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94篇
航空   245篇
航天技术   136篇
综合类   73篇
航天   17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81.
IntroductionExpensive turbine parts like HPT(HighPressure Turine)blades or vanes are replaced bynew parts in case of damage.For example theburn through of the inner side of a blade or vane(Figure 1)is a frequently appearing damage,which cannot be repaired…  相似文献   
482.
The TiO2-Co-TiO2 sandwich films were successfully grown on glass and silicon substrata making alternate use of radio frequency reactive magnetron sputtering and direct current magnetron sputtering. The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of these films were identified with X-ray diffraction (XRD), Raman spectra and X-ray photoemission spectra (XPS). It is shown that the sandwich film consists of two anatase TiO2 films with an embedded Co nano-film. The fact that, when the Co nano-film thickens, varied red shifts appear in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a may well be explained by the quantum confinement and tunnel effects. As for magnetic properties, the saturation magnetization, remnant magnetic induction and coercivity vary with the thickness of the Co nano-films. Moreover, the Co nano-film has a critical thickness of about 8.6 nm, which makes the coercivity of the composite film reach the maximum of about 1413 Oe.  相似文献   
483.
随着集成光子学和微纳工艺的飞速发展,微光学陀螺以其在芯片化、集成化上的优势广泛应用于下一代高精度小型化惯性导航系统中,在国防武器、微型飞行器以及无人机器控制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充分调研了国内外微光学陀螺研制方案及研究现状,介绍了包括干涉式、谐振式、布里渊散射式光学陀螺以及微光机电陀螺等四类微光学陀螺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光学微腔作为微光学陀螺中角速度核心敏感器件,其性能直接决定着陀螺系统精度指标,因此充分论述了氮化硅波导以及回音壁模式等新体制微腔的特性及优点,并针对其传输损耗、品质因子和陀螺性能等指标进行了对比和分析;最后总结了微光学陀螺芯片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在分立元器件性能提升、系统耦合与封装上遇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484.
文章提出了 1种基于平均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的自适应功率传输技术,旨在补偿大气湍流引起的闪烁效应,以提升自由空间光(Free-Space Optical,FSO)通信系统的性能。在无需大气湍流状态信息估计的情况下,根据接收信号的平均 SNR来调整发射信号的发射功率,实现基于自适应功率传输技术的大气湍流效应补偿。建立了不同湍流强度下具有不同噪声水平的信道模型,并将所提出的技术与固定阈值判决(Fixed Threshold Deci-sion,FTD)和自适应阈值判决(Adaptive Threshold Decision,ATD)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湍流强度下,该技术的误码率(Bit Error Rate,BER)性能相较于 FTD有了显著的提高,并且接近于 ATD。因此,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 FSO链路的通信能力。  相似文献   
485.
对于小型光抽运铯原子频率标准来说,激光稳频参考源的稳定性决定了激光系统的频率稳定性,进而决定了整机的频率稳定度指标。激光稳频可以采用饱和吸收稳频和铯束管荧光稳频两种方案。经对比了采用这两种激光稳频方式的整机指标,取得了初步的结果:与采用饱和吸收稳频相比,采用铯束管荧光稳频后,整机的短期稳定度指标没有明显恶化,长期稳定度指标有了明显提升,3.21E-14/100 000s,1.13E-14/400 000s,未出现闪变平台,仍在继续测试中。结果显示,铯束管荧光稳频技术应用光抽运小型铯原子频率标准,具有提高整机长期稳定度指标和增强环境适应性的潜力。  相似文献   
486.
The magnetic flux of tail lobes Ψ is divided in two parts of comparable values Ψ1 and Ψ02, with the first that appears during substorm and the second, observed before substorm start. The first was named “new magnetic flux”, the second – “old magnetic flux”. The first, Ψ1, is known to play a definitive role in the energy transport from the solar wind into the magnetosphere-ionosphere-atmosphere system, but the role of Ψ02 in this transport is not well known. From the 27 August 2001 substorm data we study the involvement in the above transport process of the old flux Ψ02. This involvement is observed in the polar cap (PC) area, which existed prior to the substorm and is called respectively “the old PC”. In this study, as distinct from earlier works, we use the balance equation of the energy stored in magnetosphere and energy consumed. Activation of the old PC magnetic flux Ψ02 was found to increase the energy input by ∼85% in the event under consideration.  相似文献   
487.
摘要: 成像组件是空间光学敏感器和光学相机的核心组件,其抗力学稳定性直接影响单机的测量精度.为了提高其抗力学性能,本文首先对成像组件结构进行了力学分析,并通过试验验证了分析方法的有效性.由于仿真分析只能对抗力学稳定性进行定性评价,本文设计了实验来定量评价,并提出了一种成像组件抗力学稳定性评价方法.最后,应用该评价方法对三种结构进行了抗力学稳定性分析、试验和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评价方法与力学仿真结合试验的评价方法对三种结构的评价结论是一致的.而本文的量化评价方法可以给出结构力学试验后的滑移值和机械基准变化值,为产品的研制提供数据参考.该方法可应用于对位置变化敏感的空间光学仪器的研制过程.  相似文献   
488.
针对微波光子射频系统对高质量的高重频光脉冲的迫切需求,提出和研究基于半导体可饱和吸收镜的耦合光电振荡器,利用饱和吸收效应有效抑制超模噪声,有效改善耦合光电振荡器中超模噪声带来的光脉冲抖动问题。对半导体可饱和吸收镜抑制噪声的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并搭建实验系统,实现重频为10.6 GHz的光脉冲产生,超模抑制比达到55.3 dB,相应射频信号的边模抑制比为79.7 dB,相位噪声为-108 dBc/Hz@10 kHz。该方案创新性地将半导体可饱和吸收镜引入耦合光电振荡器中,实现对超模噪声的抑制,并为系统的小型化和集成化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89.
文章阐述了空间成像光学系统发展状况,揭示了空间自适应光学的重要意义;从误差源、系统一体化建模与仿真、关键技术及地面实验验证系统四方面探讨了空间自适应光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并提出了其未来的前沿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90.
文章基于costas OPLL工作原理和数学模型,研究分析了costas OPLL环路数学模型和环路相位噪声,并计算得到了costas环的环路带宽、线宽和90°光混频移相器输出光功率分配比等重要环路设计参数。分析计算结果为星载相干光通信系统光锁相环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