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53篇
航空   206篇
航天技术   126篇
综合类   50篇
航天   7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工序问题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加工的次序问题,对于不同的、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我们得到了相应的优化准则,这些准则在实际应用中便于操作,利用这些优化准则得到了加工次序问题的最优的结果。  相似文献   
92.
针对机场监视的需要,结合航空器起飞特征,研究了尺度不变特征变换( SIFT)算法和仿射变换模型,在对图像进行灰度图像序列处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将SIFT特征点跟踪与仿射变换相结合对航空器起飞信息识别、跟踪的方法。以滨海国际机场的一个起飞过程为例,对图像序列进行了运动目标识别和帧间特征点的匹配,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为机场航空器的起飞跟踪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
空间目标可见光相机探测能力理论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间目标可见光相机的探测能力主要与相机自身收集目标信号的能力、相机本身的背景噪声以及探测器组件的噪声水平有关。衡量空间目标可见光相机探测能力的主要技术指标是信噪比。在国内外相关资料比较缺乏的情况下,文章通过原理研究和理论推导,得到了空间目标可见光相机探测能力理论计算公式,并用实例进行了例证,表明该方法正确可取,为空间目标可见光相机设计时对探测能力的分析和预估提供了理论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4.
多变量线性时变系统的特征模型及自适应模糊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多青  吴宏鑫 《宇航学报》2005,26(6):677-681,692
对于阶数及参数未知的高阶系统,如何设计一个工程上易于实现的低阶控制器,以实现有效的高性能控制,这是目前航天等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采用将对象特征和控制性能要求相结合的方法,对多输入一多输出高阶线性时变系统和一类非线性时变系统从理论上详细推导出了其特征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特征模型的稳定的自适应模糊广义预测控制方案。由于控制结构中使用了分层模糊系统,从而减少了模糊规则数目。通过对一个挠性航天器控制的仿真实验验证了所给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5.
系统可靠性优化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尚 《上海航天》2001,18(3):36-40
介绍了性优化的各种模型:组合优化模型、两类失效模式优化模型、可靠必优化分配模型、多目标优化模型以及可靠性模糊优化模型等。分析了可靠性优化分配模型各种解法的优缺点。研究认为,蒙特卡罗法具有简单和广泛适用性特点,因而推荐使用该法。  相似文献   
96.
便携式红外寻的防空导弹——单通道控制的自动驾驶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汤伯炎 《上海航天》1998,15(5):54-60
导弹采用单通道控制,虽然系统简单,但控制技术复杂。从这类自动驾驶仪特点出发,在介绍其功能、组成、控制方式基础上,对设计、分析、试验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提出了解决途径和方法,并对此类驾驶仪的数字化问题提出了设想和看法。  相似文献   
97.
自从十八世纪中页鲍姆嘉通为美学奠定基础以来,众多哲学家、美学家写了无数论著来探讨美的含义.那么,美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为什么美的问题会如此难以明晰?直到马克思主义美学产生后,这一美学命题才得到突破性地进展.马克思主义美学以实践为基础,认为实践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本质特征,从而提出"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将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有机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98.
Near-Earth object (NEO) in-situ exploration can provide in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science, possible future deflection actions and resource utilisation. This is only possible with space missions which approach the asteroid from its vicinity, i.e. rendezvou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use of solar sailing as means of propulsion for NEO rendezvous missions. Given the current state of sail technology, we search for multiple rendezvous missions of up to ten years and characteristic acceleration of up to 0.10 mm/s2. Using a tree-search technique and subsequent trajectory optimisation, we find numerous options of up to three NEO encounters in the launch window 2019–2027. In addition, we explore steerable and throttleable low-thrust (e.g. solar-electric) rendezvous to a particular group of NEOs, the Taurid swarm. We show that an acceleration of 0.23 mm/s2 would suffice for a rendezvous in approximately 2000 days, while shorter transfers are available as the acceleration increases. Finally, we show low-thrust options (0.3 mm/s2) to the fictitious asteroid 2019 PDC, as part of an asteroid deflection exercise.  相似文献   
99.
赵燕勤  陈仁良 《航空学报》2020,41(7):123413-123413
系统地建立了含湍流的三维低空风切变模型,并综合分析了其对直升机飞行安全的威胁。建立了微下击暴流风场及大气湍流场组合的风切变模型,在不增加计算量的前提下,选取特征点发展直升机飞行动力学模型,有效捕捉了风切变的切变特性,提高了在风场中的动态响应计算精度。模型配备姿态保持功能的控制增稳系统已符合一般直升机的飞行状态,并改善机体响应。根据风速分布的特点,选取不同飞行速度、不同风场位置进行飞行仿真,定性地对比分析状态量变化与风场对应关系,并且以垂向通道为例,从动力学角度分析验证了响应的理论计算表达式。结果表明:湍流主要导致高频姿态角响应,风切变对飞行状态量变化占主导作用,且垂向风是引起威胁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危险风场规避建议。  相似文献   
100.
The actual boundary conditions of cantilever-like structures might be non-ideally clamped in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they can also vary with time due to damage or aging. Precise modelling of boundary conditions, in which both the boundary stiffness and the boundary mass should be modelled correctly, might be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aspects in dynamic analysis and testing for such structures. However, only the boundary stiffness was considered in the most existing methods. In this paper, a boundary condition modelling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cantilever-like structures is proposed to precisely model both the boundary stiffness and the boundary mass using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natural frequencies.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of a cantilever-like structure can be parameterized by constant mass, constant rotational inertia,constant translational stiffness, and constant rotational stiffn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al frequencies and boundary parameters is deduced according to the vibration equation for the lateral vibration of a non-uniform beam. Then, an iterative identification formulation is established using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natural frequencies with respect to the boundary parameters. The regularization technique is also used to solve the potential ill-posed problem in the identification procedure.Numerical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s are performed to validate the feasibility and accuracy of the proposed method.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be utilized to precisely model the boundary parameters of a cantilever-like struc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