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0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159篇
航空   455篇
航天技术   264篇
综合类   87篇
航天   1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The paper deals with the relation of the southern orientation of the north–south component BzBz of the 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 to geomagnetic activity (GA) and subsequently a method is suggested of using the found facts to forecast potentially dangerous high GA. We have found that on a day with very high GA hourly averages of BzBz with a negative sign occur at least 16 times in typical cases. Since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estimate the orientation of BzBz in the immediate vicinity of the Earth one day or even a few days in advance, we have suggested using a neural-network model, which assumes the worse of the possibilities to forecast the danger of high GA – the dominant southern orientation of the 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 The input quantities of the proposed model were information about X-ray flares, type II and IV radio bursts as well as information about coronal mass ejections (CME). In comparing the GA forecasts with observations, we obtain values of the Hanssen–Kuiper skill score ranging from 0.463 to 0.727, which are usual values for similar forecasts of space weather. The proposed model provides forecasts of potentially dangerous high geomagnetic activity should the interplanetary CME (ICME), the originator of geomagnetic storms, hit the Earth under the most unfavorable configuration of cosmic magnetic fields. We cannot know in advance whether the unfavorable configuration is going to occur or not; we just know that it will occur with the probability of 31%.  相似文献   
152.
针对国内外高温励磁绕组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迷宫形励磁绕组结构,首先通过电火花线切割制造出单层迷宫形线圈,并在线圈匝间和层间充分均匀地填充耐高温绝缘材料;然后通过真空钎焊工艺实现多层迷宫形线圈的牢固焊接,最后将焊接成型的多层线圈封装成迷宫形绕组,并应用于单自由度高温磁悬浮轴承试验台中,实现了550℃被悬浮物体近20h的稳定悬浮.研究结果表明:线圈焊缝的高温电阻值小,抗剪切强度满足要求,焊缝的金相组织致密均匀;绕组匝间和层间绝缘性能良好;迷宫形励磁绕组在原理和工艺上是可行的.对高温悬浮试验后的迷宫形绕组内部形貌进行观察后发现封装线圈的高温绝缘材料存在一定的缺陷,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3.
针对目前舰船消磁绕组优化调整方法中只考虑舰艇磁场信号幅值而较少考虑磁场梯度信号幅值的不足,提出同时以磁场幅值和磁场梯度幅值削减为目标的优化调整方法.为此,首先以线圈等效电流值为优化对象,磁场和梯度峰值为优化目标,建立了消磁绕组优化调整的多目标数学模型;随后采用多目标微粒群算法求解得到了该优化问题的Pareto解集;最后通过一个计算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同时处理磁场和磁场梯度幅值,并能给出多种不同等效电流组合以供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54.
基于磁通感应的动目标探测原理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研究利用磁通感应技术对运动目标进行探测的方法。通过分析运动目标的磁特性,建立等效磁性模型。根据模型设计了探测感应线圈的结构,并从理论上推导出线圈内磁通量和感生电动势的求解公式。利用数值仿真获得了探测信号与运动目标特征及线圈参数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探测信号对运动目标参数及探测感应线圈的结构变化响应明显,初步验证了该探测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5.
彭超  高扬 《深空探测学报》2015,2(3):246-255
提出了一种新的利用星间洛仑兹力控制卫星相对运动的方法:使主星产生自旋磁场,副星带电,通过控制副星所受的星间洛仑兹力进行编队。假设主星产生的人造磁场表现为偶极子并且运动在一条开普勒圆形轨道上,副星恒定带电并在主星附近运动,同时假设星间洛仑兹力只影响副星的运动而不影响主星的运动。推导了副星在主星HCW(当地垂直当地地平坐标系)坐标系下的相对运动动力学方程。针对偶极子与HCW坐标轴X轴重合的情况下,推导了动力系统下的平衡点(并采用稳定性分析方法分析其线性化意义下的稳定性)、积分常数和零速度曲面,证明了有界相对运动的存在。最后用数值仿真验证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56.
磁场全张量测量计算方法与误差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矢量磁场和磁场全张量数据是多磁源反演的数据基础。针对矢量磁场和磁场全张量的测量问题,文章提出了矩阵式矢量磁场连续扫描方法。对利用矢量磁场计算磁场全张量所用的数据结构进行了研究,应用MATLAB软件对常用的十字形和六面体两种不同数据计算结构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两种计算结构的误差相近且均不大于10%;并分析了基线距离对磁场全张量计算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场全张量计算误差随着基线距离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7.
摘要: 提出一种可以实现大磁矩磁力矩器磁棒电流续流时间自动调节的控制方法,该方法既可以抑制大磁矩磁力矩器高反电势的产生,又无需增加功率器件为磁棒电流提供续流回路,大幅减小控制线路的体积及热设计难度,同时可以满足输出磁矩在小幅值内频繁变换方向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58.
针对磁性目标跟踪问题,以磁偶极子等效场源模型为基础,建立磁性目标跟踪的离散状态空间模型,将磁偶极子目标实时跟踪问题转化为状态空间模型的滤波估值问题。针对磁性目标初始条件难以获得且现有卡尔曼类滤波算法在大初始误差条件下容易出现发散的问题,提出一种递推观测更新的卡尔曼滤波算法,将现有的一步观测更新描述为递推更新过程,等效降低大初始误差带来的大非线性误差。仿真与实测数据测试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具有良好的精度和收敛性,能够有效抑制磁偶极子跟踪中由于大初始误差导致的滤波发散,适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59.
提出了采用多根对称分布载流导线构成原子分束器的方法,包括三导线和四导线磁导引。阐述了原子分束器的分束机制,用Ansoft Maxwell 2D软件计算给出了部分载流导线移动到不同位置时的磁场分布图。通过分析了导引中心的变化,发现只要通过改变载流导线之间的相对位置就可以来实现从单路到双路导引和三路导引的转换。由此分别设计由3根对称分布载流导线构成的原子双路分束器和4根对称分布载流导线构成三路分束器,然后运用Monte Carlo方法模拟验证其原子分束功能。最后以三线对称分布分束器为基础构成Mach-Zehnder原子磁干涉仪。  相似文献   
160.
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框架结构的拓扑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建立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框架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控制力矩陀螺框架结构进行模态分析,阐述了框架结构优化设计的基本思路.结合双向渐进优化算法拓扑优化理论,基于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的参数化设计语言和二次开发语言,开发了连续体拓扑优化模块.以框架结构的最低阶频率值为约束条件,以框架结构质量最小为优化目标,引入名义应力的概念,建立框架结构固有振型与名义应力的关系,实现了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框架结构的动态拓扑优化,扩展了双向渐进优化算法的应用范围.优化后的结构构型具有更为合理的质量和刚度布局,频率提高11.49%,质量减少5.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