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4篇 |
免费 | 81篇 |
国内免费 | 108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233篇 |
航天技术 | 118篇 |
综合类 | 67篇 |
航天 | 18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21篇 |
2019年 | 15篇 |
2018年 | 21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28篇 |
2014年 | 31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40篇 |
2011年 | 37篇 |
2010年 | 32篇 |
2009年 | 27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31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8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01.
一种基于光流拟和的航拍视频图像全局运动估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在多分辨率光流估算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光流拟和的方法用于对航拍视频图像中的全局运动进行估算。在利用光流对全局运动模型拟和时,针对光流估算的不确定性以及图像中独立目标运动的干扰,提出了一种光流分块拟和与评估的方法用于剔除光流场中不利于全局运动估算的干扰数据,从而有效提高了全局运动的估算精度。航拍视频图像配准与独立运动检测的仿真结果均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02.
文章介绍了光学遥感器微晶玻璃镜头组件在空间环境下的低温模拟试验技术与试验方法。分别从试验设备的开发、试验技术指标的实现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对关键参数进行了详细的计算;重点解决了低温实现过程中的低温传导、低温辐射下试件温度水平的控制问题,为空间低温热试验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新型手段。 相似文献
503.
介绍光控相控阵雷达的基本组成,并提出可编程多通道光纤真时延迟网络结构。制作开关控制的3级光纤真时延迟线结构,实现并验证8个扫描角度的可编程波束成形延迟网络。以2GHz微波信号进行测试,三级延迟线通道间微波相移间隔分别为0.16π、0.32π、0.48π,通过开关控制与组合,实现0.16π相移量的0~7倍连续可调。最后仿真计算形成的波束方向图。 相似文献
504.
505.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光线跟踪算法生成光流场测试图像序列和真实数据的新方法,用该方法得到的图像序列和真实数据可用于光流场算法的定量比较和定性分析,对光流场计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06.
卫星平台搭载光学载荷对空间运动目标进行跟踪指向技术已经成为卫星发展的重点,为了提升卫星光轴的指向范围、跟踪精度和机动性,仅依靠卫星的姿态调整已无法提升卫星光轴的性能.通过对由卫星姿态、星载光电转台和快反镜组成的卫星复合光轴指向系统的分析,需三者协同工作,输出有效叠加,才能有效提升卫星光轴的指向范围、跟踪精度和机动性.对... 相似文献
507.
对于小型光抽运铯原子频率标准来说,激光稳频参考源的稳定性决定了激光系统的频率稳定性,进而决定了整机的频率稳定度指标。激光稳频可以采用饱和吸收稳频和铯束管荧光稳频两种方案。经对比了采用这两种激光稳频方式的整机指标,取得了初步的结果:与采用饱和吸收稳频相比,采用铯束管荧光稳频后,整机的短期稳定度指标没有明显恶化,长期稳定度指标有了明显提升,3. 21E-14/100 000s,1. 13E-14/400 000s,未出现闪变平台,仍在继续测试中。结果显示,铯束管荧光稳频技术应用光抽运小型铯原子频率标准,具有提高整机长期稳定度指标和增强环境适应性的潜力。 相似文献
508.
摘要: 成像组件是空间光学敏感器和光学相机的核心组件,其抗力学稳定性直接影响单机的测量精度.为了提高其抗力学性能,本文首先对成像组件结构进行了力学分析,并通过试验验证了分析方法的有效性.由于仿真分析只能对抗力学稳定性进行定性评价,本文设计了实验来定量评价,并提出了一种成像组件抗力学稳定性评价方法.最后,应用该评价方法对三种结构进行了抗力学稳定性分析、试验和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评价方法与力学仿真结合试验的评价方法对三种结构的评价结论是一致的.而本文的量化评价方法可以给出结构力学试验后的滑移值和机械基准变化值,为产品的研制提供数据参考.该方法可应用于对位置变化敏感的空间光学仪器的研制过程. 相似文献
为实现有效载荷具备上载软件在轨定义多功能、软件可控多功能、参数可重构的软件定义微纳卫星需求,需要突破传统卫星平台和传统光学相机的设计局限,开展基于微纳卫星的软件定义下新型计算光学成像载荷技术研究。充分考虑有效载荷的软件和硬件两者之间联合设计可能存在的发展空间,分析了亚像元信息、卫星平台参数、光学系统参数、探测器参数、噪声、大气对图像数据处理,特别是超分辨率重建的影响。根据各个影响因素的物理机制分别建立物理模型和误差模型,作为重建方法的先验信息,将这些有利于超分辨技术的先验信息约束应用于相机设计过程,使得相机获取的图像可以很好地匹配超分辨方法。该方法可以提升视觉分辨率和实质分辨率,同时保持对噪声的抑制能力,并有可能降低传统相机的结构尺寸和研制难度。研制实现集超分辨成像、动态范围增强成像、视频成像等软件智能可控的多种成像处理模式于一体的通用型计算光学成像相机,将对航天产业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和增值空间,为未来智能卫星航天技术研究与快速创新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