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25篇 |
免费 | 126篇 |
国内免费 | 99篇 |
专业分类
航空 | 415篇 |
航天技术 | 161篇 |
综合类 | 69篇 |
航天 | 20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21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31篇 |
2020年 | 29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38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40篇 |
2015年 | 40篇 |
2014年 | 59篇 |
2013年 | 33篇 |
2012年 | 63篇 |
2011年 | 44篇 |
2010年 | 42篇 |
2009年 | 33篇 |
2008年 | 26篇 |
2007年 | 47篇 |
2006年 | 38篇 |
2005年 | 28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16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61.
针对载人月球探测,在我国现有深空测控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其他航天组织,如NASA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ESA(European Space Agency,欧空局)等分布在全球的深空测控资源,提出了全球深空站布局体系.该体系包括我国深空站在内的8个地面站,大体形成“南四北四,均匀分布”的格局.并以美国“重返月球”计划深空站布局为参照,对比分析了布局体系的测控覆盖、三向测量和干涉测量共视弧段,讨论了布局干涉测量不同观测站三角的测角精度,可以为后续载人月球探测任务提供支持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2.
在分析反辐射导弹末制导段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其跟踪模型不满足可观测性要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方位/俯仰角的跟踪方案。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了该方案具有较高的跟踪精度和实时性,并具有较好的通用性,为解决不可观测情况下的高精度稳定跟踪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3.
164.
高职院校的科研定位是由高职院校的定位决定的。科研定位是否科学准确,对于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科研定位应包括科研地位的定位、科研功能的定位、科研内容的定位和科研服务面向的定位等。 相似文献
165.
吸附式跨声速压气机叶栅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使用MISES程序数值模拟了跨声速吸附式压气机叶栅流场, 重点研究了吸气量和吸气位置对跨声速压气机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叶栅来流马赫数和方向一定时, 吸气位置和吸气量是相互关联的关键参数, 不同的吸气位置对应着不同的最佳吸气量, 且随着吸气位置向后缘远离激波, 最佳吸气量呈逐渐增大之势.从吸气对叶片吸力面边界层的影响效果分析, 理想的吸气位置应该是在靠近激波后附面层发展到一局部极大值即将进入过渡段的位置附近. 相似文献
166.
新型磁悬浮控制敏感陀螺(MSCSG)高速转子具有万向偏转特性,可输出高精度和高带宽的偏转控制力矩,用于抑制天基平台的周期性振动。MSCSG采用5自由度(DOF)全主动控制,其径向2个扭动DOF的偏转控制由洛伦兹力磁轴承(LFMB)实现。基于LFMB的基本构型,建立电磁力和电磁力矩的数学模型,并分析出气隙磁密均匀度是影响输出力矩精度和角速率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介绍了LFMB的优化设计结构,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LFMB通过在内外永磁体表面增加1J50导磁薄片,能够有效提高气隙磁密分布的均匀度,输出控制力矩更加精确,有利于提高控制精度;通过使用梯形永磁体提供更大的供磁面积提高气隙磁密强度以降低功耗,同时梯形永磁体在转子高速旋转时便于限位,保证稳定性。本文研究可为具有偏转特性的磁悬浮类转子陀螺的设计与分析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7.
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较详细地介绍了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GPS)的组成、功能和发展过程。对该系统的导航定位原理、方法、精度度量方法,以及影响导航定位精度的误差进行了分析。全球定位系统是一个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深透能力的系统,它的应用范围已超出了其原来的设计要求。最后还介绍了导航星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68.
针对复杂曲面零件加工时难以精确定位的问题,利用数控机床对毛坯测量,然后将测量值和CAD模型理论值进行匹配计算,从而将标准零件模型嵌入到毛坯中,实现工件的定位.对于求解转换矩阵这一非线性问题,设计了混沌遗传组合算法,该算法可有效减小遗传算法陷入早熟的概率,有助于搜索到全局最优解.最后通过试验证明该算法可实现对转换矩阵的求解,将理论模型嵌入到零件毛坯中,使加工余量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169.
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