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516篇 |
免费 | 2501篇 |
国内免费 | 2406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8279篇 |
航天技术 | 2568篇 |
综合类 | 1441篇 |
航天 | 31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2篇 |
2023年 | 268篇 |
2022年 | 444篇 |
2021年 | 527篇 |
2020年 | 540篇 |
2019年 | 582篇 |
2018年 | 596篇 |
2017年 | 565篇 |
2016年 | 633篇 |
2015年 | 573篇 |
2014年 | 784篇 |
2013年 | 581篇 |
2012年 | 745篇 |
2011年 | 873篇 |
2010年 | 614篇 |
2009年 | 601篇 |
2008年 | 667篇 |
2007年 | 686篇 |
2006年 | 609篇 |
2005年 | 561篇 |
2004年 | 506篇 |
2003年 | 449篇 |
2002年 | 331篇 |
2001年 | 298篇 |
2000年 | 290篇 |
1999年 | 300篇 |
1998年 | 265篇 |
1997年 | 222篇 |
1996年 | 138篇 |
1995年 | 139篇 |
1994年 | 154篇 |
1993年 | 137篇 |
1992年 | 100篇 |
1991年 | 118篇 |
1990年 | 113篇 |
1989年 | 96篇 |
1988年 | 70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91.
设计了一种新型滑模控制方法,该方法不但能对已有的控制律进行鲁棒性改进,而且能有效抑制抖振现象。在该方法的设计过程中,首先基于已有的控制律和标称系统,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动态滑模面,然后对超扭曲算法进行改进,得出了一种快速、连续且有限时间收敛的算法,并首次将其作为新型趋近律,该趋近律与滑模面相结合能够大大增强现有控制律的鲁棒性,而且滑模的切换律是连续的,因此大大降低了系统的抖振。将以上方法应用于再入飞行器的姿态跟踪控制中,有效增强了已有控制律的鲁棒性,实现了大干扰情况下对姿态系统的稳定控制。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在提高系统鲁棒性和降低抖振方面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2.
193.
194.
动态保障结构下多级多层备件配置优化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作战编队执行长时间、远距离任务期间,编队后方保障站点变更的情况,结合部队维修保障的特点,基于可修复备件多级管理(METRIC)理论,通过计算编队剩余备件分布规律,建立了动态保障体系结构下基于时变可用度的三级两层备件保障模型。以备件储存空间为约束,可用度为目标,建立了分阶段边际优化模型。列举实例,采用分阶段边际算法对备件方案进行优化,对比分析了动态保障结构下和固定保障结构下装备可用度随时间的变化,并采用蒙特卡罗仿真方法对案例进行实验验证。案例结果表明:采取多个后方站点的保障方式能有效提高装备可用度;案例仿真实验结果与解析结果误差在4%以内。模型可为保障决策者制定备件方案提供辅助决策工具。 相似文献
195.
研究了近地小推力转移轨道的制导问题,给出了一种基于局部最优控制律的自主制导算法。推导出了各改进春分点根数对应的局部最优控制律;通过最优推力分配和目标偏差两个策略,对各局部最优控制律进行动态加权组合,从而有效减少了制导律的设计参数。在此基础上,针对燃料最省转移轨道,定义了一种新的发动机开关函数。采用遗传/逐次二次规划混合优化算法计算了最优制导参数。与传统算法相比,该制导算法是一种闭环制导算法,能够实现飞行器的自主制导,并且制导过程中无需对制导参数进行更新。以地球低轨到高轨的小推力转移为例,采用该方法分别求解了时间和燃料最省转移问题,并与传统算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数值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6.
针对飞翼飞行器多操纵面气动布局的结构特点与当前控制分配方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以多操纵面协调控制的综合效果尽量接近期望单操纵面控制的效果为优化目标,得到了多操纵面控制分配的连续多变量目标函数,并给出基于分布估计算法的控制分配求解策略,完成了飞翼飞行器多操纵面的优化分配。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7.
双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压强振荡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研究隔舱消融对双脉冲发动机中燃烧室的压强振荡影响规律,选择隔舱消融几个典型时刻进行研究,运用大涡模拟(LES)方法,对Ⅱ脉冲工作时的发动机流场稳定性进行数值模拟.最后得到了各工况下的压强时间曲线及其快速傅氏变换(FFT)结果.分析表明:由于Ⅱ脉冲工作初期隔舱暴露在流场中产生额外扰动,以及隔舱级间通道形成狭窄通道的加速作用,是导致边界层分离而引起障碍涡脱落的主要因素.点火初期,双脉冲发动机易发生轻微压强振荡.随隔舱消融,整个流场在发动机工作中、后期逐渐趋于平稳. 相似文献
198.
中国空间站燃烧科学实验系统是用于开展微重力燃烧实验研究的综合性科学实验平台,可以实现燃烧流场测量。为了验证燃烧科学实验系统粒子图像测速(PIV)单元对燃烧流场测量的功能与可行性,本文基于与在轨状态一致的连续激光器和相机的空间布局,搭建了地面层流圆孔射流试验平台,选取Al2O3,TiO2,ZrO2三种示踪粒子进行冷态试验与热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自主研制Nd∶YVO4泵浦连续激光器偏光角度合适,能照亮被测流场主流区域,燃烧科学实验系统PIV单元可用于低速燃烧流场测量;相同工况下,Al2O3粒子在冷态试验测量的速度值更接近于理论值,速度幅值比更接近1,更适用于低速流体测量。 相似文献
199.
一体化数字液压作动系统的建模仿真和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机电液控集成一体化技术和数字液压技术的发展,基于数字缸和电液泵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一体化数字液压作动系统,阐述了其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基于AMESim建立了电液泵、数字缸及整个系统的数学模型,分别从系统的位移响应、溢流流量、电机转速和控制阀开口等方面,与传统的采用集中液压源供油和伺服阀控制伺服油缸的作动系统进行了仿真对比分析,指出了一体化数字液压作动系统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