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112篇
航空   341篇
航天技术   104篇
综合类   93篇
航天   6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6 毫秒
341.
电路系统可靠性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价电子产品的好坏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是电路技术指标的先进,二是指产品工作过程中的可靠程度。由此可见可靠性的计算是电子产品设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的一个环节。本文从元器件的失效率着手,介绍了电路系统可靠性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42.
张立勋  宋达  李来禄  薛峰 《宇航学报》2018,39(5):569-577
为了在地面上实现航天员的虚拟作业训练,基于柔索牵引式并联机器人,研究了与VR技术结合的柔索牵引式力觉交互机器人的力螺旋可行工作空间。建立平面柔索的静力学模型,分析竖直平面内4柔索3自由度末端执行器不同位姿及人机交互力下的力螺旋可行工作空间,对比分析了柔索牵引式力觉交互机器人在实际应用中交叉柔索不同布局方式、外力旋量和末端执行器不同结构参数对力螺旋可行工作空间的影响。确定了合理的柔索牵引式力觉交互机器人的力螺旋可行工作空间、合理的柔索布局、末端执行器的结构参数。因为柔索牵引式力觉交互机器人具有工作空间大、可以提供较大的力及力矩、刚度可变、安全性高、人机交互性强等优点,因此可以满足航天员虚拟作业训练的需求。  相似文献   
343.
为了解决现有航天器载荷数据处理软件灵活度差、处理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多级解包预处理策略以及并行处理调度算法的多格式载荷数据处理与管理平台。通过在某卫星的载荷试验数据处理与存储管理任务中的应用,验证了该平台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可为航天器多种格式的载荷数据并行处理与统一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4.
微动操作手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微动操作手的机构选型主要有两种形式:串联机构与并联机构.它们各有优缺点.基于优势互补的指导思想,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机构形式,即串并联机构.为了评估微动操作手结构参数误差对末端执行器位姿的影响,利用矢量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安装加工误差、驱动误差与末端位姿误差之间的关系式,得出了若干对微动机构的设计、加工、安装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结论.这种分析的方法同样也可应用到其它并联或串并联机构的误差分析研究中.  相似文献   
345.
研究了PVM(Parallel Virtual Machine)系统,利用活动(action)概念具体定义了PVM应用程序的活动,从而描述出一种新型的PVM调试对象模型,使得在调试的各阶段能够对相同的调试对象采用不同的调试方法,简化了调试工作.  相似文献   
346.
提出了两种基于车削工件测量的误差补偿方法,误差反向叠加的微进给补偿法与逆变刀具路线的 软件补偿法,介绍了这两种方法的原理与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347.
并行计算中一种非结构网格分割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春华 《航空学报》2004,25(3):229-232
将递归谱对剖分方法应用于流体力学并行计算中的非结构网格分割,以解决负载平衡和最小切割问题。为使用这种方法,计算了网格伴随图的离散Laplacian矩阵的第二特征矢,然后从该特征矢的分量引入网格的对剖分。特征矢计算中应用了Rayleigh商迭代,并进行了一些修正以使收敛强烈地偏向于第二特征矢及考虑逆迭代步中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求解。最后,通过非结构自适应网格上Euler方程分区计算的数值结果验证了所发展的网格分割方法。  相似文献   
348.
为做好高高原机场在签派放行、运行控制和飞行监控方面的工作,文章以"成都-红原-成都"往返航线为研究标本,通过对红原机场地理环境、气候特征、保障能力和运行特点展开研究,分析得出签派放行该机场的油量政策,进而在民航相关规章的范围内完成航线一发失效飘降和客舱释压紧急下降程序制作,梳理出航班安全飞行的关键因素,达到解决运行控制难点的目的,研究结论在同类机场和航线中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49.
How does gesturing during route learning relate to subsequent spatial performance? We examin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stures produced spontaneously while studying route directions and spatial representations of the navigated environment. Participants studied route directions, then navigated those routes from memory in a virtual environment, and finally had their memory of the environment assessed. We found that, for navigators with low spatial perspective-taking performance on the Spatial Orientation Test, more gesturing from a survey perspective predicted more accurate memory following navigation. Thus, co-thought gestures accompanying route learning relate to performance selectively, depending on the gesturers’ spatial ability and the perspective of their gestures. Survey gestures may help some individuals visualize an overall route that they can retain in memory.  相似文献   
350.
There is a general agreement that landmarks in route directions should be perceptually salient and stable objects. Yet, other attributes, such as (animated) motion, can also attract visual attention and make entities salient.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investigate if and when speakers refer to moving entities in route directions and how listeners evaluate such instructions. We asked speakers to watch short videos of different crossroads with and without moving landmarks and give directions to listeners, who in turn had to choose a street on which to continue (Experiment 1) or choose the instruction they most preferred among three route directions (Experiment 2). Results reveal that speakers mentioned moving entities, especially when the trajectory was informative for the place where a turn should be taken (Experiment 1). Listeners had no problem understanding instructions with moving landmarks (Experiment 1). Yet, participants chose instructions with stable landmarks more often (Experiment 2). These results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automatic route directions gene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