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8篇
  免费   296篇
  国内免费   202篇
航空   928篇
航天技术   224篇
综合类   124篇
航天   31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The heliopause, a surface separating the tenuous hot heliosheath flow and the dense, strongly magnetized interstellar flow, is subject to instabilities of the Rayleigh–Taylor and Kelvin–Helmholtz types. The dynamic evolution of this discontinuity is of considerable importa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neutral atom and cosmic-ray filtration at the interface. Here, we investigate the stability of the upwind heliopause in the presence of charge exchange collisions using both an analytic (dispersion relation) approach and a numerical model that includes the interstellar magnetic field. The linear analysis yields a cubic dispersion relation that admits imaginary solutions for the full range of wavenumbers, implying that the stagnation point on the heliopause is unconditionally Rayleigh–Taylor unstable to small perturbations propagating parallel to the discontinuity surface. We confirm this result by following the nonlinear development of the instability with a time-dependent simulation using a four fluid MHD-neutral numerical code. For the typical solar wind and LISM conditions, we obtain cyclical evolution of the upwind heliopause with a period of the order of 100 years. We also identify two areas of space physics where the instability may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相似文献   
512.
合成了一种新型二茂铁化合物—1,1—双(三甲基硅氧乙基)二茂铁,并研究了这种化合物对AP/HTPB复合推进剂燃烧性能、力学性能以及工艺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化合物具有改善推进剂燃烧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513.
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部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热分析技术和单幅近距摄影实验,考察了过渡金属氧化物(TMO)对HTPB推进剂凝聚相反应和气相反应的催化作用,讨论了TMO的主要催化部位。  相似文献   
514.
神经网络理论在微分对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阐述了微分对策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动态冲突的实际过程出发,将神经网络理论与分层式智能控制理论相结合,来模型化微分对策问题.将微分对策的双向优化问题转化成基于神经网络理论的目标机动性辨识和单向优化控制问题,将微分对策的定性与定量结合起来,为有效加入人的经验提供了一种技术途径.并采用自适应分布式学习速率,大大提高了神经网络的学习速度和精度.  相似文献   
515.
通常数据库应用系统中的输出报表必须在系统开发阶段定制,不能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管理需求.介绍了用Oracle开发工具Developer/2000结合DDE(Dynamic Data Exchange)技术实现任选查询和动态生成报表的方法,这种方法允许用户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输出报表的内容和格式,并利用Excel进行编辑,极大地增强了系统的报表生成能力和灵活性,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16.
高超声速三维化学非平衡流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温非平衡化学反应对高超声速再入飞行器绕流流场的气动热特性有较大影响.通过采用有限体积NND(Non-oscillatory, containing No free parameters and Dissipative scheme)格式求解三维N-S方程,分别计算了小攻角条件下球锥的完全气体粘性流场和化学反应非平衡气体流场.比较并分析了化学非平衡作用对三维高超声速钝头体绕流流场的影响.所得结果与国外文献结果符合的较好,证明了计算方法与程序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17.
电子束固化环氧树脂的引发和增长反应速率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二苯基碘 鎓 六氟磷酸盐引发的环氧树脂电子束(EB)辐射固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应用环氧树脂乙腈溶液推导出引发剂辐射分解速率常数和引发、增长反应速率.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二苯基碘 鎓六氟磷酸盐引发剂经电子束辐射分解产生质子酸的过程是二级反应,在辐射反应过程中,环氧树脂体系的引发速率和增长速率分别迅速达到最大值后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518.
射频接收机系统级建模中的噪声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提出了一种在有限的系统参数下进行射频接收机系统建模时,各子电路噪声参数的分析和计算方法.从噪声功率谱的等效计算出发,给出了加性高斯白噪声通过有噪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以一通信电台为例进行了分析计算,在给定有限的系统参数(信噪比,灵敏度,增益等)下分析出合理的各子电路的噪声参数,并进行建模仿真验证,理论结果与仿真结果较好吻合,表明了分析方法的有效性.该噪声功率谱的等效分析计算方法对射频系统建模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19.
通过对比已选装和未选装鲨鳍小翼飞机的燃油消耗率,找出了节油效率和鲨鳍小翼改装成本之间的平衡点,为选装鲨鳍小翼的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520.
设计了一种双逆变电路结构的快变换交流方波埋弧焊电源,该电源由全桥型一次逆变电路和半桥型二次逆变电路组成.二次逆变电路由续流耦合电感、小功率电压尖峰吸收保护逆变回馈电路、IGBT半桥电路构成.一次逆变电路采用了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二次逆变电路采用“临界共同导通”的控制策略,并对其电路换向过程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这种交流方波埋弧焊电源在电流换向过程中换向速度快且无过零死区时间,保证了电弧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