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0篇
航空   55篇
航天技术   29篇
综合类   9篇
航天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51.
三轴稳定卫星平台搭载的光学有效载荷都存在午夜太阳辐射干扰问题,由此产生的热变形效应对光学系统的成像品质影响显著。采用复杂外热流近似建模技术,以及多软件耦合有限元仿真方法,以FY-4卫星的扫描辐射计为应用背景,研究了昼夜太阳辐射对星载辐射计扫描镜产生的热效应,并对不同热设计条件下的工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扫描镜侧面及背面的热控涂层选取对其热变形有重要影响,但是仅仅通过热设计解决温度波动和热变形的矛盾是不够的,需要通过改进扫描镜的材料和优化光机结构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52.
研究压电偏摆镜的快速精确控制系统.采用压电偏摆镜、电压放大器、位移传感器和实时控制系统AD5435搭建了闭环控制跟踪系统,根据压电系统动力学特性设计前馈-反馈复合控制器,采用闭环控制实验验证了压电偏摆镜的快速跟踪能力,对50 Hz谐波和三角波跟踪时,相对均方根误差小于3.6%.提出的压电偏摆镜精确跟踪控制设计方法可以应用在星载光机系统的精确扫描和抖振抑制等领域.  相似文献   
53.
针对空间三点两脚架(Bipod)支撑大口径反射镜组件在发射阶段振动响应过大,容易导致结构强度破坏的问题,文章研究了利用粘弹性约束阻尼技术对其进行减振设计的方法。约束阻尼技术能够在不改变原有结构构型的前提下,有效降低结构的共振响应。首先,建立了反射镜组件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反射镜组件模态应变能分布规律,确定了Bipod支撑结构的柔性环节为约束阻尼的铺敷位置。然后,通过有限元法分析比较了不同约束层材料以及约束层和阻尼层厚度对结构减振效果的影响,为粘弹性约束阻尼减振技术在大口径反射镜组件上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4.
介绍了一种采用斜光学三角形测量结构和基于虚拟精密测量基准的太阳帆板平面度无接触测量系统.首次提出斜光学三角形测量结构,使得测量系统的测量面积和分辨率大大提高,从而实现了对大面积平面平面度的高精度无接触测量.提出的虚拟精密基准的建模与误差补偿技术,解决了在非精密基准上实现精密测量这一难题,使得所研制的测量系统利用现有平台可实现对太阳帆板平面度的高精度测量.此外,对测量光斑位置估值精度与光斑图像尺寸大小和能量分布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了分析,为激光光斑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实际测量结果表明,该测量系统对面积为2581mm×1755mm太阳帆板的平面度测量精度达0.02mm(RMS).  相似文献   
55.
针对太阳翼基板国产高性能低密度超薄铝蜂窝的自主可控需求,开展分析和试验,验证国产超薄铝蜂窝芯材应用于太阳翼基板的技术可行性。首先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准静态载荷分析,基板蜂窝芯子最大横向剪切应力为0.345 MPa,小于剪切强度0.36 MPa,满足强度裕度要求。其次,针对目前超薄蜂窝研制批次稳定性较差、剪切模量波动性较大的问题,对蜂窝剪切模量波动对基板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板应力应变分布水平对剪切模量变化不敏感,蜂窝剪切模量降低50%后,基板蒙皮碳纤维最大应变减小3%,蜂窝芯子最大横向剪切应力减小9%,基板最大位移增加7%,可为蜂窝评估提供数据支撑。最后,开展基板缩比件和全尺寸基板的力、热试验,试验后基板未发生损伤。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国产超薄铝蜂窝芯材性能满足要求,可在太阳翼基板上应用。  相似文献   
56.
Chobotov  V.A.  Jenkin  A.B. 《Space Debris》2000,2(1):9-40
Many concepts of future space systems involve the use of parabolic mirrors for optical applications. The need for a highly reflective finish means that performance of such systems will be particularly vulnerable to space debris and micrometeoroids. A case study was performed to examine the micrometeoroid and debris hazard posed to an orbiting parabolic mirror. The mirror considered was nominally Earth-pointed in a circular orbit with two candidate altitudes in low Earth orbit (LEO), well within the region inhabited by man-made debris. The timeframes of interest for the two missions were 2002–2004 and 2005–2015. Microgram and larger particles were considered.To perform this study, it was necessary to determine the debris and meteoroid flux across the parabolic surface. To assess sensitivity of results to uncertainity in available data, two approaches were taken. The first approach was an analytical procedure based on use of long duration exposure facility (LDEF) data and published theoretical results. The second approach used two readily available computer models: the ESA MASTER model and NASA's ORDEM96. In addition, an in-hous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rün meteoroid model was used. While multiple results were available for the total flux and flux distributed over azimuth, only the MASTER model was available for generating the desired elevation data to obtain the flux distribution over the parabolic mirror. In an attempt to bound the uncertainty in the knowledge of the elevation distribution, the results from both the MASTER and ORDEM96 models were processed together to form a separate, hybrid prediction. In addition, results were used in the preliminary design of a protective skirt.This case study elucidated the practical obstacles and considerations in performing a sufficiently accurate debris and meteoroid analysis using data and tools that are readily available to the broad space sector. The resulting procedures are useful in the assessment of the risk posed to optics by the meteoroid and debris environment and in the design of protection.  相似文献   
57.
空间光学遥感器主镜展开机构重复定位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基于赫兹接触理论的空间光学遥感器主镜展开机构重复定位精度分析方法,利用该方法分别对Boyes支承和Kelvin支承在两种典型布置方式下进行重复定位误差分析。分析结果表明:Boyes支承的重复定位误差受锁紧力不一致性的影响比Kelvin支承要小;增大定位球直径可以减小因锁紧力不一致性而引起的重复定位误差(绝对值),并且减小的趋势逐渐变缓;在对接面内与旁瓣转轴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重复定位误差对锁紧力位置误差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58.
自然场景仿真是虚拟现实技术的重要部分,夜间海上飞行时,星空、月亮以及海面的倒影是独具特色的自然场景.为营造沉浸感强的夜海飞行虚拟现实系统,用粒子系统实现了星空的模拟,将星体动态闪烁现象演化为粒子生命的概念,并按照主导算法加扰动的思想实现星空随机性模拟;用特殊纹理融合算法模拟月亮及星月在海面的镜像,特殊纹理经过制作、着色和融合3个过程,并根据夜空景像在海面倒影的亮度衰减规律确定融合因子,将纹理和背景按照融合因子进行深度融合;最终实现了较逼真的夜海飞行虚拟现实系统.   相似文献   
59.
真空低温环境用大口径轻量化椭圆平反镜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介绍了真空低温环境用大口径轻量化椭圆平反镜的结构设计、轻量化设计。并针对椭圆平反镜的装卡特点、使用环境,利用有限元分析技术分析了椭圆平反镜在力载荷、温度载荷作用下的变形。根据计算结果和使用情况给出了反射镜的设计结论。  相似文献   
60.
介绍了一种采用斜光学三角形测量结构和基于虚拟精密测量基准的太阳帆板平面度无接触测量系统及误差补偿方法.提出的虚拟精密基准的建模与误差补偿技术,解决了在非精密基准上实现精密测量这一难题,使得所研制的测量系统利用现有平台可实现对太阳帆板平面度的高精度测量.实际测量结果表明,该测量系统对面积为2581mm×1755mm太阳帆板的平面度测量精度达0.02mm(R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