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6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81篇
航空   341篇
航天技术   95篇
综合类   82篇
航天   8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为确定2A16-O铝合金板材在不同温度及应变率下的成形极限曲线(FLCs),应用改进Hollomon公式获取满足外插可靠度的拟合应力应变,通过有限元分析(FEA)不同椭圆度的椭圆凹模胀形破裂位置,优化工艺参数得到指定应变路径下的成形极限点,建立了液体压力与等效应变及应变率的公式,推导出压力变化率与应变率的定量关系。以应变率控制的椭圆凹模胀形与单拉试验相结合,获得2A16-O铝合金板材在不同温度及应变率下的FLCs,为定量分析应变率的影响规律和评判理论预测方法的准确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2.
紧凑热交换器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各种传热表面的板翅式紧凑热交换器进行了优化设计计算,建立了通用优化程序系统。此程序既适用于一般地面热交换器,也适用于飞机空调中的热交换器。与传统的设计计算相比较,优化设计的效果很好。热交换优化后,肋片的形状变得更加合理,芯体传热表面更加紧。通过各种肋片的计算得出,条状肋片为板翅式肋片中的最佳者。  相似文献   
33.
摩擦作用下金属氧化反应的机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某些金属在空气中摩擦时生成的润滑性氧化膜由于具有低摩擦系数、高耐磨性和自修复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关注。摩擦过程中氧化膜的生成速度超过磨损速度是获得有效润滑的必要条件。摩擦氧化的动力学机制不同于热氧化,本文基于致密氧化膜的抛物线生长模型研究了摩擦状况下的氧化膜生长规律,使之尽早获得推广应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34.
本文以第四届国际流动显示会议为主要内容,结合其它资料介绍流动显示的现状和发展。  相似文献   
35.
为了满足航空产品高载重量及低耗油率的要求,采用拓扑优化技术对航空用钣金零件进行结构优化,实现了钣金零件强度高和重量轻的指标.案例分析表明,在航空用钣金零件初始设计阶段引入拓扑优化方法,会比设计过程中单纯使用结构尺寸优化和形状优化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6.
锥柱形加筋金属膜片变形的数值仿真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概述了金属膜片贮箱膜片结构的研究现状,提出了锥柱形加筋膜片整体结构变形问题。根据试验情况建立了该膜片的有限元模型,并基于非线性有限元软件MSC.Marc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膜片结构的变形过程和变化规律,通过对加筋结构的分析解释了膜片变形的机理,得到了一些控制膜片失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7.
李大方 《推进技术》1987,8(5):69-72,80
介绍一种高压燃气发射装置喷管喉衬材料的烧蚀试验方法.提供了用炮钢、钨渗铜、钨渗银、钽10钨、钼合金及铌合金等材料的喷管试验结果,其中以钽10钨的抗烧蚀性最佳.  相似文献   
38.
Although the auroral substorm has been long regarded as a manifestation of the magnetospheric substorm, a direct relation of active auroras to certain magnetospheric processes is still debatabl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we combine the data of the UV imager onboard the Polar satellite with plasma and magnetic field measurements by the Geotail spacecraft. The poleward edge of the auroral bulge, as determined from the images obtained at the LHBL passband, is found to be conjugated with the region where the oppositely directed fast plasma flows observed in the near-Earth plasma sheet during substorms are generated. We conclude that the auroras forming the bulge are due to the near-Earth reconnection process. This implies that the magnetic flux through the auroral bulge is equal to the flux dissipated in the magnetotail during the substorm. Comparison of the magnetic flux through the auroral bulge with the magnetic flux accumulated in the tail lobe during the growth phase shows that these parameters have the comparable values. This is a clear evidence of the loading–unloading scheme of substorm development. It is shown that the area of the auroral bulge developing during substorm is proportional to the total (magnetic plus plasma) pressure decrease in the magnetotail. These findings stress the importance of auroral bulge observations for monitoring of substorm intensity in terms of the magnetic flux and energy dissipation.  相似文献   
39.
对采用研制的焊丝和采用TC18同质焊材钨极氩弧焊焊接TC18钛合金的接头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同质焊材焊接TC18钛合金只能保证接头的强度指标,而采用研制的新型焊丝焊接TC18钛合金,可以保证接头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40.
介绍了金属薄板的缺陷类型,建立了超声喷水穿透C扫描系统和检测方法。检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建立的系统和方法能够检测出厚度≤6mm金属薄板中的分层性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