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6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42篇
航空   522篇
航天技术   99篇
综合类   71篇
航天   7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基于CAIV的航空发动机性能与费用的综合权衡模型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云涛  郭波 《航空动力学报》2007,22(8):1309-1314
运用"费用作为独立变量"方法, 对航空发动机立项论证中的性能与费用的综合权衡与决策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了航空发动机总拥有费用的参数估算模型, 研究了发动机主要性能参数与其主要设计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性能模型.然后研究了如何确定设计参数的约束条件即"权衡空间".最后将以上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 建立了发动机性能与总拥有费用的综合权衡模型框架, 可用于发动机的设计参数与费用的决策.   相似文献   
92.
变循环发动机组合变几何调节方案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骆广琦  李游  刘琨  吴涛  胡砷纛 《航空动力学报》2014,29(10):2273-2278
基于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设计出了一个双涵道变循环发动机(VCE)的性能计算模型,并选取了双涵道VCE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点,进行了双涵道VCE的组合变几何调节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在双涵道VCE的亚声速巡航和超声速巡航工作点,合理调节风扇导流叶片角度可以更大程度发挥双涵道VCE性能优势;在亚声速巡航工作点时选取的方案4和超声速巡航工作点时选取的方案4均比双涵道VCE设计点的变几何调节方案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93.
变循环发动机建模方法研究及验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研究了变循环发动机(VCE)关键部件建模技术.采用叶尖叶根分段建模技术建立了两段风扇的数学模型,使之更适用于VCE.基于流场分析,建立了活门开度、外涵道进口总压、动压与外涵道总压恢复系数之间的智能映射,完善了外涵道模型.建立了VCE部件共同工作方程,获得了VCE部件级数学模型.基于欧洲空间与推进系统仿真数据库进行设计点计算,并开展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建立的数学模型表现出的工作性能与实际发动机实验结果一致,在低马赫数下双外涵道模式推力更大、耗油率更低;相反在高马赫数下单外涵道模式推力及耗油率优于双外涵模式,验证了所采用建模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4.
变弯度导叶对某高负荷双级风扇气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改善某高负荷双级风扇在非设计转速出现的裕度不足和转子攻角过大的问题,研究了变弯度导叶的调节对高负荷双级风扇气动性能和内部流场的影响,对比分析了不同形式变弯度导叶和传统可调导叶的性能差异.数值模拟结果表明:80%转速时高负荷双级风扇的绝热效率随着正预旋角度增加而显著增加,预旋角度为30°时的绝热效率提高了3.5%;传统可调导叶扩稳效果较优,受到大预旋角度下大损失的限制;变弯度导叶的开缝形式、开缝位置、导叶稠度均与气动性能密切相关,具体设计需要根据高负荷双级风扇工作情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5.
变循环发动机双外涵匹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带核心机驱动风扇的双外涵变循环发动机,提出了1种用于双外涵匹配分析的数值模拟方法。利用计算流体力学Fluent软件对其初步流路进行了研究及优化,在此基础上对双外涵模式流场、不同前涵道引射器状态下的单外涵模式流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1外涵道的角度和流通面积对总压恢复系数的影响较大;在由双外涵模式转换到单外涵模式过程中,应将前可变面积涵道引射器开到最大以减小总压损失。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应用于双外涵变循环发动机流路优化及双外涵匹配分析,为变循环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
VARIABLESTRUCTURECONTROLOFAIRCRAFTFORATMOSPHERICDISTURBANCEZhuXiaoping;ZhouZhou(NanjingUniversityofAeronauticsandAstronautics...  相似文献   
97.
采用TE015模高Q圆柱腔对X波段低损耗介质材料的复介电常数进行了变温测试,电场的极化方向平行于样品表面.可测温度范围为常温到200℃.在所有温度点上,空腔的无载品质因数均大于40000.复介电常数的测试范围为εr1.05~10,tanδ3×10-2~5×10-5,测试系统的最可几误差为|Δεr / εr|=1.5% ,|Δtanδ|=10% tanδ+3.0×10-5.  相似文献   
98.
基于混沌变量的航空发动机性能监控与故障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在利用综合加权法计算表征发动机整体性能的综合指数时,各参数的权系数难于确定,本文提出利用混沌变量确定各参数的权系数,使优化得到的综合指数值比采用专家调查法所得到的综合指数值更能灵敏、准确地反映发动机整体性能的变化情况,提高了发动机性能正常与否的识别率,并以此来发现发动机潜在早期故障,防止故障的扩大。通过对某型涡扇发动机进行监控,证明该方法确实有效。   相似文献   
99.
一种改进的变几何压气机特性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一种改进的压气机特性计算方法对变几何压气机特性进行了模拟 ,介绍了HARIKA算法与级叠加法的异同 ,重点阐述了该算法的步骤和流程 ;应用该算法进行了模型计算和试验对比。通过与压气机试验特性对比 ,对该算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0.
变结构控制在导弹制导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简要介绍了变结构控制理论和导弹制导律,对基于变结构控制的导弹制导律进行了比较详细的研究。重点介绍了各种制导律中滑模面的选择和制导律的设计,并给出了一些仿真结果。研究表明,由于变结构控制的应用.使得制导律具有很强的鲁棒性,比传统的比例导引律有更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