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9篇 |
免费 | 265篇 |
国内免费 | 58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598篇 |
航天技术 | 63篇 |
综合类 | 50篇 |
航天 | 14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篇 |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24篇 |
2022年 | 27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27篇 |
2019年 | 30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33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34篇 |
2013年 | 41篇 |
2012年 | 43篇 |
2011年 | 50篇 |
2010年 | 46篇 |
2009年 | 34篇 |
2008年 | 42篇 |
2007年 | 46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29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8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1.
712.
针对某涡扇发动机波瓣强迫混合排气系统建立了尾缘锯齿修形流场数值计算模型,通过三维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不同尾缘锯齿修形波瓣强迫混合排气系统流场的演变规律和热混合效率、总压恢复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强迫混合排气系统出口截面处,热混合效率随修形量的增加而增大,总压恢复系数随修形量的增加而减少.1个三角形(1-SJ)锯齿修形模型的热混合效率最大,达到79.73%;2个梯形修形(2-TX)的综合效果最优,其热混合效率达到77.50%,总压恢复系数比1-SJ高出0.5%. 相似文献
713.
为了改善迄今轴承腔油滴运动分析未包含油滴与空气热量传递以及油滴相/空气介质均相处理中油滴含率确定方式不够准确的不足,借助单个油滴运动分析和油滴尺寸分布提出了轴承腔油滴含率及油滴相与空气能量传递分析方法。首先在考虑单个油滴与空气对流换热条件下,将油滴能量方程嵌入运动方程,并同步离散求解油滴运动方程和能量方程,实现了单个油滴运动速度和温度的联立求解,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证明考虑温度效应有助于提升油滴速度计算的准确性;然后确定了轴承腔油滴尺寸分布,并离散油滴尺寸分布范围以及轴承腔流场空间,进行油滴运动分析确定了轴承腔不同径向位置处油滴的体积和质量含率及油滴相与空气的动能和热能传递量。构建了圆盘腔油滴含率试验台,开展了油滴体积含率的试验测量,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较为吻合,验证了轴承腔油滴含率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14.
715.
针刺预制体分层对燃烧室C/C-SiC热防护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开展了针刺预制体分层对吸气式发动机燃烧室C/C-SiC热防护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分析了针刺预制体制作过程中出现预制体分层的原因,指出缠绕张力大小是导致制体分层的因素。通过比较有分层和无分层两种情况的实验结果,发现预制体局部存在的分层,造成了C/C-SiC热防护结构在热防护实验中出现结构破坏,说明由于预制体分层会引起C/C-SiC热防护结构存在局部层间结合力弱以及局部区域存在SiC基体聚集区,从而严重影响C/C-SiC热防护的结构完整性。为了避免出现针刺预制体分层,提出了在预制体制作过程中控制环向纤维缠绕张力的大小和均匀性,并在其完成初步致密化后进行CT检测,发现可能存在的分层,并指出预制体密度大小与预制体是否存在分层有一定的关联性,应通过实验结果和检测结果的统计分析,确定合理的预制体密度大小范围。提出从宏观上预制体密度指标作为评定预制体是否存在分层的判据。 相似文献
716.
717.
718.
针对单储液器环路热管在过载加速度作用下可能出现的温度波动甚至无法运行的问题,基于恒加速度离心机系统,建立了双储液器环路热管(DCCLHP)工作特性实验台,实验研究了双储液器环路热管在重力场稳定运行后再施加过载加速度时的工作特性,分析了不同加热功率、不同加速度大小和方向对其运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双储液器环路热管在加速度为7g时仍可达到稳定工作状态,加速度作用导致其稳定运行温度低于地面重力场的温度,且随加热功率和加速度不同,运行温度降低程度不同;加速度方向沿储液器2指向储液器1时其达到稳定状态所需时间比其反方向时更短.实验还观察到了加速度作用下冷凝器出口和液体管线出口温度波动现象. 相似文献
719.
720.
本文用恒温热线风速仪和计算机采样及数据处理技术,结合 X 型探头的热线响应方程,对平面湍性混合层流、平面湍射流自模拟区内的四阶脉动速度关联量进行了测量;将所得的测量值与根据周培源教授提出的把四阶脉动速度关联用三个二阶脉动速度关联乘积的和来表示的假定而算得的相应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者的吻合程度令人满意。说明在本文所述的剪切流场中,可通过简单而又有效的方法,求出四阶脉动速度关联值;在此基础上,可对三阶脉动速度关联方程进行封闭求解,提高对平均速度、雷诺应力等量的求解精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