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138篇
航空   461篇
航天技术   70篇
综合类   101篇
航天   15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41.
表面再结晶对DD5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的热处理温度和变形条件下,研究了二代单晶DD5合金的再结晶组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吹砂处理后的试样,在高于1050℃热处理后就出现了再结晶,初始再结晶以胞状组织呈现,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再结晶逐渐转变为再结晶晶粒层;干吹砂后的再结晶层明显比水吹砂的厚.研究发现,含有再结晶层试样的...  相似文献   
642.
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爆炸喷涂和超音速火焰喷涂三种热喷涂技术制备了NiCr/Cr3C2-BaF2·CaF2涂层,分析比较了涂层的显微组织、物相组成、孔隙率、硬度、结合强度及其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与大气等离子喷涂相比,超音速火焰喷涂和爆炸喷涂技术制备的涂层具有更高的致密度、硬度和结合强度。采用包覆法制备的粉末进行喷涂,碳化物失碳明显减少,涂层中氧化物含量低。三种NiCr/Cr3C2-BaF2·CaF2热喷涂涂层的摩擦系数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爆炸喷涂和超音速火焰喷涂涂层的摩擦系数比等离子喷涂涂层的摩擦系数更低,耐磨性得到提高。高温下BaF2·CaF2润滑膜的形成均可有效降低三种涂层的摩擦系数,从而降低涂层和对磨球Si3N4的磨损率。  相似文献   
643.
徐敏  王曦  曾德堂  薛敏东 《航空动力学报》2009,24(12):2808-2813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数字仿真技术进行现代航空发动机的液压机械控制器的精确仿真.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一套元件模型库,并将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部件利用此模型库进行数学建模.对某型发动机控制器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   相似文献   
644.
研究非典型等轴细晶的两种不同轧制变形量的Ti3Al基合金热轧板的超塑性变形行为及其变形前后的显微组织。研究结果表明:该合金在超塑性变形过程中组织会转化为有利于超塑性的细小等轴组织。其在变形温度为940~1020℃,应变速率为2×10-4~2×10-3S-1时具有良好的超塑性,其最大伸长率可达859.5%,应变速率敏感指数达0.43,该合金超塑性变形的主要机制是晶界滑动,而且这种非典型等轴细晶条件下超塑性变形时晶内变形以及位错蠕变所起的作用比在等轴细晶态组织条件下的作用更为显著。对非典型等轴细晶的Ti3Al基合金热轧板,无需进行复杂热处理,也可以获得良好的超塑性,更具有工业意义。  相似文献   
645.
在丁腈橡胶(NBR)中添加酚醛树脂(PR)和受阻酚AO80,制备共混橡胶,采用示差扫描量热(DSC),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粘弹谱仪(DMTA)等方法表征其结构,研究其阻尼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共混橡胶中,除NBR硫化交联网络外,还包含NBR/AO80的超分子氢键网络、NBR/PR的络合作用、AO80与PR分子间作用、AO80分子聚集体及在AO80相中的NBR分子等多种微观作用形式.复杂的分子作用形式使硫化胶分子间摩擦增大,提高了阻尼性能.但随贮存时间延长,AO80聚集结晶,造成硫化橡胶阻尼性能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646.
研究了宽冲击能量范围(12.8、25.5、34.2、42.3与51 J)内T800/5228E复合材料层合板动态冲击力学响应历程.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层合板损伤历程依次为裂纹引发→分层扩展→最大损伤→二次损伤等,冲击能量基本不会对其发展演化历程产生影响;力学损伤参数研究发现,赫兹失效载荷Fh与冲击能量成线性关系,而最大作用载荷Fmax与冲击能量为特定指数函数关系.不可逆能量Lw与能量吸收率η研究表明,两者均与冲击能量保持单调递增关系,反映复合材料板的损伤程度在加重,但损伤面积基本趋于稳定,纤维断裂等二次损伤可能成为新型能量吸收方式.  相似文献   
647.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analytical solution to predict the shear modulus of a two-dimensional(2D) plain weave fabric(PWF) composite accounting for the interaction of orthogonal interlacing strands with coupled shear deformation modes including not only relative bending but also torsion,etc.The two orthogonal yarns in a micromechanical unit cell are idealized as curved beams with a path depicted by using sinusoidal shape functions.The internal forces and macroscopic deformations carried by the yarn families,together with macroscopic shear modulus of PWFs are derived by means of a strain energy approach founded on micromechanics.Three sets of experimental data pertinent to three kinds of 2D orthogonal PWF composites have been implemented to validate the new model.The calculations from the new model are also compared with those by using two models in the earlier literature.It is shown that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correlate well with predictions from the new model.  相似文献   
648.
3D针刺C/SiC复合材料螺栓的低成本制备及力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杰  李海滨  刘小瀛 《航空学报》2013,34(7):1724-1730
以三维针刺碳毡作为预制体,通过化学气相渗透(CVI)工艺,制备了密度约为1.50~1.60 g/cm3的半成品C/SiC复合材料板材,然后采用专用磨具在半成品复合材料板上按照指定的取样方式切割出螺杆与头部毛坯,并分别对螺杆和头部攻丝,将两者装配在一起形成半成品螺栓,对半成品螺栓CVI致密化并在其表面制备SiC抗氧化涂层,制备出低成本的3D针刺C/SiC复合材料螺栓.提出了C/SiC复合材料螺栓力学性能的测试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夹具,对所制备螺栓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表征,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C/SiC复合材料螺栓的拉伸断口形貌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螺栓具有较好的抗拉和抗剪能力,室温下螺栓的抗拉强度和剪切强度分别为151.7 MPa和85.6 MPa.  相似文献   
649.
 采用空心阴极等离子烧结工艺制备了Ti/Ni等原子比的Ti50-x/2Ni50-x/2Alx(x=0,3,6,9)合金,研究了Al含量对合金微观组织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添加铝的合金微观组织主要由NiTi基体、强化相Ti2Ni、Ni3Ti及孔隙组成;随着Al含量的提高,合金中Ti2Ni(Al)数量不断增多,孔隙数量和孔径不断增加,Ni3Ti(Al)数量不断减少,在Ti45.5Ni45.5Al9中还生成了少量Ni2TiAl相;合金的抗弯强度随Al含量的提高而增加,并在Al含量为6%时达到最大值296.3 MPa;合金的硬度随铝含量的提高而增加,Ti45.5Ni45.5Al9的硬度值为295.6 HV。  相似文献   
650.
基于等应力、等应变和文中提出的其它3个不同的组合力学模型,采用取向平均法,对4种不同结构的三维角联锁结构复合材料的工程弹性模量进行了预测。理论预测与实测结果的对比表明,组合力学模型更适用于预测三维角联锁结构复合材料的工程弹性模量;一种组合力学模型适用于预测一种三维角联锁结构复合材料的工程弹性模量,而且即使对同一种角联锁结构材料而言,沿不同方向的工程弹性模量也应选用不同的组合力学模型来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