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43篇 |
免费 | 616篇 |
国内免费 | 157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278篇 |
航天技术 | 91篇 |
综合类 | 105篇 |
航天 | 14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6篇 |
2024年 | 43篇 |
2023年 | 42篇 |
2022年 | 65篇 |
2021年 | 69篇 |
2020年 | 70篇 |
2019年 | 56篇 |
2018年 | 55篇 |
2017年 | 65篇 |
2016年 | 56篇 |
2015年 | 58篇 |
2014年 | 75篇 |
2013年 | 56篇 |
2012年 | 85篇 |
2011年 | 103篇 |
2010年 | 79篇 |
2009年 | 81篇 |
2008年 | 83篇 |
2007年 | 84篇 |
2006年 | 74篇 |
2005年 | 58篇 |
2004年 | 38篇 |
2003年 | 29篇 |
2002年 | 32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26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卫红 《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5,23(1):22-24
航空公司具有高投入、高风险、低利润的特征,航空公司偿债能力分析对航空公司的管理者、投资者和债权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客观评价其偿债能力状况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国内四家上市航空公司2003年年报资料(母公司)进行对比分析,对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偿债能力状况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2.
153.
154.
通过分析直升机搜潜的任务过程,结合蒙特卡洛法的随机抽样特性,建立了基于蒙特卡洛法的效能评估模型,用以评估直升机使用浮标搜潜的成功概率。基于仿真实验对有人直升机搜潜、无人直升机双机编组搜潜、有无人直升机协同搜潜的效能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55.
156.
157.
在静止条件下,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接近真实的带前缘涡轮工作叶片腔模型内的流动与换热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腔内斜肋引发的三维涡对换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一倍肋高范围内, Y-Z 和 X-Y 平面上都出现了肋后涡,使得此处传热系数降低;在 X-Z 平面上,第2通道产生一对方向相反的涡,第3通道只产生一个涡.两个通道中的涡都占据整个横截面,这些涡增加了通道流阻.冲击和气膜流动主导了前缘通道内的换热,冲击产生的一对涡加强了流动掺混,促进了前缘吸、压力面上的换热,而高速的气膜出流推动了这一过程.相同流量工况下,第2通道带肋表面的平均换热和局部换热都是最好的,而光滑的第1通道总压降最小,综合换热性能在各个通道中最高.随着雷诺数的增加,各通道吸、压力面的局部换热和平均换热都增强,但压降系数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58.
对不同尾迹宽度下涡轮动叶的气膜冷却流场进行非定常数值研究,研究了尾迹输运对动叶气膜冷却流场的影响机理.计算结果表明:非定常尾迹的总压损失和速度损失而形成低速区,当非定常尾迹输运到冷却孔附近时,尾迹对气膜层的干扰占主导地位,靠近气膜孔的叶片区域冷却效率降低明显.非定常尾迹的影响使得冷却气流被带到压力面叶片下游更广阔的区域,导致气膜冷却沿叶展方向的覆盖范围更广,从而使得压力面气膜冷却效率在尾迹通过时更高一些.当尾迹宽度增大时,对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程度增大.尾迹对压力面的影响比吸力面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159.
装备综合质量特性参数是度量装备系统方案优劣的重要指标.在从战略到任务STT(Strategy to Task Technique)法、模糊质量功能展开QFD(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法和武器效能评估ADC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装备综合质量特性参数分解方法.运用上述方法对装备进行结构和任务分解,把装备总体系统效能分解到相关任务及其功能系统的关键质量特性中,进一步建立考虑了任务和相关功能系统质量特性影响的系统效能模型.分解结果为装备不同系统方案的评价及确定影响装备系统效能的关键质量特性参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0.
为了优化冷却环带局部喷注结构的型面参数,延长液膜存续寿命,采用广义超临界流体定义方法,对高压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推力室第一环带的液膜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研究。分析了喷注结构的内边弧度半径和冷却剂的入射离心角度对流线发展、介质分布、湍流动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受超临界流体物性参数的突变影响,入口上、下游壁面处均会出现涡流效应,阻碍当地对流换热作用,阻断液膜铺展并引起液壁分离现象,加剧气液卷吸掺混;增大内弧半径可扩大液膜有效区域,半径为2.0mm时,有效区占比为59.2%;提高入射离心角可显著减弱涡流效应;2.0mm的内弧半径和84°的入射离心角为最佳工况组合,采用该方案可大幅优化液膜的稳定性和顺滑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