理论预测和实验验证。通过分析其三维单胞力学模型,得到了X-cor夹层复合材料等效平压模量的解析式。采用Winkler弹性地基梁理论解释了泡沫芯材与Z-pin的协同增强效应,并导出了X-cor平压强度的预测公式。以碳纤维/环氧树脂制备的Z-pin分别植入PU,PMI泡沫制得X-cor夹层复合材料,通过力学实验考察了Z-pin参数以及泡沫性能等对X-cor夹层结构平压性能的影响,对理论分析进行了验证。结果证明增大Z-pin的植入角度、体积分数、直径、端部约束或采用高性能泡沫芯材均能提高X-cor平压性能,但增大长度,Z-pin容易失稳,平压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177.
金志光  张堃元 《航空动力学报》2009,24(10):2176-2182
为进一步提高侧压式进气道性能,提出了变侧压角与变后掠角+变侧压角两种曲面压缩的侧压式进气道设计方案,利用数值仿真手段对其Ma=6,Ma=4下的流场结构及总体性能开展了研究,并与常规平面压缩的侧压式进气道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曲面压缩的侧压式进气道性能要明显优于常规平面压缩进气道;采用变后掠角+变侧压角设计的曲面侧压式进气道具有前掠与后掠两种进气道的优点,能显著提高进气道高低马赫数下的性能.计算发现,Ma=6设计点下,变后掠角+变侧压角曲面侧压式进气道流量系数较常规进气道提高4.1%,总压恢复系数提高5.3%;Ma=4来流条件下,流量系数提高6.3%,总压恢复系数提高5.4%.   相似文献   
178.
在Gl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上,采用高温等温压缩,应变速率为0.001~10/s,变形温度为360~520%,对通用型铝锂合金在高温压缩变形中的流变应力行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高温变形的物理本质。结果表明:在等应变速率下,真应力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相同的变形温度下,随应变速率的增加,流变应力水平升高。在较低的变形速率及较高的变形温度条件下热变形时,通用型铝锂合金容易发生动态再结晶。而变形速率较高,变形温度较低时,通用型铝锂合金可能发生剪切变形,热变形过程中则主要发生动态回复。  相似文献   
179.
多孔推进剂装药的动态压缩过程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涛 《推进技术》1995,16(1):68-74
对约束条件下的推进剂多孔床中的动态压缩进行了数值分析。用两组连续混合非平衡流的理论建立了描述动态压缩过程的数学模型。用MacCormack有限差分方法求解了控制方程。以活塞撞击HMX多孔床为例,将数值结果、实验结果以及稳态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证明模型能很好的预测稳态压缩波特性。研究结果有助于弄清高能推进剂的冲击波起爆、燃烧转爆轰的机理。  相似文献   
180.
 对喘振主动控制中所采用的作动机构进行了介绍,导出了与作动机构有关的系统非线性方程组,并定性地解释了作动机构引起附加小扰动的机理,对实际作动机构的动态平衡点进行了标定,并分析了实际作动机构与压缩系统的非线性耦合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