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65篇
航空   393篇
航天技术   21篇
综合类   27篇
航天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71.
跨声速叶栅叶表附面层抽吸效应试验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以某跨声速、吸附式叶栅为研究对象,在暂冲式叶栅风洞上对其进行了多个状态的吹风试验,对比分析了在通道存在激波条件下,激波前、后抽吸对叶栅性能以及附面层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激波前抽吸使得抽吸缝局部马赫数增大,恶化叶栅性能;激波前抽吸对于来流高亚声和超声速的叶栅损失系数影响趋势一致,随着抽吸系数增加损失系数增加,并且当抽吸系数大于0.2%时,损失系数增加较快;波后抽吸可明显改善叶栅性能,抽吸量越大,抽吸正效应越明显,相比于未抽吸条件,抽吸系数为0.8%时损失系数降低8%、总压恢复系数提高5%.   相似文献   
172.
低雷诺数平面叶栅试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叶型气动设计体系建立在高雷诺数基础上,UAV(无人飞行器)的发展对低雷诺数叶型气动设计和试验验证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就降低叶型试验雷诺数的原理、实现的方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在现有试验器基础上进行设备改造的方案和试验调节方法,并根据试验数据对改造后试验器的低雷诺数流场进行了初步分析,在国内首次通过试验手段获得了某高...  相似文献   
173.
主要研究涡轴发动机转速抗扰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抗扰控制技术(ADRC,Adap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的涡轴发动机增量型串级抗扰控制器设计方法.一方面,采用串级控制结构,内环控制块模态的燃气涡轮转速,外环控制功率涡轮转速,使得内环扰动得到快速抑制.另一方面,每个子回路中通过扩张状态量观测实时地对被控对象内环进行扰动补偿.最后,基于直升机/发动机非线性综合仿真模型的数字仿真表明该控制方法显著改善了涡轴发动机功率跟随特性,提升了直升机/涡轴发动机综合闭环系统的可操控极限.  相似文献   
174.
为了研究自由下落物体的速度震荡现象,基于相对运动原理,应用立式风洞研究了5种典型形状的物体在上升气流中的悬浮特性。模型包括球形、正方体、长方体、短圆柱体和碟形等刚体。风速的平均值由皮托管风速计测得,同时通过CCD相机记录了物体达到悬浮状态前后的运动状态并进行了定量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对称性较好的物体具有较稳定的悬浮特性;而非对称性物体,由于不同姿态角下的阻力系数和扭矩系数不同,很难维持一个稳定的悬浮状态,将伴随姿态的变化不断发生振荡运动。从而说明,空间形体对称的物体自由下落过程中可以达到较稳定的最大下落速度,而形体非对称的物体则难以达到确定的最大速度。除实验研究之外,还采用动态网格数值模拟手段计算了二维方形模型下落过程中的姿态角及运动轨迹,同时得到模型不同姿态角下的阻力和扭矩,计算结果也进一步解释了物体下落速度会发生振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5.
模拟叶尖间隙流的转动平面叶栅实验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动叶叶尖进口端壁附面层的性状分析指出:采用平面叶栅模拟动叶叶尖间隙流时,端壁面静止和仅有端壁面运动进口端壁附面层与真实情况存在较大差异。根据转子静止、静子转动这一相对运动思想研制出动叶叶尖间隙流实验台。通过对叶尖附近叶片表面静压分布和间隙泄漏流量实验测量表明:端壁面与叶片之间的相对运动、进口端壁附面层内速度分布是对叶尖间隙流有重要影响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6.
饶江  吴文权  华耀南 《航空学报》1990,11(5):236-241
 本文利用较为先进的附面层内法向速度分布等半经验相关式,发展了一种适用于大逆压梯度的附面层积分方法。将激波近似地用大逆压梯度代替,对湍流附面层进行了快速计算,再将求得的附面层参数与无粘主流计算通过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结合起来,反复迭代后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及无粘计算的结果比较,可以看出有粘-无粘迭代对无粘计算结果有明显改进。  相似文献   
177.
飞机大迎角气动数据的组成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包含非定常气动力在内的由各种方式获得飞机大迎角气动数据,必需经过合理的组合才能形成完整可信的飞机大迎角数据。通过对过失速区飞机运动特点的分析,提出了组成总气 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8.
二维亚声扩压叶栅尾流撞击效应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维亚声压气机叶栅的数值模拟表明,合理地组织流场中非定常流动的相互作用能有效地控制无序的非定常流动。在定常边界条件下获得流场旋涡脱落的特征频率后,针对此特征频率,通过改变进口边界条件来模拟尾流撞击效应(wake impacting effect,首字母缩写为WIT),证实了合理组织各个非定常扰动的相互作用可以提升叶栅的气动性能,并分析了非定常扰动之间相互作用从而导致气动性能变化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9.
大弯角串列叶型优化设计与数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掩刚  魏崃  陈为雄 《推进技术》2014,35(11):1469-1474
以50°弯角多圆弧单列叶栅和串列叶栅为研究对象,应用数值模拟手段对所设计的两类叶栅进行数值分析,获取了其不同来流马赫数条件下的性能和流动细节。应用NSGAⅡ遗传算法结合BP神经网络技术,对串列叶栅的五个关键几何参数进行优化设计,验证了优化方法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全攻角范围内,串列叶栅的静压比都高于单列叶栅,负攻角范围内,串列叶栅损失低于单列叶栅;经过优化,串列叶栅在大负攻角下的性能略有降低,同时改善了正攻角性能,在4°攻角、0.8马赫数时静压比提升4.3%,总压损失系数降低42%;优化后串列叶栅在全工况范围内性能都要优于单列叶栅,并且串列叶栅最大压比点和最小损失点攻角均向右漂移2°。  相似文献   
180.
射流微振荡器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由双稳射流元件和振荡腔组成的射流振荡器,射流元件输出口经过振荡腔接回元件的控制口构成反馈。通过实验研究了供气压力、反馈管路长度和振荡腔容积等影响振荡频率的主要参数,同时分析了振荡器的工作机理,为射流振荡器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