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7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402篇
航空   219篇
航天技术   300篇
综合类   35篇
航天   7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41.
Time-dependent cosmic ray modulation is calculated over multiple solar cycles using our well established two-dimensional time-dependent modulation model. Results are compared to Voyager 1, Ulysses and IMP cosmic ray observations to establish compatibility. A time-dependence in the diffusion and drift coefficients, implicitly contained in recent expressions derived by , ,  and , is incorporated into the cosmic ray modulation model. This results in calculations which are compatible with spacecraft observations on a global scale over consecutive solar cycles. This approach compares well to the successful compound approach of Ferreira and Potgieter (2004). For both these approaches the magnetic field magnitude, variance of the field and current sheet tilt angle values observed at Earth are transported time-dependently into the outer heliosphere. However, when results are compared to observations for extreme solar maximum, the computed step-like modulation is not as pronounced as observed. This indicates that some additional merging of these structures into more pronounced modulation barriers along the way is needed.  相似文献   
42.
简要介绍了共因失效相关概念及分析方法,通过共因失效案例分析,对航天器如何开展共因失效分析以及如何预防共因失效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航天器开展共因失效分析的定性和定量方法以及预防共因失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43.
作为航天器平台的重要设备,综合电子产品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文章在介绍FDIR方法的发展和内涵的同时,从FDIR技术的各个角度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同时提出了症候模式匹配的方法,给出了该方法的流程和应用的例子,并分别从应用效果、占用资源、可实现性等角度进行了分析,最后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4.
充液航天器姿态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介绍了充液航天器刚-液耦合动力学建模的研究现状,以及目前被广泛使用的等效晃动力学模型的建模方法;其次针对不同执行器的选取,总结分析了基于李亚普诺夫稳定性原理、滑模控制、自适应反馈控制等充液航天器抑制液体燃料晃动、控制姿态的方案;最后,对目前国内充液航天器姿态控制问题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充液航天器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5.
为减轻飞船返回舱结构重量、使结构形式更为合理,对返回舱主要部件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在不降低结构可靠性、满足与其他设备接口匹配性等4项优化原则的基础上,合理选取优化对象,确定了优化目的和约束条件,并以前端框、滚动发动机舱和贮箱隔舱3个主要部件为例分别进行阐述。通过优化设计,3个主要部件的结构重量减轻了0.25~10kg,...  相似文献   
46.
航天器快捷交会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捷交会对航天乘员与飞行任务都是非常有利的。快捷交会的基本原理是减少调相段飞行圈数;为此,需设计可完成一系列交会程序的较短的飞行时间,并获得与飞行时间相匹配的较小的初相角。快捷交会的关键技术包括提高入轨精度,增强追踪飞行器的自主计算与轨道控制能力,扩大地面站覆盖范围,以及对目标飞行器轨道的精准调整。  相似文献   
47.
邹元杰 《航天器工程》2010,19(1):99-105
利用大量的数值计算确定了MSC.NASTRAN软件中广义弹簧单元(Bush)刚度阵的解析表达式,通过对比Bush元与剪切梁元的刚度阵,推导了Bush元参数与剪切梁刚度参数的对应关系,并利用展开状态的太阳翼结构和大型桁架结构的静力和动力分析验证了推导结果。该研究揭示了Bush有限单元的原理和所有输入参数的物理含义,有助于Bush元在结构有限元分析中的准确使用。  相似文献   
48.
分布式航天器间相对位置的实时高精度测量是分布式航天器实现空间队形保持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对相对位置测量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和论证,建立了分布式航天器相对位置测量地面实验平台。介绍了分布式航天器相对位置测量和解算的基本原理;论述了仿真平台的组成和功能;基于仿真平台对相对位置测量精度进行了仿真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该平台具有良好的性能指标;最后介绍了相对位置解算仿真评估软件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49.
Control Moment Gyroscope (CMG) is an effective candidate for agile satellites and large spacecraft attitude control because of its powerful torque amplification capability. The most serious situation, however, in using CMG is the inherent geometric singularity problem, where there’s no torque output along a particular direction. Space expansion method has been proposed in this work for the singularity analysis. Based on inverse mapping transformation, an expanded Jacobian matrix which is a full rank square matrix is obtained. The singular angle sets of the 3-parallel cluster and pyramid cluster are distinguished using space expansion method. An effective hybrid steering strategy, able to deal with the elliptic singularity, is further proposed.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excellent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steering logic compared to the generalized singular robust logic and pseudo inverse logic in terms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torque error.  相似文献   
50.
张柏楠  戚发轫  邢涛  刘洋  王为 《航空学报》2020,41(7):23967-023967
载人航天器具有系统规模大、技术难度高、单件小批量、无法通过多次飞行持续完善设计、可靠性要求高等特点。当前载人航天器研制中仍存在着参数化和模型化程度不高、基于模型的系统综合仿真验证不足、研制各环节缺乏数字化集成等问题,传统基于文本的系统工程方法已无法满足研制需求,亟需采用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方法。本文针对载人航天器的研制现状和应用需求,提出了面向载人航天器全生命周期的模型体系,定义了需求模型、功能模型、产品模型、工程模型、制造模型、实做模型等六类模型,提出了基于模型的研制流程,包含系统设计闭环验证、产品设计闭环验证、实做产品闭环验证3个验证环节,并深入探索了各研制环节中不同模型间的传递与关联关系。以某型号载人航天器为应用基础,系统地验证了提出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