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26篇
航空   174篇
航天技术   9篇
综合类   3篇
航天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系统级链路预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计算地面站和飞行器之间的通信链路余量问题常依赖于简单的数学叠加法,但在实际应用中,复杂飞行器模型以及气候条件等干扰因素都容易造成天线方向图的畸变,从而导致链路预算不准.为了尽可能准确评估链路性能,提出了一种系统级链路预算评估方法.应用旋转变换矩阵,建立了姿态变化造成天线方向图相对变化的关系式.仿真得出装机后天线方向图畸变信息.根据相对变化量对方向图信息作数据挖掘.按全系统链路余量表达式计算变姿态情况下链路余量.评估了一种超短波通信天线与地面站天线间的通信链路性能,以及飞机降落时航向天线和航向台站之间的通信链路问题,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2.
雷诺数对涡扇发动机性能及稳定性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综合了Wassell方法和经验数学模型两种雷诺数修正方法,对风扇、压气机、高低压涡轮的部件特性进行了雷诺数修正。运用修正后的部件特性分别对3种涡扇发动机进行了性能计算,定量计算出了雷诺数对涡扇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程度。计算结果表明:在低空区雷诺数对涡扇发动机性能和稳定性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在高空低速区,雷诺数对涡扇发动机性能和稳定性影响显著;涡轮前总温剧烈升高;推力增大3%~6%、耗油率增大8%~10%;稳定裕度下降19%~39%。因此在高空低速区航空发动机性能数值模拟必须考虑部件特性雷诺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
杨松山 《飞行力学》1995,13(2):45-50
主要阐述直或机贴地飞行时的驾驶员诱发振荡问题,导出了贴地突防和迅速停止动作、地形跟踪时的“海豚”运动和贴地飞行时滑雪运动条件下诱发振荡时操纵位移和稳定裕度的计算公式,计算了Z-8直长机的纵向试验结果,并进行了误差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方法是可行的,可推广应用于各种直升机的闭环分析和计算。  相似文献   
44.
为了能有效地拓宽压气机的失稳裕度,在一台跨声轴流压气机上进行了基于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激励扩稳的实验研究.实验中分别选取了正弦交流电源和纳秒脉冲电源提供激励,并在跨声压气机40%设计转速和65%设计转速下对其扩稳效果和效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40%设计转速时,正弦交流电源和纳秒脉冲电源均能有效拓宽压气机流量范围,其中正弦交流电源激励方式能够使压气机综合失速裕度改善(SMI)达到15.33%.在65%设计转速时,两种激励方式的扩稳效果明显减弱,此时纳秒脉冲电源激励方式的扩稳效果更好.在压气机效率方面,纳秒脉冲电源对压气机设计点的效率影响更小,在40%设计转速时甚至能略微提升其设计点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合理地选择激励方式有助于提高等离子体激励的扩稳效果,为实际压气机中基于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激励扩稳措施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压差控制器是航空发动机燃油计量的重要部件,用于保持计量活门前后的压差恒定.为探究其控制压差能力的因素,研究了某型发动机加力系统中压差控制器的性能,分析并推导出其影响控压差能力的主要因素,并在AMESim仿真环境下对所得结果进行建模仿真,验证了所得结论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的改型,为保证改型不影响系统稳定性,用小偏差原理对改型前后的压差控制器辨识,得到传递函数,确保改型并未损失其动态性能.最终得到改进压差控制器控压差能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6.
The ionospheric anomalies observed before any notable earthquake have become the subject of predictive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seismo-ionospheric coupling and/or Solid Earth-Atmosphere.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ionospheric modeling has been applied using total electronic content (TEC); derived from dual-frequency GPS recordings from about sixty permanent geodetic stations. The study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anomalous TEC variations, quantifiable on a regional scale, allowed us to detect the principal precursors of the Mw 5.5 earthquake that hit Oran on June 06th, 2008. The envisaged analytical approach is based principally on the time delays estimation relating to the seismic responses from the triggering (lithospheric seismic source) until their recording in data Rinex (GPS_IGS stations) through the reflection system of the electromagnetic waves on the ionospheric level (F2-layer).Indeed, in term of location, the longitude-latitude coordinates of the Oran event epicenter (0.658°W, 35.883°N) affecting the coastal margin of Western Algeria without too much material damage. Although the magnitude of this earthquake is qualified moderate (Mw 5.5, seismic intensity scale V-VI), one can observe apparent disturbances in the terrestrial electromagnetic spectrum associated with ionospheric TEC variations. In the domain of geodetic data analysis, we have not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ionospheric TEC, which announces the arrival of a seismic precursor several days before the main studied event. Against this background, we emphasize that any seismic event, of significant magnitude, often carries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other variants involved in the package of earthquake studied. Among these variants we evoke the effect of the magnetic field and the effect of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etc. As for the specific behavior of the GPS_TEC signal, obtained from the Rinex data, and its interaction with the associated seismic activity, we highlight the existence of a spectral conformity between the geomagnetic field and that of the TEC content (spontaneous polarization of the TEC).Finally, we have just confirm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is forecasting approach which relates the seismo-ionospheric precursors that are embedded in the physical trace of the electromagnetic signal relative to significant and/or moderate earthquakes (M ≥ 5); such as the envisaged case of the 2008 Oran event.  相似文献   
47.
随着使用时间不断增加,研究飞行队所有选装ARRIEL2S系列发动机全寿命性能变化趋势的必要性突显.针对SRRIEL2S系列发动机全寿命性能参数变化特点,提出使用基于可几误差舍弃理论处理发动机功率校验数据,分区间描绘该系发动机全寿命性能指标变化趋势,给出该系发动机全寿命性能特点,为机务工程人员监控该系发动机提供有利依据;提出延长功率校验间隔的假设,并在理论上做了充分论证,为节约该系发动机运行成本提供一个明确及可行的方向.  相似文献   
48.
针对当前域名系统 ,通过分析其工作过程和域名解析的原理 ,指出其性能优化的方向。改进域名数据库的组织结构可以优化本地查询 ,采用缓存技术和多副本技术可以优化远程查询 ,通过对远程查询和本地查询的优化 ,从而缩短域名解析时间 ,提高域名系统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9.
航空发动机先进控制概念和高稳定性发动机控制系统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简要介绍了近年来航空发动机控制概念和设计思想的发展趋势,着重分析说明了高稳定性发动机控制技术,高稳定性发动机控制技术的特点是将控制的重点放在单个部件上,通过减小部件稳定裕度要求或扩大部件稳定性工作范围来提高部件的性能并实现系统收益。习行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控制方法可以较精确地估算和适应发动机进气道畸变并进行实时控制,降低了对设计失速裕度的要求,提高了发动机性能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0.
针对窄频差硅基环形波动陀螺动态性能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比例积分微分-惯性环节(proportion integral differential-inertial element, PID-IE)的串联式相位校正检测闭环系统控制器。以硅微机械陀螺仪结构运动方程为基础建立了理想的窄频差U形弹性梁硅基环形波动陀螺仪的系统模型。通过对环形陀螺开环工作状态下的系统模型及其外围电路的传递函数和波特图分析,设计了一种基于PID-IE的检测闭环系统控制器。通过对其系统模型及外围电路时域仿真,验证了该检测闭环控制系统的可行性,通过仿真发现,加入该控制器后的陀螺输出稳定时间减少了50%,陀螺检测位移输出减小了2个数量级,基本实现了该陀螺的检测位移抑制。在模拟电路中实现了该检测闭环控制系统后,通过实验测试了陀螺检测闭环控制前后的各项性能指标。通过实验测试发现,实现闭环控制后,陀螺输出稳定时间约为0.15 s,陀螺检测位移在闭环工作状态下比开环工作状态减小了97%,陀螺的标度因数比检测开环提高了10倍,零偏及零偏不稳定性与检测开环相比分别提升了3倍和8倍,且闭环控制系统的工作带宽比开环工作带宽提高了30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