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0篇
  免费   263篇
  国内免费   249篇
航空   1009篇
航天技术   266篇
综合类   130篇
航天   25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Pc4 signatures for the year 2013, extracted from geomagnetic north–south and east–west components of induction coil magnetometer (LEMI 30) from low latitude station Desalpar (DSP), operated by Institute of Seismological Research (ISR), India have been investigated vis-à-vis the prevalent interplanetary parameters (IMF) as well as the geomagnetic activity indices. A clear dominance of Pc4-5 (467 events) over Pc3 (17 events) is observed. Local time variation of Pc4 shows a peak in the noon sector in both X and Y components. Our investigations show that the dominant peak frequency is 10 mHz at low latitude region. Correlations with solar wind and IMF parameters illustrate highest occurrence of Pc4 for a solar wind speed of 300–400 km/s and average IMF B field of 3–6 nT. The amplitude of Pc4s at DSP shows an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solar wind speed, plasma density, solar wind dynamic pressure and average B field which is also reflected in the trend of frequency variation of these pulsations. We report that IMF clock angle at low latitude does not have influence on Pc4 occurrence.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events, detected in latitudinally distributed stations from low and mid-latitudes from northern and southern hemisphere, we infer that modes were compressional, which could be driven by K-H instability or solar wind dynamic pressure, as compressional modes can propagate to low latitude with little attenuation.  相似文献   
62.
费腾  季路成  周玲 《航空动力学报》2022,37(6):1260-1272
为了解决通流特性分析程序中原始模型对压气机性能预测精度不足的问题,提高压气机通流特性分析过程的可靠性,基于对大量多圆弧叶栅的数值模拟结果建立了压气机叶栅性能数据库,并以该数据库为依托,采用神经网络建模方法建立了压气机叶栅基准损失系数和基准落后角模型。结果显示:两模型对叶栅基准损失系数和基准落后角的预测精度均满足工程应用要求,其精度分别为±0.002和±1°。在对采用神经网络模型的通流特性分析程序校验过程中发现,其无论对压气机整机性能还是对流动细节的预测精度上都获得了显著提高,尤其是在主流区。此外从压气机整体特性上看,基准损失系数和基准落后角精度的提高对非设计工况损失系数和落后角的预测精度影响是积极的。   相似文献   
63.
本文在分析经纬仪检定装置产生使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校准项目及校准方法,适用于多目标装置和多齿台装置的校准。  相似文献   
64.
高为炳 《航空学报》1994,15(5):545-551
研究了状态不可测系统的变结构控制问题。构造了系统的状态观测器。为了分析系统的抖振,计入了传感器(测量装置)的动力学。在建立了由对象、观测器和传感器组成的系统的动力学方程之后,研究了滑动模态的稳定性及其特性,并用趋近律方法构造出了变结构控制,还给出了关于抖振的又一解释。  相似文献   
65.
迎角过载边界限制器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迎角过载边界限制器的意义、设计要求和一些有代表性的国内外飞机的边界限制器设计方法。边界限制经历了硬限制、软限制、反馈限制和比较逻辑反馈限制几个阶段。分析了这些设计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比较逻辑反馈限制器的设计方法进了理论推导,提出了这类边界限制器重要参数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66.
机身大迎角气动力的控制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圆锥机身模型在迎角0°~90°范围内的气动力特性。采用边条控制技术,可获得所需要的控制力与控制力矩。通过边条的对称或单侧布局和匹配边条不同的大小与安装位置,可以找到非对称力的最优控制方案。对对称布局,可以使对称现象得到控制,虽然侧力还微小产生,但侧力起始迎角却明显增大,且变化峰值可降低到原来的25%;对单边条控制,可以获得理想平稳的控制力与控制力矩。  相似文献   
67.
对精密测试中常用的几种移相方法进行了讨论,主要浅析小角度电路移相方法。  相似文献   
68.
将分段线性逼近与迭代求解的思想扩展到对导弹的时变速度进行分段预测,给出了适用于反舰导弹速度时变情况的大前置角下比例导引律和偏置比例导引律的剩余时间估计算法。该算法在现有分段迭代算法的基础上,依据闭环形式的反舰导弹速度微分方程,分转弯平飞段和近似直线飞行段2种情况,对导弹未来速度的大小进行分段迭代预测并对剩余时间估计进行修正。算法中还给出了偏置比例导引律作用下近似直线飞行段剩余飞行航程的估计公式。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9.
随着多电飞机的快速发展及成附件轻小化、高效能的迫切需求,有限转角力矩电机(Limited Angle Torque Motor,LATM)在飞机引气系统中的应用日益迫切。一方面,有限转角力矩电机可以显著简化高温引气控制阀结构、减小体积;另一方面,可以基于系统需求实现引气压力和温度按需调节,减少燃油代偿损失。针对高温有限转角力矩电机工作特性不易预测的难题,建立了其数学模型、仿真模型,并通过实物试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研究结果为有限转角力矩电机特性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0.
针对风云四号同步卫星的精密定轨和精度评估需求,首先利用地面光学测角数据对FY-4A卫星进行精密定轨,定轨后方位角和高度角的残差rms分别为0.25"和0.45"。与基于测距数据的轨道相比,位置精度在有测角数据的弧段内小于50m。进一步联合测角数据和测距数据对FY-4A卫星进行联合定轨,定轨后轨道重叠精度优于15m。利用联合定轨结果评估了基于测距数据的实时轨道产品精度,可以明显发现轨道精度随着测距数据的积累而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