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0篇
  免费   442篇
  国内免费   474篇
航空   1617篇
航天技术   248篇
综合类   283篇
航天   42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34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51.
 在经改进后配有低温装置的杆-杆型冲击拉伸装置上,对单向玻璃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在室温、-50℃、-100℃和-150℃的冲击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材料有温度相关性,所研制的装置性能良好,便于应用。  相似文献   
52.
介绍了在某三级风扇上进行的固定式插板畸变试验,并详细分析了进气压力畸变对进、出口稳态压力和温度的影响。同时,采用频域和幅值域分析方法对脉动压力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脉动压力功率谱密度、幅值概率密度和自相关、互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53.
为提高模用锌合金ZA4-3的性能,扩大其应用范围,本项工作采用流变铸造法成功地制备了性能稳定的Al2O3P/ZA4-3复合材料。对该材料进行了弯曲强度、冲击韧性、压缩强度、硬度及耐磨性等性能试验,结果表明:Al2O3p的加入,使锌合金的压缩强度、室温和高温硬度以及耐磨性明显提高,其弯曲强度略有降低,而其冲击韧性下降了 。最后还讨论了成形工艺参数、颗粒含量和颗粒直径对该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4.
电沉积CeO2/Zn纳米复合涂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纳米氧化铈颗粒加入镀锌液中进行复电沉积制得纳米复合涂层。通过失重法,ICP,SEM和XRD方法探讨了纳米氧化铈颗粒对电沉积锌涂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样的电沉积条件下,纳米复合涂层的耐蚀性明显提高,而微米复合涂层的耐蚀性只稍有改善;纳米复合涂层中氧化铈的含量高于微米复合涂层中的氧化铈含量。纳米氧化铈颗粒改变了锌涂层的表面组织形貌和晶体结构,从而提高了涂层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55.
复合材料层合残余应力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单向板90°试样用DMA法测出的玻璃化温度T_(?)为应力释放温度,用应变片包埋法测定了玻纤/648环氧复合材料单向试样与对称正交层板的热应变,用经典层板理论处理实验结果,实验值与理论值吻合;结果还表明,一般意义上的复合材料内的层合残余应力与制造过程中复合材料内的残余应力应作区别。  相似文献   
56.
针对复合材料加筋壁板的结构优化选型问题,采用辅助层压板和添加极小弹性模量材料的复合材料加筋壁板有限元建模方法,应用PATRAN/NASTRAN的参数化建模功能和遗传算法相结合的复合材料加筋壁板的优化方法,对5种复合材料结构形式进行了从2000N/mm到6000N/mm压缩载荷下的结构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当载荷小于4500N/mm时,最有效的加筋壁板结构型式为J型;当压缩载荷大于4500N/mm时,最有效的加筋壁板结构型式为I型。  相似文献   
57.
双框架飞机蒙皮检测机器人切换运动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种双框架飞机蒙皮检测机器人,通过分析该机器人在飞机表面上的受力情况,在飞机表面该机器人受到了非完整约束,基于牛顿-欧拉法建立了机器人非完整约束动力学模型。根据机器人机械结构和运动步态分析,将该非完整机器人系统分为子系统A和子系统B。为了实现机器人在飞机表面运动,采用反演技术和快速Terminal滑模控制相结合的思想对系统设计了控制器,提出了一种反演-滑模控制方法;对于非完整机器人子系统A和子系统B,设计了一种基于事件驱动的切换策略,实现了机器人对期望轨迹的全局渐近跟踪,并利用Lyapunov稳定性证明系统的跟踪误差收敛。仿真和试验表明,采用该切换策略和反演-滑模控制方法,双框架飞机蒙皮检测机器人可以在飞机表面自由运动并进行损伤检测,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58.
《中国航空学报》2020,33(8):2257-2267
Both single-face vacuum bag curing (SVC) and double-face vacuum bag curing (DVC) can be used in scarf repair of composite structures. But different curing conditions caused by the sealing state may affect the bonding quality of scarf-repaired structures.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 of curing condition on bonding quality of scarf-repaired laminates was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in terms of surface profiles, moisture absorption curves and section profiles. In order to further explore the moisture absorption mechanism, finite element model of the repaired laminates using DVC was established with moisture diffusion of both the adhesive and composite laminates considered. This model was verified by experimental results. Based on the model of DVC case, the model of SVC case was built by changing moisture absorption parameters of the adhesive. Results show that SVC reduces the bonding quality, mainly reflecting in more adhesive inner voids and patch-to-parent dislocation. And SVC increases moisture absorption rate and moisture equilibrium content of the adhesive, and its effect on the former is far greater than that on the latter.  相似文献   
59.
针对硬质合金刀具高速内冷铣削AISI304不锈钢时,切削力大、切削温度高及加工表面质量低的问题。基于响应曲面中心复合设计方法进行高速内冷铣削实验,建立了铣削力分量二阶回归预测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对比了干式与内冷铣削后的加工表面质量,分析了铣削参数对铣削力分量的影响规律,以铣削力分量最小为目标优化了铣削参数。结果表明:进给力和径向力的预测值与实验值的误差分别为4. 77%和6. 16%;内冷铣削的Ra为0. 193~0. 327μm;对铣削力分量的影响是铣削深度转速进给量,随着铣削深度和转速的增加,进给力先升高后降低,径向力逐步增加,铣削深度与转速的交互作用对进给力和径向力的影响显著;转速11 643. 63 r/min、铣削深度1 mm、进给量0. 08 mm/r为最优铣削参数组合。  相似文献   
60.
为对发动机机动性能的退化程度进行估计,开展了基于过渡工作过程的气路分析研究。针对气路传感器数目较少的情况,采用序列工作点方法对大量的健康参数进行分析,在增加可用信息量的同时,降低了由多工作点方法的平均效应引入的参数估计系统误差。为解决发动机大偏差性能退化健康参数估计中的计算收敛性问题,提出了间接递归牛顿-拉夫逊法强化非支配分类差分进化算法。针对某型双轴分排涡扇发动机的气路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所提出的方法能够在气路传感器数目有限的条件下,利用发动机过渡态数据实现对大偏差范围内大量健康参数的高效、准确估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