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68篇 |
免费 | 1465篇 |
国内免费 | 743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2276篇 |
航天技术 | 1043篇 |
综合类 | 495篇 |
航天 | 146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7篇 |
2024年 | 105篇 |
2023年 | 115篇 |
2022年 | 151篇 |
2021年 | 211篇 |
2020年 | 180篇 |
2019年 | 230篇 |
2018年 | 229篇 |
2017年 | 217篇 |
2016年 | 220篇 |
2015年 | 227篇 |
2014年 | 332篇 |
2013年 | 214篇 |
2012年 | 312篇 |
2011年 | 273篇 |
2010年 | 213篇 |
2009年 | 224篇 |
2008年 | 186篇 |
2007年 | 219篇 |
2006年 | 165篇 |
2005年 | 137篇 |
2004年 | 114篇 |
2003年 | 107篇 |
2002年 | 117篇 |
2001年 | 101篇 |
2000年 | 85篇 |
1999年 | 76篇 |
1998年 | 64篇 |
1997年 | 62篇 |
1996年 | 55篇 |
1995年 | 40篇 |
1994年 | 52篇 |
1993年 | 28篇 |
1992年 | 35篇 |
1991年 | 39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33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16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81.
提出了一种新的利用表面流函数法计算高超声速飞行器表面流线分布的方法.首先提出了表面流函数的概念,并通过理论推导,得到了表面流函数与表面流线的关系;然后运用结构化网格求解三维Eu-ler方程,计算得到高超声速钝头体的边界层外缘外部无粘流场气流参数;最后利用无粘流场气流参数和表面流函数的方法计算了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精确表面流线分布.结果表明,在无攻角和攻角小于20°的情况下均可以得到较好的壁面流线分布.高精度的表面流线的得到,为利用边界层内粘性主导区域的积分方程等方法进一步精确预测高超声速飞行器表面的气动加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82.
水下图像成像过程中,每个场景点所对应的光线在传播过程中均经过多种折射率不同的介质,因此水下图像会产生折射变形,导致传统基于单视点相机模型的水下图像三维重构方法精度极大降低.在理论分析一个新的单视点调节模型对水下图像折射变形的补偿能力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高效、自动的水下图像三维重构及其非线性优化方法.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性能,利用合成数据和真实图像对其进行测试,并依据重构有效性、重构误差等定量指标考察分析了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多视图水下三维重构方法可有效补偿水下场景成像空间变形,进而显著提高传统基于单视点相机模型的水下三维重构质量. 相似文献
383.
为了使二维线性稳定性理论能够适应现代CFD求解技术,通过求解Falkner-Skan边界层相似性方程获得各个形状因子下的相似速度型。基于线性稳定性理论,对各个速度型进行稳定性分析从而获得对应不同速度型的扰动放大因子包络线。最后使用标量输运方程的形式实现包络近似方法中放大因子的当地化求解,并结合原始γ-Reθt转捩模型中的间歇因子输运方程,实现了自然转捩和分离泡转捩的建模。使用该输运模型对S&K平板、S809翼型、NLR7301翼型和DLR-F5机翼进行转捩预测,结果均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该模型构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84.
385.
样条函数在轨道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在已知现速度的情况下,用样条函数计算视加速度的新方法,避免了传统牛顿插值法的不可靠性及由此而产生轨道重构错误的缺点,仿真结果表明用样条函数法重构的轨道精度明显优于牛顿插值法。 相似文献
386.
387.
对不可压缩剪切层与边界层的组合流动完成了线性稳定性研究.组合流动的数学模型为Blasius边界层相似解与双曲正切函数的叠加,采用整体数值方法求解组合流动的稳定性方程,并验证了程序的准确性及网格无关性.研究给出组合流动的不稳定模态的辨识,即边界层模态和剪切层模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剪切层对边界层模态不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壁面对剪切层模态的影响.由于剪切层的存在,使边界层模态中性曲线向左上方平移,临界雷诺数减小.此外,边界层模态不稳定性得到增强或抑制的影响,取决于扰动频率以及剪切层速度比的变化.组合流动中壁面边界层促使剪切层不稳定性减弱,主要表现在低频区域;而在高频区域,剪切层不稳定性几乎不受壁面边界层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8.
采用对比分析方法研究空间与地面、不同工况、不同累计工作时间段的离子推力器非预期电击穿特性变化,获得了离子推力器击穿频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地面试验和空间飞行的全任务周期中,推力器击穿频次都呈现出早期较高、然后快速降低并保持长期稳定的基本特点;空间飞行应用中的平均击穿频次普遍比地面试验中的低1~2个数量级,其根本原因在于地面试验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推力器暴露于大气、试验舱背溅射污染等诱发因素;栅极材料、电场强度、束流密度、溅射沉积物是决定推力器非预期电击穿本质特性的主要因素;击穿引发的阴极或放电室熄弧现象值得特别关注并应避免其发生。 相似文献
389.
为加快航天器数据管理系统测试进度,设计和构建了航天器数据管理通用测试平台.该平台通过对被测对象的研究,实现测试方法、系统构架的标准化.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系统软硬件的通用性,并引入了可移植性良好、基于LUA测试脚本的程序开发环境.经过简单补充与修改,该通用测试平台成为能快速构建满足多型号航天器数据管理系统测试需要的可重构测试平台.通过多个型号任务的检验表明:航天器数据管理通用测试平台可大大缩短测试周期,降低开发成本,运行稳定可靠,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390.
越来越多的电力电子装置应用到多电飞机(MEA)电力系统中,导致MEA用电负荷功率呈现脉动特性,采用混合储能系统(HESS)平抑负荷功率脉动。为减少HESS重量,提出了一种高功率密度的优化配置方法。为建立负荷功率与储能介质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等效时间(ET)的概念,比较两者的ET常数作为储能系统类型选取的依据。进一步提出空间矢量法,采用能量型储能介质矢量和功率型储能介质矢量合成负荷功率,确定最优单体和截止频率,实现了HESS高功率密度配置。同时,从能量约束和功率约束两个方面进行HESS的容量的计算。最后,通过算例配置和仿真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