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33篇 |
免费 | 219篇 |
国内免费 | 268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1079篇 |
航天技术 | 147篇 |
综合类 | 184篇 |
航天 | 11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36篇 |
2021年 | 41篇 |
2020年 | 58篇 |
2019年 | 58篇 |
2018年 | 38篇 |
2017年 | 39篇 |
2016年 | 71篇 |
2015年 | 66篇 |
2014年 | 73篇 |
2013年 | 57篇 |
2012年 | 67篇 |
2011年 | 83篇 |
2010年 | 68篇 |
2009年 | 82篇 |
2008年 | 66篇 |
2007年 | 62篇 |
2006年 | 41篇 |
2005年 | 41篇 |
2004年 | 38篇 |
2003年 | 34篇 |
2002年 | 40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36篇 |
1998年 | 32篇 |
1997年 | 24篇 |
1996年 | 31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29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28篇 |
1991年 | 26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1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模拟高度复杂流动的自适应网格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对等弧分布律进行扭转修正的自适应网格算法。该方法将三维网格系统分裂为3个单方向自适应网格子系统,在计算中与主控方程的求解格式相耦合,交替地使用。应用所构造的算法结合MacCormack显式格式对喷流/绕流干扰流场进行了雷诺平均N-S方程模拟,给出了清晰的剪切层与激波波系结构。计算结果表明,该自适应网格算法可较大程度地提高MacCormack格式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102.
EFFECT OF THE RIBLETS SURFACE ON THE BOUNDARY LAYER DEVELOPMENT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EFFECT OF THE RIBLETS SURFACE ON THE BOUNDARY LAYER DEVELOPMENTWangJinjun;LanShilong;LianQixiang(InstituteofFluidMechanicsIBe...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106.
采用局部喷、吸、喷和吸组合来模拟局部粗糙壁面,数值计算获得稳定的三维边界层的基本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三维扰动波在该基本流中的空间演化问题,讨论了局部粗糙的形式、分布结构对三维扰动波的幅值增长率及流动稳定性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三维局部粗糙对三维扰动波的增长、涡的形成都起着激励的作用.扰动波演化产生的平均流修正及局部粗糙诱导展向速度的存在,影响着流体运动稳定性.与光滑壁面相比,三维局部粗糙作用下扰动波的传播角度与相位角发生明显变化,而不同形式的二维局部粗糙壁面边界层显示出不同的稳定特性. 相似文献
107.
风洞地板边界层厚度控制新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一种风洞固定地板边界层厚度控制新方法。风洞试验结果比较表明,这种方法不但能显著降低地板边界层厚度,而且边界层控制装置对风洞气流干扰较小,流场较均匀,气流品质较好。与国内外现有的风洞地板边界层厚度控制方法相比,这种方法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108.
109.
新型高温/超高温热障涂层及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单介绍了先进航空发动机高温/超高温热障涂层(TBCs)的研究背景、意义和现状;简述了近年来国际上在新一代超高温TBCs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新型高温/超高温TBCs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新型超高温、高隔热陶瓷隔热层材料,1 150℃以上新型抗高温氧化金属粘结层材料,以及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EB-PVD)、等离子体激活EB-PVD(PA EB-PVD)和等离子物理气相沉积(PS-PVD)等新型制备工艺。最后对TBCs在未来高性能航空发动机上的应用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0.
针栓式喷注单元膜束撞击雾化混合过程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全面认识针栓式喷注器喷雾场结构,基于自适应网格加密技术和分三相计算的PLIC VOF(Piecewise Linear Interface Calculation Volume of Fluid)方法对针栓式喷注单元膜束撞击雾化混合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对两路推进剂分别进行界面追踪,获得了膜束撞击雾化混合过程的详细结构特征,与高速摄影试验结果定性定量对比均吻合较好,验证了数值方法的准确性。以此为基础对膜束撞击的喷雾场结构、撞击变形过程、流场涡结构、雾化破碎典型特征及破碎后的雾化混合分布特征进行了识别分析,结果表明:膜束撞击形成了液束未穿透液膜和液束穿透液膜2种不同的喷雾扇结构。膜束撞击形成的喷雾扇呈Ω形,膜束同时发生弯曲变形和横截面变形。另外,膜束撞击同时受到正压和剪切应力作用,导致了一系列复杂涡流现象,使得相互作用增强,雾化混合均增强,这也是膜束撞击喷注构型优于膜膜撞击的本质原因。最后,还发现膜束撞击喷雾场液滴分布呈现分区结构特征,分别是液束控制主导的上雾化区、液膜控制主导的下雾化区及夹在中间的混合区,实际中应兼顾雾化特性和混合特性,选取中等动量比膜束撞击,这可为针栓式喷注器的理论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