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8篇
  免费   316篇
  国内免费   226篇
航空   1318篇
航天技术   231篇
综合类   131篇
航天   25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学生党建工作的实践角度,从认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重要性,学生党员发展基本途径和教育培养过程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22.
六种常规弹体在两种细长比下头部和尾部形状时CN,Xcp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实验名义Mach数为4.0,4.5,5.0和6.0,a=0°~6°(或0°~8°)。获得了一些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研制有实用价值的结果。  相似文献   
23.
祁锋 《推进技术》1996,17(4):61-68
火箭型单级入轨(SSTO)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之一,从多方面分析了火箭型单级入轨(SSTO)方案的可能性,简要回顾了SSTO的发展历史,特别对三角快帆(DC-Clipper)作了分析,认为采取多项先进技术后是完全可以实现的。明确了单级入轨的两个基本方向:提高比冲和降低结构重量。分析了采用不同形式发动机的影响,列出了主要关键技术,最后提出了几个有参考价值的观点。  相似文献   
24.
风洞试验中风剖面的模拟及近流场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简单介绍了日本东京工艺大学风工程研究中心新建的开环流低速边界层风洞中风剖面模拟的试验情况.基于试验结果,采用被广泛应用的三角尖劈加上布置粗糙元的方法,成功地模拟出日本建筑学会定义的四类不同场地对应的风剖面.通过对试验数据的比较分析,就所采用的立方体粗糙元及三角尖劈对最终模拟得到的风剖面特性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其次,对风剖面模拟及特性判定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如三角尖劈的形状优化、风速功率谱的一致性、积分尺度的分析方法等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以上分析,对在边界层风洞中模拟预定的风剖面提出几点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25.
绿点速度是空客系列机型特有的光洁构型、一发失效条件下的最佳操纵速度。为了研究绿点速度的设计依据,利用空客PEP性能软件计算A320系列机型光洁构型、一发失效条件下、不同校正表速所对应的爬升角、等待燃油流量和飘降下滑角,分析了绿点速度状态、最大升阻比状态下的爬升、等待、飘降性能与最佳爬升/等待/飘降性能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绿点速度小于最大升阻比速度,随着飞行高度增加逐渐逼近最大升阻比速度;绿点速度下的爬升/等待/飘降性能对应于最大升阻比性能、最佳爬升/等待/飘降性能的均值。  相似文献   
26.
用正交法对斜齿圆柱齿轮传动进行参数优化设计 ,用方差分析法找出对质量影响最显著的因素 ,最后 ,由信噪比作为指标选出最佳参数组合 ,这是一种快速创新开发产品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7.
Kanerva的稀疏分布存贮模型由于对寻址地址采用了稀疏编码,对数据采用了分布式存贮,从而解决了大维数向量的输入问题,SDM实际上是一个由输入层,中间层和输出层组成的三层前向网络,其中神经元间的互迦权值在输入层与中间层是预置的(用矩阵A表示),中间层与输出层的连接权阵C由外积法得到,文中假定在相同的学习规则下,就信噪比意义而言,A的均匀预置能使SDM获得最优性能,从而为A的预置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8.
某重点型号波纹管组合件的设计要求是缝焊,对照以往产品的结构,比较明显的情况是波纹管在零件的内侧。零件的厚度是3mm,波纹管的厚度是0.1mm,零件与波纹管的厚度比比较大。波纹管在零件的内侧会产生一个问题:波纹管在焊接过程中会逐渐收缩,到最后与零件之间产生间隙,导致局部形不成焊缝。研究通过减小车配间隙,增加冷却手段、滚轮厚度和压力等措施来实现大厚度比的零件和波纹管之间的缝焊。  相似文献   
29.
Global sea level rise due to an increasingly warmer climate has begun to induce hazards, adversely affecting the lives and properties of people residing in low-lying coastal regions and islands. Therefore, it is important to monitor and understand variations in coastal sea level covering offshore regions.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data of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used to robustly derive sea level heights (SLHs). In Taiwan, there are a number of continuously operating GNSS stations, not originally installed for sea level monitoring. They were established in harbors or near coastal regions for monitoring land motion. This study utilizes existing SNR data from three GNSS stations (Kaohsiung, Suao, and TaiCOAST) in Taiwan to compute SLHs with two methods, namely, Lomb–Scargle Periodogram (LSP)-only, and LSP aided with tidal harmonic analysis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The results of both methods are compared with co-located or nearby tide gauge records. Due to the poor quality of SNR data, the worst accuracy of SLHs derived from traditional LSP-only method exceeds 1?m at the TaiCOAST station. With our procedure, the standard deviations (STDs) of difference between GNSS-derived SLHs and tide gauge records in Kaohsiung and Suao stations decreased to 10?cm and the results show excellent agreement with tide gauge derived relative sea level records, with STD of differences of 7?cm an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96. In addition, the absolute GNSS-R sea level trend in Kaohsiung during 2006–2011 agrees well with that derived from satellite altimetry. We conclude that the coastal GNSS stations in Taiwan have the potential of monitoring absolute coastal sea level change accurately when our proposed methodology is used.  相似文献   
30.
摘要: 研究强不确定系统“全系数之和等于1”的实现方法,强不确定系统指的是系统的静态增益及其界不完全确知且范围较大.“全系数之和等于1”是吴宏鑫院士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该原理表明,对于未知连续系统,其离散化系统的系数的和在一定条件下是1.该原理的发现对于解决闭环辨识和自适应控制的瓶颈问题具有关键作用.“全系数之和等于1”是在一定条件下成立的.为了实现系统的“全系数之和等于1”,需要对系统进行一定的变换,以满足所需条件.其中,采用静态增益的标称值的倒数进行输入变换的方法在实际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当系统的不确定性较大时,该变换将带来较大偏差.针对该问题开展了深入研究,明确给出了系统静态增益的不确定性与标称值的比值的关系对于实现“全系数之和等于1”的影响.当不确定性与标称值的比值较小时,可以近似实现“全系数之和等于1”;当比值较大时,进一步给出了通过选取合适的采样周期,近似实现“全系数之和等于1”的方法.本文的研究对于特征模型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