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7篇
  免费   642篇
  国内免费   573篇
航空   2943篇
航天技术   423篇
综合类   374篇
航天   69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47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75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172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266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212篇
  2008年   200篇
  2007年   253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主要研究了在进离港航线分离同时不考虑跑道影响条件下,提出了进离港分开考虑统计进近管制员工作负荷,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进近管制员工作负荷统计模型。最后结合上海进近扇区2对模型进行了检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2.
飞行器控制分配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现代飞行器控制分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状况.首先简要回顾了线性控制分配方法,然后着重论述了非线性控制分配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截距修正法、分段线性规划法、非线性规划法及包含神经网络计算、遗传算法和模糊逻辑在内的智能控制分配技术,最后讨论了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深入研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63.
根据SINS/GPS制导炸弹动力学特性,首先推导了俯仰通道的制导控制一体化状态模型.然后在充分考虑制导和控制回路的不确定性基础上,利用terminal滑模控制方法,设计了制导控制一体化状态反馈控制律,所设计的控制器一方面保证制导炸弹满足打击精度和末端落角约束要求,另一方面保证控制回路的稳定性与鲁棒自适应性.采用模糊控制克服了变结构控制项引起的系统抖振.最后,分别进行了极端气动条件与取投放域边界值情况下的某型SINS/GPS制导炸弹六自由度飞行控制弹道仿真,仿真结果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4.
基于VXI总线的某嵌入式计算机测试系统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单分析了某嵌入式计算机主要技术指标,介绍了其测试系统的设计,测试系统采用基于VXI总线技术的标准模块配置,软件采用LabWindows/CVI工具编写。该测试系统工作稳定,满足某嵌入式计算机对模拟前端一致性测试、模拟前端隔离度测试、AD转换精度测试、DA转换精度测试、离散量测试等多项特殊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165.
采用Gleeble-1500D热模拟试验机对原位合成TiB2(质量分数,8%)/6351复合材料在不同变形温度和不同应变速率条件下的热变形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透射电镜(TEM)和光学显微镜分析了压缩后试样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 材料的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应变速率的提高而增大;材料的流变行为主要表现为加工硬化、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相应的显微组织特征为:位错网络、混乱的位错团和胞状结构,亚晶及等轴晶.在应变速率和变形温度均较低时,增强体颗粒周围的基体中形成高密度位错区,但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减少;在应变速率较高时,增强体颗粒和基体的界面处开裂甚至增强体颗粒本身发生破碎.  相似文献   
166.
高超声速飞行器后体喷管三维构型设计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为研究高超声速飞行器后体喷管三维构型的设计,以NASA半壁喷管试验为参考,进行了二维及三维内外流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了后体喷管三维流场的特点.从高超声速飞行器机身推进一体化的角度,构建了后体喷管三维构型,进行了不同构型设计对后体喷管性能影响的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后体喷管的三维效应不可忽视,后体喷管侧壁的存在及下壁面长度对性能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7.
基于AMDAR的航路气象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AMDAR的航路气象模型。该模型通过设置虚拟观测点和应用基于卡尔曼滤波的数值气象预报释用技术,融合AMDAR数据和世界区域预报系统(WAFS)发布的格点预报数据,有效提高了航路上气象要素预报的时空分辨率、精度和航路飞行效率。仿真试验表明,航路气象模型的预测性能显著优于目前使用的WAFS预报。  相似文献   
168.
宋科  乔志德 《航空计算技术》2009,39(3):42-47,55
多段翼型的大迎角绕流发生大范围附面层分离,具有明显的三维与非定常流动特性。RANS/LES混合算法继承了LES对流动分离区大尺度漩涡准确模拟的优点,避免了纯LES算法需求网格量巨大与亚格子模型壁面函数不成熟等问题,对分离流动的模拟效果优于RANS算法。以S-A湍流模型与Smagorinsky亚格子模型为基础,借鉴DDES的附面层延迟控制思想,构造了可用于对接网格、重叠网格的DELAYED RANS/LES混合算法。研究了GA(W)-1多段翼型的大迎角分离流动及其气动特性。  相似文献   
169.
变攻角下孔隙射流对高负荷扩压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采用孔隙射流的某大折转角雎气机叶栅进行了实验研究.给出了不同攻角下叶栅流道内的静压分布、表面极限流线以及出口流场的气动参数,通过在不同叶高处开孔探讨了孔隙射流位置对大负荷扩压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孔隙位置对端壁静压的影响不大;开多孔方案对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要强于单孔方案:在设计攻角下,孔隙射流能够改善角区流动,同时降低叶片中部损失,单孔方案的最佳开孔位置位于25%相对叶高处,质量平均能量损失系数相对原形叶栅降低4.75%,开多孔方案巾能量损失相对原形叶栅最多降低5.52%:在负攻角下.孔隙射流导致叶栅性能下降,而在正攻角下,孔隙射流大幅提高叶栅性能,能量损失系数相对原形叶栅最多降低12.7%。  相似文献   
170.
针对终端区区域中的跑道容量建立了数学模型并结合仿真方法得出了相应的容量值。模型中考虑的关键影响因素包括管制规则、公共进近航段长度、航空器跑道占用时间及随机误差等。此外。提出将某些影响航空器间隔的因素视为随机变量,并推导了在可接受的安全水平下,管制人员需要增加的缓冲裕度。最后针对跑道实际运行特点和所建立的数学模型,结合随机航空器流模拟的方法.编制了蒙特卡罗仿真程序对某机场的跑道容量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