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0篇
航空   58篇
航天技术   10篇
综合类   7篇
航天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61.
针对变形飞机机翼变形机构的设计要求,设计由舵机、蜗轮蜗杆机构、平行四边形机构组合而成的机翼变形机构,并设计基于三轴加速度计和DSP处理器的机翼折叠角度的测量算法和控制系统。利用加速度计分别求得机身和机翼相对于参考坐标系的角度,相减即得机身平面与机翼的夹角,制作一架小型折叠翼飞机模型对测量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机翼能够稳定折叠在任一给定角度,测量算法准确,机翼实际折叠角度误差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62.
To investigate the control of morphing wings by means of interacting effectors,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distributed coordinated control scheme with sampled communication on the basis of a simple morphing wing model, established with arrayed agents. The control scheme can change the shape of airfoil into an expected one and keep it smooth during morphing. As the interconnection of 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the agents would make the behavior of the morphing wing system complicated, a diagrammatic stability analysis method is put forward to ensure the system stability. Two simulations are carried out on the morphing wing system by using MATLAB. The results stand witness to the feasibility of the distributed coordinated control scheme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diagrammatic stability analysis method.  相似文献   
63.
基于切换多胞模型的变体飞行器增益调参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一类可变后掠翼的变体飞行器,研究了全包线控制器的设计与综合方法.建立了基于切换多胞系统的变体飞行器模型,所提出的框架利用Lyapunov函数方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能够从理论上保证变体飞行器在全包线下的飞行稳定.给出了利用小凸包算法从三维飞行包线中选取设计点的方法,并对各设计点处的线性化模型设计了最优控制律.为继承传统增益调参方法的优势,提出了一种特殊的控制器插值方法,保证变体飞行器三维包线下的控制综合过程简便实用.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在飞行器快速变形和参数大范围快速变化的情况下仍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64.
从变体飞行器驱动的关键技术入手,对基于超声电机的变体飞机创新效应器进行了研究,包括基于超声电机的创新效应器的组成、工作原理及优点,为用于变体飞行器的创新效应器工程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5.
Optimization of aerodynamic efficiency for twist morphing MAV wing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Twist morphing(TM) is a practical control technique in micro air vehicle(MAV) flight.However, TM wing has a lower aerodynamic efficiency(CL/CD) compared to membrane and rigid wing. This is due to massive drag penalty created on TM wing, which had overwhelmed the successive increase in its lift generation. Therefore, further CL/CDmaxoptimization on TM wing is needed to obtain the optimal condition for the morphing wing configuration. In this paper, two-way fluid–structure interaction(FSI) simulation and wind tunnel testing method are used to solve and study the basic wing aerodynamic performance over(non-optimal) TM, membrane and rigid wings. Then,a multifidelity data metamodel based design optimization(MBDO) process is adopted based on the Ansys-DesignXplorer frameworks. In the adaptive MBDO process, Kriging metamodel is used to construct the final multifidelity CL/CDresponses by utilizing 23 multi-fidelity sample points from the FSI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data. The optimiz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al TM wing configuration is able to produce better CL/CDmaxmagnitude by at least 2% than the non-optimal TM wings. The flow structure formation reveals that low TV strength on the optimal TM wing induces low CDgeneration which in turn improves its overall CL/CDmax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66.
变体无人机栖落机动建模与轨迹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一类变体固定翼无人机栖落机动的纵向运动进行了建模与轨迹优化研究。针对栖落机动后段飞行速度低及迎角大带来的舵面气动效率下降的问题,研制了一种可改变主翼位置的变体无人机。通过室内飞行实验,利用运动捕捉系统测量获得飞行数据。依据实验数据,结合平板气动理论建立了变体无人机的气动模型,并建立了变体无人机的纵向动力学模型。采用广义伪谱优化软件(General pseudo-spectral optimization software,GPOPS),对所建立的变体无人机模型进行栖落过程轨迹优化研究。优化结果表明,与普通固定翼无人机相比,变体部件能够显著提高无人机的姿态操纵效率,从而改善无人机栖落机动性能。  相似文献   
67.
为了解决大空域、宽速域水平起降可重复使用飞行器的气动适应性问题,设计了一种满足高超声速巡航飞行性能的飞行器,为解决该种飞行器地面水平起飞和高速巡航飞行气动性能矛盾的问题,提出了两种变形布局方式——伸缩翼布局和翻转翼布局。通过数值手段比较分析了两种变形布局的低速气动特性,并通过风洞试验对其性能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增加相同机翼面积时,伸缩翼在起飞状态增升效率为68%,同时阻力增加35%;翻转翼在起飞状态增升效率为42%,阻力增加15%;伸缩翼布局比翻转翼布局的起飞升力大16%,阻力大20%,伸缩翼布局具有明显的升力优势,说明亚声速状态增加机翼展弦比是增升的有效手段,但同时也带来阻力的增加;鸭翼具有显著的增升效果,起飞状态增升12.8%,同时阻力降低1.4%,纵向压心系数绝对值前移0.48%,有效缓解了起飞状态升力和纵向稳定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68.
柔性变后掠飞行器非定常气动特性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柔性变后掠飞行器变形过程中的非定常气动力,对柔性变后掠飞行器进行了非定常数值仿真。首先分析了柔性变后掠飞行器在特定后掠角下的定常气动特性,接着选用三种变后掠周期进行了非定常计算,分析了不同变后掠速度对飞行器气动特性的影响,以及定常与非定常气动特性的差别,并研究了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柔性变后掠飞行器通过后掠角的改变可以使实时气动性能达到最优;不同变后掠速度引起的气动力差异不大;定常气动力与非定常气动力最大差异不超过7%,其差异主要是由于机翼上气动力的差异引起;非定常计算的升力、阻力系数大于定常结果,俯仰力矩系数与定常计算值差异不大。非定常气动力的产生机理是由于机翼的附加速度所引起的,与流场迟滞无关。总体上看,攻角小于14°时,小后掠可以取得较大的升力、阻力系数;大于14°攻角,大后掠的升力、阻力系数较大;所有后掠角均在4°攻角处取得最大升阻比且小后掠角的升阻比较大;当升力系数小于1.28时,小后掠角产生较小的阻力系数,超过这一数值,大后掠角的阻力系数较小。  相似文献   
69.
变体飞机可以根据需要改变气动外形,以便在不同的飞行状态都能获得最佳的气动性能,提高飞机的任务适应能力。伸缩机翼变形技术在国外已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探索,是变体飞机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本文综述了伸缩机翼技术的发展历史及国内外研究情况,阐述了伸缩机翼变形原理及其优缺点,提炼了设计伸缩机翼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展望了伸缩机翼技术在飞机、导弹、地效翼飞行器以及飞行汽车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0.
变体飞机设计的主要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变体飞机的特点,分析了其在设计中出现的诸多新的技术难点,对拟解决的主要关键技术,包括变体飞机不同于常规固定构型飞机的总体及气动协调设计、机翼智能结构设计、可控性设计与飞行控制系统设计等进行了详细介绍。研究结果对于变体飞机的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