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68篇
航空   288篇
航天技术   159篇
综合类   43篇
航天   1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41.
立式偏心仪     
阐述了立式偏心仪的结构原理、重心位置的确定方法和误差分析。  相似文献   
542.
对红外成像制导导弹的干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红外成像制导原理和性能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红外干扰弹对红外制导导弹的干扰机理和技术,并对引外干扰弹的参数选择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43.
根据PTB和ISO 4037-1:2019要求,关于高空气比释动能系列(H系列)X射线参考辐射质的推荐数据,外推得出H-450的附加过滤为6.24 mm Cu,第一半值层(HVL1st)为(5.39~5.52)mm Cu,平均光子能量为(214.25~214.78)keV,剂量率为11.51 Gy/h(距离焦斑为1 m处,管电流为10 mA)。随后,使用PTW32005电离室作为测量器具,采用半值层法建立H-450 X射线参考辐射质,得出HVL1st为5.37 mm Cu,第二半值层(HVL2nd)为5.97 mm Cu,同质系数为0.9。最后,使用PTW30013次级标准电离室测量得出H-450 X射线参考辐射质下距离焦斑1 m,管电流为10 mA时的剂量率值为11.98 Gy/h,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为4.07 %。采用MCNP 5软件对H-450 X射线参考辐射质进行能谱模拟并计算得出其平均光子能量为200.4 keV。  相似文献   
544.
为研究低温推进剂的常压停放过程,设计了可视化液氮贮箱实验系统。实验中研究充填率和环境温度对液氮汽化量的影响,并测量贮箱内流体和贮箱外壁面的温度随时间和位置的变化。实验得出贮箱常压停放过程,相变主要在壁面和气液界面产生,并且气枕区存在温度分层,距出口位置越近温度越高;而液体区温度基本一致,处于饱和状态。贮箱外壁面在轴向的温度分布显著不同,处于液体区壁面温度低。运用分子动力学推导出的Hertz-Knudsen公式作为气液相变的传热传质源项,并据实验测得温度边界条件,采用混合物模型对贮箱常压停放状态进行30 min的数值仿真。仿真得到结果显示体积汽化速率与实验数据的偏差在5%以内,液体区的温度仿真与实验的偏差在0.15 K左右。   相似文献   
545.
两冕流间物质抛射事件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二维磁流体力学方程数值敢两冕流间的日冕物质抛射事件。为了能重现两冕流间CME的基本特征,本文在加入一定强度的扰动热压的同时,叠加了一个由圆线电流产生的闭合磁场。模拟结果表明,此类扰动能形成明显的高密度等离子体环形结构,且外环后随一暗脸。它们在径向和横向 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膨胀。  相似文献   
546.
曹康家 《航空学报》1994,15(1):113-115
贯彻“军用飞机强度和刚度规范”既不能照搬规范条文,又必须维护规范的严肃性,目前更应强调从严肃性。从实践中提出制定型号规范的重要性。正确理解和贯彻规范中有关重量、重心位置的规定。  相似文献   
547.
针对某火箭发动机考虑汽化的注水气液两相流问题,研究了液态水的汽化机理。根据不同环境压力下水的饱和温度建立了汽化模型,编制适合于液态水的专用汽化相变求解程序,并通过添加汽化组分源项及热源项的方法将汽化相变计算嵌入到多相流场控制方程中,实现了考虑液态水汽化相变的三维多相流场求解。结合经典算例进行了对比,特征点的两相流场温度计算值和试验的误差控制在8.5%以内,验证了程序三维计算的可靠性。距火箭喷嘴不同距离横截面的两相质量转化率曲线显示,质量转化率从最低值上升到最高值,然后降低到最低值,揭示了考虑相变的气液两相相间反应转化机理。该方法可为运载火箭发射平台发射起始阶段水室的汽化降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8.
A series of three flares of GOES class M, M and C, and a CME were observed on 20 January 2004 occurring in close succession in NOAA 10540. Types II, III, and N radio bursts were associated. We use the combined observations from TRACE, EIT, Hα images from Kwasan Observatory, MDI magnetograms, GOES, and radio observations from Culgoora and Wind/ WAVES to understand the complex development of this event. We reach three main conclusions. First, we link the first two impulsive flares to tether-cutting reconnections and the launch of the CME. This complex observation shows that impulsive quadrupolar flares can be eruptive. Second, we relate the last of the flares, an LDE, to the relaxation phase following forced reconnections between the erupting flux rope and neighbouring magnetic field lines, when reconnection reverses and restores some of the pre-eruption magnetic connectivities. Finally, we show that reconnection with the magnetic structure of a previous CME launched about 8 h earlier injects electrons into open field lines having a local dip and apex (located at about six solar radii height). This is observed as an N-burst at decametre radio wavelengths. The dipped shape of these field lines is due to large-scale magnetic reconnection between expanding magnetic loops and open field lines of a neighbouring streamer. This particular situation explains why this is the first N-burst ever observed at long radio wavelengths.  相似文献   
549.
稠密气固两相流颗粒质量流量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粉末火箭发动机和粉末冲压发动机供粉系统冷流标定过程中颗粒质量流量的测量问题,提出了一种稠密气固两相流中颗粒质量流量的测量方法,并基于旋风分离器和电子天平运用该方法设计了一套气固两相流中固体质量流量的测量装置,同时运用粉末火箭发动机的供粉系统对该测量方法和装置的测试性能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测量装置的粉末收集效率可高达98.5%以上,为固体颗粒的质量流量测量提供了保障;测量方法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测量精度,其测量结果相对误差低于3%;测量方法具有较好的测量稳定性,重复性实验中测量结果相对误差低于2%;通过改变旋风分离器结构设计等参数,可拓宽测量方法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550.
高速大容量存储系统的研究和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航空电子系统的飞速发展对机载存储设备提出了大容量、高带宽、可扩展的新要求,具有高带宽存储访问速度的大容量存储组件,已逐渐成为新一代航电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立足于提高大容量存储器存储访问速度的基础研究上,提出了提高存储访问速度的流水线技术及FPGA实现的NAND Flash控制器技术,同时对方案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对设计进行了功能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