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71篇
航空   215篇
航天技术   59篇
综合类   18篇
航天   49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21.
从预防人为差错的需求入手,以目前航空部门普遍采用的CATIA或DELMIA软件为平台,介绍了在非沉浸式虚拟环境下考虑人为因素的维修性分析与验证基本流程;阐述了虚拟环境中进行可达性与可视性分析、干涉和碰撞分析、维修姿态分析、维修动作体力分析的定性与定量方法。通过实例初步证明了利用虚拟人进行人类工效学模拟与验证是实现飞机维修性并行优化设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22.
党军宏  周坡  曹志刚 《宇航学报》2010,31(2):448-456
提出了一种基于OFDM的全新星载交换方案,此星载交换方案可通过星上子载波交 换实现业务交换。以点波束星地下行链路为研究对象,结合跨层设计思想,提出了一种 适用于点波束星地下行链路的子载波分配和峰均比抑制方法。此方法可根据点波束星地下行 链路信号发射功率上限、当前点波束星地下行链路信道状态、每个星地下行链路传输业务目 的地和QoS要求,并结合抑制点波束星地下行链路OFDM信号的峰均比,实现在属于不同地面 设备的各个星地下行链路传输业务之间自适应分配子载波,实现充分利用点波束星地下行链 路资源、满足传输业务的QoS要求,同时抑制星地下行链路OFDM信号的峰均比,而且不会因 抑制星地下行链路OFDM信号的峰均比而增加额外的边带信息和传输功率。
  相似文献   
223.
多资源约束下航天多项目调度的启发式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解决当前航天多型号并举研制现状下的资源约束多项目调度问题,首先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然后根据模型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启发式算法。建立的模型同时考虑多项目的总工期和各个单项目的总工期,提出的算法在考虑活动资源可剥夺以及单个活动需要多个资源的情况下,能够合理优化多项目的资源分配,缩短多项目的总工期及各项目工期。通过实例验证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求解多项目调度问题,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4.
介绍了几种常用的可靠性分配方法,分析和比较了这几种方法的适用性,提出了控制系统长期加电的可靠性分配方法.该方法依据工作时间长短对原有控制系统可靠性指标进行修正,并采用专家评分法思想计算出各单机设备的修正值.  相似文献   
225.
平均修复时间(MTTR,Mean Time To Repair)作为一个重要的维修性定量指标,目前其预计方法及算法立足于大量的试验结果和经验估计.通过对任务—装备—维修组成的面向任务的队列模型的研究,将任务需求、武器系统的可靠性及维修性综合考虑,针对故障率和修复率均服从指数分布的可修系统,建立了一种基于M/G/1可修排队模型的武器系统MTTR的模型,并给出了定量预计方法.此模型符合基于可靠性基础上的维修理论的基本结论,避免了设计初期对大量维修统计数据的依赖,为订购方在装备采购中提出维修性定量的要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26.
基于LMI的模糊飞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飞控系统的模糊模型,通过采用线性矩阵不等式LMI(Linear Matrix Inequality)得到了一种既可保证模糊系统全局渐近稳定又能将闭环极点配置在期望区域的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对用该方法设计的纵向模糊飞控系统进行了仿真和鲁棒性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系统满足既定的性能指标要求且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227.
全球个人通信系统(PCS)是一个发展中的新概念。1990年初开始提出利用静止轨道以外的其他轨道通信卫星的设想,最好是利用低轨道(LEO)卫星。使用低轨道卫星就像把地面蜂窝网搬到天上,并能提供与之相仿的业务。文章评价了利用移动的和个人终端的通信卫星网;给出了未来低轨道卫星网的前景;对其中一些有关问题作了归纳。同时,描述了个人通信系统的功能性构成,并对一些网络的主要技术参数作表比较。  相似文献   
228.
曾声奎 《航空学报》1995,16(Z1):15-19
提出了一种工程化的任务可靠性指标分配的方法。分析了任务可靠性分配的实质,把适用于基本可靠性指标分配的比例组合法与评分分配法的原则拓广到任务可靠性指标的分配,提出了工程化的任务可靠性指标分配方法,给出了表格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并讨论了这种工程处理方法的精度、收敛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29.
动力学解耦的改进直接力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动力学解耦的改进直接力控制技术,通过对传统直接力控制技术的改进,引入翼面气动力闭环控制回路,使空气动力学模型与刚体动力学模型分离,避免了空气动力学模型的不确定性和非线性耦合对控制系统的影响,并针对建模精度较高的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动力学解耦和控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分层递阶控制系统。根据翼面气动力可控特性分析结果,设计了基于广义逆的控制力分配算法,实现了控制力的有效分配,最后进行了仿真校验。仿真结果表明,基于逆动力学的直接力控制系统可以实现飞行器姿态运动和质心运动的解耦控制,并且具有较强的抗扰动能力和鲁棒性,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30.
载人航天器设计中的可维修性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可维修性技术是载人航天器的主要特点之一,载人航天器总体布局和安装设计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为航天员营造出优良的工作与生活环境,通过可维修性技术提高载人航天器的使用寿命、降低制造成本。在设计初期就需将可维修性技术考虑其中,制定、编写相关可维修性技术的标准、规范及专项要求文件,通过相关专项地面试验,研制载人机动装置及专用工具,设计符合航天员信息感知机能特性的操作界面,逐步实现我国未来载人航天器在轨可维修性技术的实际工程应用,并在后续不断累积的在轨实际飞行试验中通过航天员操作,进一步完善、改进可维修性技术内容,最终形成具有适应我国特色的可维修性技术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