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40篇
航空   75篇
航天技术   16篇
综合类   3篇
航天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21.
This paper presents a review of the various methods for the stationary non-Gaussian random vibration control. Random vibration tests can be divided,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exciters, in single-shaker tests and multiple-shaker tests. In the stationary non-Gaussian random vibration test, the time and frequency do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ponses should be controlled independently and simultaneously. Skewness and kurtosis are usually selected as the non-Gaussian time control references (targets) while power spectral density is the frequency domain control procedure before it recalls the concepts of non-Gaussianity. Then, the generation of a one frame stationary non-Gaussian random signal for both the single and multiple shakers are reviewed. The commonly used methods for the single non-Gaussian random signal generation in the random vibration test are memoryless nonlinear transformation, phase modification and Filtered Poisson process. For the multiple-shaker case, the sequential phase modification and memoryless nonlinear transformation are used to generate one frame coupled multi-channel non-Gaussian random signal. In order to obtain a stationary and consecutive dynamic input, the time domain randomization procedure is introduced with high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and its influences on the skewness and kurtosis are analyzed. Finally, two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non-Gaussian random vibration control are addressed.  相似文献   
22.
杨童  尚尚  刘明  何康宁 《遥测遥控》2020,41(6):39-45
高频地波雷达探测距离远、全天候、实时准确探测等优点在目标检测领域广泛应用。针对海杂波会干扰目标检测的问题,分别从非线性预测类、分形类、子空间分解类、对消类等方面对海杂波背景下目标检测方法进行了综合评估。归纳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对目前方法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为以后深入研究海杂波干扰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研究了雷达视频杂波的实时模拟方法。雷达杂波通常为随机过程。假定杂波包络服从莱斯分布,其功率谱为立方型,这种杂波可用伪随机序列通过特定的滤波器产生。杂波滤波器组可用TMS320C25数字信号处理器完成,并与缓冲存储器相组合,实现I,Q两路杂波数据实时输出。TMS320C25数字信号处理器运算速度高、指令功能强,有利于提高杂波模拟速度和模拟器的可编程性。实验中选用双极点递归滤波器产生立方谱杂波数据。计  相似文献   
24.
超视距雷达中的目标检测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孟祥伟  关键  何友 《宇航学报》2004,25(3):273-277
工作在高频波段(3—30MHz)的超视距雷达能够探测和跟踪视距以外飞机、舰船等目标,它在民用和军事上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超视距雷达的目标信号会埋没在强海杂波中,使得目标信号的检测极为困难。本文先讨论了一阶和二阶Bragg海杂波特性,然后针对强海杂波中目标检测的特点,讨论了距离一频率维的目标恒虚警检测方案,并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25.
天波超视距雷达的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天波超视距雷达 (OTHR)是一种利用电离层对高频信号的反射作用自上而下进行目标探测的雷达体制。由于该雷达具有大范围的监视能力、防低空突袭、抗隐身以及早期预警等突出优点 ,受到了许多国家的重视。首先介绍了OTHR的性能特点及发展历史 ,接着就雷达的总体结构、干扰的抑制、由电离层引起的信号失真的校正 ,以及信号检测进行了全面的综述 ,最后指出这一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6.
分析了广义符号检测算法在仿真的高斯杂波背景和实测海杂波背景下,对2种目标(Sweding0型和Swerling II型)的检测性能,以及对实际渔船目标的检测性能。研究表明,随着脉冲数、参考单元数和信杂比的提高,该检测算法的检测性能有所提高;在低信杂比条件下,GS检测算法对SwedingII型目标的检测性能优于对Sweding0型目标的检测性能,在高信杂比的条件下,对Swerling 0型目标的检测性能优于对Swerling II型目标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27.
提出采用多反馈延迟的改进卷积处理技术实现雷达杂波模拟,克服了单反馈延迟输出杂波数据周期重复的缺点,使杂波数据在整个I周期内不重复,带来的好处是杂波逼真度高.采用大容量动态存储技术实现数据存储电路的设计,优点是方便快捷地为卷积器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28.
海杂波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方有培 《上海航天》2002,19(5):31-35
从雷达距离性能的角度出发,研究了海杂波的一些重要特性,特别是海杂波的反射率及其与雷达波长和入射余角的关系。还讨论了极化对雷达距离性能的影响、海杂波概率分布、海杂波谱等。最后给出了海面反射率的典型结果。  相似文献   
29.
模糊C均值算法在机载PD雷达杂波跟踪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一种适用于机载PD雷达的杂波跟踪技术,结合机载PD雷达杂波分布特征和模糊C均值算法的特点,将模糊C均值算法用于杂波跟踪,给出了相应的算法流程,并提出了一种确定初始模糊隶属度的方法,经仿真数据验证,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0.
唐波  张玉  李科 《航空学报》2013,34(5):1174-1180
 为了改善训练样本数受限的非均匀杂波环境中的系统检测性能,研究了基于先验知识及其定量评估的自适应杂波抑制算法。提出了使用经真实杂波信息白化后的先验杂波协方差矩阵与单位矩阵之差的谱范数,来定量评估杂波先验知识的准确程度,并给出了真实杂波协方差矩阵未知时的矩阵谱范数估计方法。结合先验知识定量评估结果,获得了具有先验知识约束时的杂波协方差矩阵最大似然估计方法。分别基于多脉冲相参雷达以及空时自适应雷达进行了杂波建模,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算法性能。仿真结果证实了该算法优于使用样本协方差矩阵及先验杂波信息形成杂波抑制权值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