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65篇
航空   393篇
航天技术   21篇
综合类   27篇
航天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1.
燃气透平叶型气动与传热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一个透平叶型气动与传热优化的两步模型.第1步采用解析多项式曲线构造叶片的参数化造型,基于CFD数值模拟,通过正交设计和敏感性分析,优选几何设计参数.第2步采用贝塞尔(Bezier)曲线参数化叶型型线,以总压损失和表面热流加权函数为优化目标,调整叶型型线,获得了气动性能与热负荷较优的叶型.设计案例的结果表明:增加安装角可以降低叶片压力面热负荷;增大叶片前缘直径可以降低前缘滞止点热负荷.调整叶型的表面曲率分布,有可能推迟吸力面的转捩,弱化叶片表面的传热.两步优化法计算量小,收敛性好,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12.
具有叶顶间隙的涡轮正弯叶栅流场的拓扑与旋涡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揭示在具有间隙的涡轮叶栅中叶片正弯降低泄漏损失的机理,采用微型束状与球头五孔测针详细测量了直叶栅和正弯叶栅间隙内和诸横截面流场听气动参数,并对壁面进行了墨迹显示。根据测量与显示结果,应用拓扑学原理分析了壁面与横截面流动的拓扑结构,推测出叶栅内流场的旋涡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在直叶栅中存在着七条分离线与七大集中涡系,它们分别为上端壁叶顶进口吸力边与压力边马蹄涡,泄漏损失的机理,下端壁进口边马蹄  相似文献   
413.
具有叶顶间隙涡轮转子叶栅流动的拓扑及旋涡结构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具有顶部间隙的涡轮转子叶栅流道内及间隙内的流动状况,采用五孔球头测针和五孔微型束状测针分别对叶栅流道和间隙进行了测量,同时对端壁及叶片壁面进行了流动显示,采用拓扑分析方法对显示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探讨了间隙存在时叶栅各种旋涡的形成机理。测量及显示结果表明:由于顶部间隙的存在,在叶栅顶部形成如泄漏涡等复杂的涡系结构,这些涡系之间及它们与上通道涡之间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明显增大了叶栅的顶部损失;在叶栅尾缘附近存在着部分回流区域。  相似文献   
414.
涡轮叶片尾缘开缝喷气的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某涡轮叶栅为研究对象,采用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涡轮叶片尾缘不同喷气形式对叶栅性能的影响。应用一维源项喷气模型,结合涡轮叶栅流场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喷气形式下涡轮叶栅流场细节。计算与试验结果显示:两种开缝形式下,喷气比例对叶片表面参数以及出口气流角影响不大,但能量损失系数随着喷气比例的增大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对开缝时,喷气引入吹除了附着在叶片尾缘的漩涡,并增强了尾迹与主流的掺混过程;半开缝时,喷气的引入仅吹除了附着在开缝处的漩涡,对于尾缘处流场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15.
卫星部组件热真空试验设备制冷系统提供试验设备的冷黑环境。文章介绍了复叠制冷系统的工艺流程和系统组成,说明了制冷系统的性能特点。为了满足试验设备的长寿命性能,对复叠制冷系统进行了可靠性设计。复叠制冷系统可以应用于卫星部组件热真空试验设备、高低温试验箱以及医用低温箱等。  相似文献   
416.
涡轮叶栅前缘上游端壁气膜冷却的流场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对前缘上游端壁有单排和双排孔冷却的大尺寸低速涡轮导向叶栅进行了气动测量、热示踪和端壁流场显示,在吹风比1~3范围获得了叶栅内的详细流场、冷气的空间分布和端壁上的流动图案。结合先前测得的没有冷却时的流场数据,这些结果表明端壁气膜冷却对叶栅流场结构有重大影响,吹风比是主宰射流与二次流间相互作用的主要因素,双排孔喷射使冷气比单排孔喷射更贴近端壁。低吹风比喷射冷气不能到达压力面并被二次流逐渐卷离端壁;中吹风比喷射有效的抑制了二次流的形成,并使端壁流线偏向于无粘流流线,冷气很均匀的覆盖在端壁上。   相似文献   
417.
为了明确采用高负荷设计及一般设计(低负荷)方法的压气机气动性能和流动转捩的差异,进行了不同攻角下的叶栅吸力面流谱绘制和参数测量实验.并基于实验边界条件,采用γ-θ转捩模型开展数值研究.结果表明:与低负荷叶栅相比,随着攻角的增大,高负荷叶栅主流附面层由附着流变为分离流,尾迹的宽度和损失强度增加,并与角区分离融合为一个"带...  相似文献   
418.
本文从Euler方程出发,利用LU-ADI格式对绕二元振动翼型跨声速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文章中给出了绕NACA0012和NACA 64A 010翼型不同状态的几组数值结果,在同某些实验和其它文献结果基本吻合的前提下,研究了振动对翼型表面压力、激波位置的非定常效应以及其它振动参数对流场非定常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419.
于潮  李晓东 《航空学报》2003,24(3):237-241
 基于反问题的研究思路,探讨了阵风/ 叶栅干涉噪声的一种前馈式主动控制策略。具体研究思路是试图通过在静子叶栅表面引入附加的“二次级声源”,精确地消去所感兴趣区域的声音,二次级声源强度基于阵风/ 叶栅干涉气动声学反问题模型获得,并通过数值实验的方法探寻了二次级声源合理布放策略。研究结果不仅证实了在叶栅表面布放偶极子声源的可行性,而且提出了在尽量不影响气动性能前提下的前馈主动噪声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420.
在激波风洞中进行的涡轮平面叶栅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在激波风洞中,来流条件为总压P_0=2.0×10~5、8.0×10~5、13.0×10~5Pa,总温T_0=374.4K,入口马赫数M_1=0.40,进行的平面涡轮叶栅实验。实验内容包括叶片表面压力分布测量,热流率分布测量和激光干涉法显示叶栅通道流场。为了进行比较,文中还给出叶片表面马赫数分布和热流率分布的分析结果。测量值与计算结果规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